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立光 《广西医学》2004,26(12):1752-1753
自1987年Borggrefe等首次报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人类快速性心律失常以来,该技术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1991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报告国内首例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99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率先在广西区内开展了该技术。迄今数以万计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得到了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5,27(3):320-322
导管射频消融术(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已经十余年,从当初的消融房室结阻断房室传导到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介入性心脏病学中的重要分支。我院自1993年2月第一例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成功以来,已经熟练开展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心律失常类型包括:①预激旁道引起的AVRT、PJRT、Mahaim纤维引起的AVRT;②AVN双、多径路引起的AVNRT;③持续性房速,非阵发性房速;④房扑;⑤特发性室速;⑥顽固性室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射频导管消融(RFC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特别对治疗由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近期我院应用该项技术成功治疗6例顽固性PSVT,现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2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26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682例,计有旁道691条,其中左侧旁道542例,右侧旁道140例,其中双旁道9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3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62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扑动17例,心房颤动36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5%,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8%。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4%。并发症发生率为0.79%,其中2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术(RFCA)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新的介入性技术,我院自1995年6月~2003年10月共对12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治疗,均获成功,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155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5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惠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并标测消融靶点,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155位患者中旁路53例,房室结双径路77例,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4例,心房扑动11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阵发性房颤6例.一次性成功率97.4%,二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需加强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对并存疾病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155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结果,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55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惠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并标测消融靶点,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155位患者中旁路53例,房室结双径路77例,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4例,心房扑动11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阵发性房颤6例.一次性成功率97.4%,二次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心包填塞1例;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且有效的,但需加强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对并存疾病的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曹克将单其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1.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自1987年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其操作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们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其目的旨在总结经验、并对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重大进展 ,已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5 3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中男 2 5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8.2± 12 .5 )岁。病史 1个月至 2 0年。 1例合并冠心病 ,其余未发现合并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消融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证实 :房室旁道 (AP)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 6例 ,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 2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射频电流对起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31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RFCA治疗,其中14例为安装起搏器后出现的难治性房扑或房颤,男91例,女40例,平均年龄41±8岁。结果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成功率为99.2%(130/131),随访3.2±0.6(1~5)年,有1例AVRT复发,复发率0.8%(1/131),并发症发生率0.8%(1/131)。植入起搏器患者在放电过程中有2例出现感知过度,停止放电后起搏器感知恢复正常。术后所有起搏器的感知、起搏功能正常,电极阻抗无明显改变。结论 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方法,植入起搏器患者行RFCA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 ,AF的人群发生率为 0 .15 % - 1% ,6 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 5 .9%。AF作为尚未攻克的心律失常领域中的顽疾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2 ] 。射频消融技术自 1986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该技术安全可靠 ,并发症低 ,其成功率和心律失常复发率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种类 ,旁路和异位兴奋发生的位置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3 ] 。1 射频消融治疗AF的方法[4 ]射频消融治疗AF目前现有的几种治疗方法如下。1.1 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 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处进行消融 ,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4例患者中2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曦  韩明华 《中外医疗》2010,29(20):192-192
1987年德国的Borggrefe等[1]首先使用射频电流来代替直流电在冠状窦内消融,成功治愈1例预激综合征以来,射频消融术(RFCA)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之一,近年来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发展迅速。本文就射频消融对心肌的损伤的病理改变、生化指标改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全部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结果:全部20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1例出现并发症,占5%,随访1-24个月,1例复发(5%),而再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8例儿童 (<14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 ;其中 ,右侧旁路 (RAP)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例。结果 :8例均获消融成功 ;术后 2个月 1例His束旁路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 4~ 2 4个月 ,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 :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我院自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慢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成功率95,7%,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3%,复发率2,13%。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仍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21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接受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972例,其中男580例,女392例,2岁6个月~18岁,年龄中位数10岁,体质量中位数38 kg。总结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消融疗效、不同时期消融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9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心脏功能和结构均正常935例,发生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5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44例(45.6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21例(22.7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232例(23.87%),房性心动过速(AT)62例(6.38%),心房扑动(AF)9例(0.92%),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反复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无法明确心动过速机制4例(0.4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