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雌、孕激素均为女性甾体激素.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少部分由外周组织转化而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并维持其在正常状态;对骨代谢、脂质代谢、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孕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和黄体,其主要作用是诱导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变化;在子宫肌层对抗雌激素的刺激作用;促进乳腺发育等.雌、孕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对维持下丘脑-垂体-卵巢-靶器官(组织)轴的生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鉴于雌、孕激素在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理作用,使得雌、孕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内分泌代谢、妇科内分泌、药物避孕、辅助生殖、围生医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1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酶联雌二醇和酶联孕酮标记,观察ER、PgR的表达。结果显示,ER和PgR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内。ER阳性率为33.4%,PgR为27.8%,在Ⅰ、Ⅱ级移行细胞癌阳性率为35.7%,PgR为38.6%,ER和PgR在Ⅲ级癌细胞中阳性率为25%。本研究提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一定数量的ER和PgR,分化好的肿瘤细胞阳性率较高,而分化差的肿瘤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镜对妇科肿瘤细胞的ER、PR含量观察,结果提示:(1)子宫肌瘤患者的宫内膜上皮细胞内的ER++--+++,PR+-++;肌瘤细胞内的ER+-++,PR+,表明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在月经的前半期为最快。孕激素疗法,可作为防止肌瘤生长的手段之一;(2)肿瘤分化程度越高,瘤细胞内的PR含量也高,预后较好,否则相把握心爱以体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肿瘤患者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晓清 《海南医学》2011,22(3):117-118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在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的作用及取器最佳时机。方法将绝经后要求取宫内节育器的120例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前予口服倍美力加安宫黄体酮,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两组均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结果观察组取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绝经一年内取器成功率较高。结论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前应用雌、孕激素,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绝经后妇女取器时间应以绝经一年内为宜。  相似文献   

5.
功血的全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出血功血分有排卵型与无排卵型两大类.临床上以无排型为多见,约占功血患者的80%~90%,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与绝经前期.也有少数发生在流产后的育龄期.  相似文献   

6.
乳腺疾病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西融 《华夏医学》2001,14(2):241-243
自 1974年 Betllesda国际会议肯定了雌激素受体与激素疗效的相互关系之后 ,人们相继发现了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治疗选择及估计预后中的作用。提示这两种受体的测定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受体的免疫标记检测方法已不断加以简化 ,临床应用范围将它们扩大到乳腺的良性肿块的受体测定 ,其结果指导临床进行试验性的内分泌治疗 ,获得一定的进展 ,但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1 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概况196 5年 Toft等首次在体外发现大白鼠子宫内有特异吸附雌激素的物质 ,称之为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 196 7年 Jensen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亲和酶标检测法(E_2-HRP法及P_g-HRP法)测定了35例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这些病例包括子宫平滑肌瘤15例,子宫肥大症14例,功能失调性出血6例。文中报告了ER及PR在子宫内膜中分布的一般特点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 (ER)和孕酮受体 (PR)的测定在乳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导和疾病予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与理论和实际意义。甲状腺癌中ER、PR的表达研究极少 ,而甲状腺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提示甲状腺癌可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 ,作者对 38例甲状腺癌进行ER、PR检测并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我院自 1994年以来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标本 38例 ,依WHO组织学分类 :乳头状癌 2 0例 ;滤泡状癌 15例 ,髓样癌 2例 ,未分化癌 1例。年龄 15~ 70岁 ,平均 38.5岁。其中女性 2 7例 ,男性 11例 ,女 :男 =2 .5 :1。1.2 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9.
雌、孕激素受体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甾体激素及其受体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绩 ,发现其在妇科肿瘤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甾体激素受体的进一步了解 ,有助于理解甾体激素作用的机理 ,认识受体有关病变的临床病理过程 ,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文就其中雌激素受体 (e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S-P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差异,以及ER、PR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ER、PR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ER、PR受体状态与甲状腺癌高分化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本研究为临床寻找新的甲状腺增生性疾病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40例,设为内膜息肉组;同期选择24例输卵管因素不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材前半年未曾口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同时在月经第3~5天进行血抑制素B(INH-B)、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和孕激素(P)的检测。结果ER、PR在内膜息肉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PR在内膜息肉组中腺上皮细胞(3.050±0.714)和间质细胞(2.850±0.700)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腺上皮细胞(3.542±0.588)和间质细胞(3.417±0.654)的表达(U腺上皮细胞=-2.695,P<0.05;U间质细胞=-3.082,P<0.05)。血FSH、E、P水平在子宫内膜息肉组分别为(7.84±2.64)nmol/L、(181.78±105.48)nmol/L、(4.09±3.65)pmol/L,对照组分别为(7.25±1.73)nmol/L、(183.13±78.27)nmol/L、(2.84±0.91)pmol/L,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2.
施俊 《医学综述》2010,16(17):2612-2615
雌激素是胃腺癌的保护因子之一。雌、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低水平表达,可帮助诊断原位或转移性不同来源肿瘤组织,与前胸腺素、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PA)等相关因素存在相关性,但大多数研究未发现表达与病理类型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们发现了检测性激素受体水平对肿瘤的监测、鉴别良恶性病变、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1 ] 。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ER(雌激素受体 )、PR(孕酮受体 )在乳腺肿瘤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综述如下。1 概 况近 10年来ER和PR的研究主要是在测定方法上进行改进 ,相继建立的ER、PR测定的方法有 :①生化法。②亲和组化法。③免疫组化法。④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等[2 ] 。在检测方式上 ,多采用石蜡切片 ,并在其他方法如冰冻切片、细胞印片或穿刺细胞涂片上也有应用。ER、PR在胞浆、胞核中都有分布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目前…  相似文献   

