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6例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春灵  刘建国  朱赛林 《眼科》2002,11(5):292-294
目的:探讨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6例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及术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随诊1-3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25例视力提高(69 44%),尤以人工晶状体植入眼视力提高明显;继发性青光眼21例中在脱位晶状体摘除术后16例眼压控制正常.结论:伴并发症的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晶状体脱位的方式.程度及伴术前并发症的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栾洁 《临床眼科杂志》2001,9(5):409-410
目的:探讨外伤致白内障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切口裂开并伴有虹膜嵌顿及玻璃体脱出的处理方法。方法:治疗5例(5眼)外伤致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切口裂开病例,结果:5例均进行了手术修复,瞳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其中1例人工晶状体全脱位,未再植入人工晶状体,4例人工晶状体位置未变,未予处理。结论:外伤致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切口裂开伴有玻璃体脱出时应先行玻璃体切除后,再行切口的缝合。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术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伴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可行性。方法因眼挫伤致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11例(11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收集有关资料。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0.8者4眼、0.3~0.4者5眼、〈0.3者2眼。5眼术后有人工晶状体前膜。结论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病情复杂,超声乳化术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273例(292眼)白内障常规进行现代囊外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32眼(10.96%)玻璃体脱出者行前部局限性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分析玻璃体脱出原因:眼睑轮匝肌麻痹不良8眼;眼压高4眼;术中刺囊致后囊破裂5眼;注吸皮质及后囊抛光致后囊破裂15眼。结论 术前进行充分麻醉,有效地降低眼压及术中正确的操作,可以预防玻璃体脱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致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损害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对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外伤致人工晶状体眼钝挫伤16例(16只眼)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均有虹膜睫状体炎,经药物治疗后其中有2例虹膜与人工晶状体粘连;人工晶状体夹持2例,经手术后复位;5例有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双眼包扎及药物治疗后,前房出血消失;13例因伤口裂开进行手术修复,瞳孔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其中1例人工晶状体半脱位,予行缝线固定术。16例治疗后期有10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视力保持不变3例, 视力下降13例。结论人工晶状体眼钝挫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术后护理不当早期揉眼或轻度挫伤即会造成较明显的眼部损害;(2)伤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伴有瞳孔区纤维膜形成的较多;(3)伤后造成伤口裂开伴有玻璃体脱出时应尽早手术,先行玻璃体切除后再行伤口缝合;(4)伤后后期发生后发障的比例明显增高,大部份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5)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要特别注意术眼的保护,如术眼受到钝挫伤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木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的处理及其效果。方法37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使用剪刀-棉签行开放式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成功植入或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36眼(97.3%),术后矫正视力≥0.5青28眼占76%。结论术中玻璃体脱出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并Ⅰ或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81岁.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2010年4月行左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引流管位置正,眼压控制在12~14mmHg,病情平稳出院.2010年8月19日因左眼磨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引流阀脱出"转入我院,门诊以"(1)左眼引流阀脱出;(2)左眼角膜上皮剥脱;(3)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双眼人工晶状体眼; (5)右眼粘连性角膜白斑"收入院.眼科检查:VoD∶0.1(矫正不应),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81岁.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2010年4月行左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引流管位置正,眼压控制在12~14mmHg,病情平稳出院.2010年8月19日因左眼磨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引流阀脱出"转入我院,门诊以"(1)左眼引流阀脱出;(2)左眼角膜上皮剥脱;(3)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双眼人工晶状体眼; (5)右眼粘连性角膜白斑"收入院.眼科检查:VoD∶0.1(矫正不应),眼压:12mmHg.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74岁,于2009-03来我院,以“左眼视力下降2a”之主诉入院,入院诊断:左眼人工晶状体混浊,右眼义眼。患者于2001年在外院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近2a来视力逐渐下降;于1957年行右眼球摘除术(外伤原因);否认左眼部外伤史和全身疾病史。入院时眼部情况:左眼视力0.05。右眼上睑塌陷,结膜囊内置一义眼薄壳。左眼角膜清,前房(-),虹膜9∶30~11∶00缺损,瞳孔欠圆且向鼻上方轻度移位,约4mm×6mm,光反射存在,人工晶状体位正,呈灰白色致密混浊(图1),眼底窥不进。左眼B超提示眼轴22.9mm,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平伏在位  相似文献   

10.
肖爱萍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67-196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院2008-01/2009-0420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52例52眼玻璃体脱出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眼玻璃体脱出发生在上浮核、劈核、圈套核和吸皮质时;49眼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45眼获得满意圆瞳孔,7眼欠圆;18眼术后视力>0.5,27眼视力>0.3,3眼视力>0.1,2眼视力>0.05,2眼视力<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发生玻璃体脱出多在劈核、圈套核及吸取皮质时,玻璃体脱出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26例(26眼)晶状体半脱位及白内障中14例行囊袋张力环植入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睫状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伴有玻璃体脱出的行前段玻切术。术后观察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视力为0.1~0.4者8眼,0.5~0.8者18眼;术后3个月,视力为0.1~0.4者6眼,0.5~0.8者20眼。术后1年散瞳1眼人工晶状体略下移,无复视或视力下降。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悬韧带断裂情况和晶状体核硬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掌握熟练的手术技术,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临床效果。方法对眼挫伤致晶状体脱位32例(32眼)作回顾性研究,均采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伴视网膜脱离者,同时行视网膜复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出脱位晶状体,患眼视力均有提高。合并继发青光眼者,眼压得到控制;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6例,虹膜炎症反应2例。结论眼挫伤所致晶状体脱位导致视力障碍、继发性青光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时,采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状体摘出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民  罗清礼  廖咏川 《眼科新进展》2007,27(2):127-128,13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方法及预后.为临床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对我科1997年1个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31眼)人工晶状体取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31眼)人工晶体取出病例中,前房型人工晶状体2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9眼。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包括:人工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22眼,大泡性角膜病变3眼,眼球破裂伤致人工晶状体襻断裂或人工晶状体部分脱出眼外2眼,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2眼,视网膜脱离和慢性葡萄膜炎各1眼。手术方法:单纯人工晶状体取出12眼,人工晶状体置换19眼。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直接取出或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联合前段玻璃切割、瞳孔膜或后发性白内障切除。术后绝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手术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前房积血及前房玻璃体积血各1眼。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人工晶状体取出的直接原因,尤其是人工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精确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是避免人工晶状体取出的根本措施。[眼科新进展2007;27(2):127-128,1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其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24例25只眼.其临床体征表现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偏位、晶状体皮质残留、瞳孔不易散大和眼轴长等特征;视网膜脱离范围2象限至全脱离;3只眼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24只手术眼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并硅油填充.结论 白内障术后致玻璃体活动度增加是造成人工晶状体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晶状体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人工晶状体偏位等是继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会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秦力维  彭秀军  刘静  曹利群  高原 《眼科》2010,19(2):124-124,129
患者男性,71岁。20年前因外伤致左眼白内障,当时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无晶状体眼。2002年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眼科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8。2009年7月自觉左眼视力下降来诊,见人工晶状体水平方向移位,建议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57岁,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于1998年4月6日出院。出院时裸眼视力06,角膜无水肿,瞳孔正圆,约3mm,人工晶状体位正。术后3月,回院复查:左眼视力10,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无水肿,前房深浅正常,闪光(-),瞳孔约4mm,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下方异位于虹膜表面,未见粘连,眼压1588mmHg(1mmHg=0.133kPa)。处理:患者平卧,予双星明眼液滴眼,待瞳孔散大至7mm,滴表面麻醉剂,以棉签适当按压晶状体襻部之相应巩膜部,裂隙灯下观察人工晶状体位正,予1%匹罗卡品眼液滴眼至瞳孔缩小至2mm,嘱患者少活动。第2日复诊,左眼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剪开法前囊截囊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23例(23眼)。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术中采用剪开法进行前囊截囊。术后随诊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结果手术中均未出现晶状体脱离范同扩大或玻璃体脱出增加,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2眼(8.70%),≥0.5者7眼(30.43%),〈0.5者16眼中:2眼为视网膜色素变性、7眼为眼挫伤伴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挫伤、2眼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2眼为玻璃体浑浊(陈旧血性)、1眼为外伤性黄斑孔、2眼为≥-10.00D高度近视。结论应用剪开法前囊截囊术进行晶状体半脱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吕XX,女,74岁,住院号127250。主诉:左眼石柱碰伤,眼疼痛,视2小时。患者1月前在本院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于1月前行右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视力光感,光投射(+),术中植入国产康明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十20D,术后矫正视力0.sc出院后1月右眼不慎外伤。入院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眼压r。,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线上部穿破,虹膜脱出隆起,前房轴深1/2CT,瞳孔约8x4nun,上移,人工晶状体前脱位,上楼及光学部上部嵌置于创口,少许玻璃体脱出,其余眼内容无法窥见。入院后即行入工…  相似文献   

20.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于前玻璃体腔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Hao YS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4):228-230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至前玻璃体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患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重新复位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结果 28例患者中,上方玻璃体嵌顿致人工晶状体上襻无法定位于睫状沟内22例(22只眼);人工晶状体下襻植入品状体后囊膜后方5例(5只眼);晶状体下方悬韧带断裂2例(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旋转复位术22例(22只眼),行人工晶状体固定术4例(4只眼),行人工品状体旋转术2例(2只眼);24例采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法,4例采用人工晶状体巩膜瓣下缝线固定法。术后28例患者视力为0.2~1.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脱位于前玻璃体腔与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玻璃体脱出有关;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直接取出并重新固定人工晶状体是处理人工晶状体脱位于前玻璃体腔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