14.
蒋晓莉  曾赛田 《广西医学》2009,31(5):614-615
目的通过对早孕绒毛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研究,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测定A组30例(药物流产组),对照组B组20例(人工流产+米索前列醇组),C组20例(人工流产组)。早孕绒毛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结果用米非司酮的绒毛组织中ER、PR含量显著降低(P〈0.05);年龄、孕次、产次与ER、PR无明显关系。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降低早孕绒组织中ER、PR的含量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112例进行ER及PR检测,其中甲状腺癌39例,甲状腺腺瘤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6例.结果ER及PR的阳性率分别为:甲状腺癌48.7%和82.1%:甲状腺腺瘤36.4%和40.9%;结节性甲状腺肿16%和24%;正常甲状腺组织3.8%和11.5%.甲状腺癌和腺瘤组织中ER及P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0.05).年龄<40岁组的甲状腺癌ER阳性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5).女性甲状腺癌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R及PR,以甲状腺癌组织中含量最高,甲状腺腺瘤次之.雌激素很可能是诱发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ER及PR的检验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波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乳腺癌组织进行抗原修复未进行抗原修复检测雌、孕激素受体,显微镜观察。结果 微波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可明显提高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降低免疫组化染色背景。结论 微波抗原修复法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抗原修复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雌、孕激素受体在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肿瘤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表明 ,卵巢所产生的甾体激素以及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状况往往是生殖道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生殖道肿瘤本身也具有内分泌活性。生殖道肿瘤通过激素靶器官 ,对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亦产生影响。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激素为雌激素及孕激素 ,它们的细胞作用主要为诱导转录、合成调节及分化蛋白质 ,而这一作用首先有赖于雌激素、孕激素分别与其特异性的、高亲和力的、高分子量的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 (progestogenreceptor,PR)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红秋  边建民 《广西医学》2003,25(2):220-221
乳腺癌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激素有关 ,早已被人们所注意 ,并应用临床。早在 1 896年 ,Beatson就应用卵巢切除术治疗晚期乳腺癌 ,使 30 %的病例获得长期缓解 ,但直到 1 971年 Jensen发现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含有大量雌二醇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存在 ,以后才引起了临床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 ,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体 ( PR)的研究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今就有关 ER、PR在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研究应用方面综述如下。1 乳腺癌的发生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近年研究认为 ( 1) ,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分泌过多和长期作用有关 ,并在乳腺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标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的分析,探讨影响染色效果的诸多因素,以便加以改进,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91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2010年乳腺癌ER和PR受体染色切片,并对这些组织切片进行重新染色,观察其染色结果。结果 65例标本判断结果和原来相似,6例原来ER和PR均阳性的标本,本次染色PR是阴性;其余20例无论是着色的强度还是肿瘤细胞阳性百分比均和原来差别很大。结论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和PR染色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的处理,试剂的选择,染色条件的改变及人为因素等等。要求在日常病理工作中,要注意克服这些因素,以便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