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肿瘤易复发,镜下肿瘤呈实性生长,局部有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由椭圆、梭型和上皮细胞样细胞组成,间质夹杂不等量的炎细胞。有些肿瘤细胞形态怪异,表现为体大胞质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CD68表达阳性,符合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结论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少见,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肩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单一结节状肿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梭型,含有均质状嗜酸性胞质,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见肉芽肿样改变及出血囊性变.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AE1/AE3)、CD34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部分阳性表达.阴性表达的是 CD31、FⅧ因子、Mac387、CD68、S-100蛋白、SMA、HMB-45、desmin、CD240.1例死于发病后14个月,1例于发病6个月后出现复发,另1例随访个5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有上皮样结构,肿瘤细胞有弥漫性嗜酸性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瘤细胞共同表达Vimentin、AE1/AE3、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对1例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好发与肢体末端,肿瘤组织内可见黏液样区域及梭形细胞区域,可见一些奇异性细胞,形似多空泡脂肪母细胞和R—S细胞。结论: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分两个区域:胶原化区域和黏液样区域,两种区域交替排列,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细块状,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AE1/AE3、EMA、CK、ACT、LCA、CD1α、S-100均阴性,SMA、CD68局灶性阳性,LYS弱阳性,Vim、CD163、CD45RO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NF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4-49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33.6岁和32岁.发生于上肢(11例)、胸壁(2例)、面部(1例).镜下示肿瘤组织形态多样,由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比较稀疏,间质疏松,呈黏液样,可见微囊性腔隙,间质内常见外渗的红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部分细胞丰富,可见核分裂象,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均表达Vimentin、α-SMA、MSA,不表达AE1/AE3、CD34、S-100、desmin.结论:NF组织形态的多样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软组织肿瘤,熟悉NF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免疫表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soft tissue angiofibroma,STAF)为新近报道的软组织肿瘤,对其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尚未完全明了.为此,有必要收集更多的病例,以深入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008-01-05-2016-07-14湖南省人民医院(2例)、佛山中医院(3例)、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1例)和抚顺市新抚区中医院(1例)共7例STAF,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7例病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为43岁.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分别位于后颈部头皮下、左膝关节、右外踝、右肘部、前额皮下、左足背及右大腿.肿块部分与周围组织及关节囊有粘连.肿块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4个月至8年,无1例复发.肿瘤直径2~12 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灰黄,质地韧或者硬,部分切面有光泽带黏液感.瘤组织主要由大量血管及短梭至卵圆形核的梭形细胞组成,分布于比例不等的黏液样或者胶原化的基质中,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大小相对一致,局部可见核的不典型性和核的退变,核分裂<1/10 HPF.瘤内血管主要由大量薄壁分支状血管构成,也可见较大的厚壁血管及呈鹿角样形态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伴有肥大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学上需要与腱鞘纤维瘤、黏液性纤维肉瘤和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7例患者肿瘤均弥漫表达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及FLI 1,显示肿瘤中血管的结构和分布特征,SMA在3例患者中局限性表达,DES在4例患者中局限性表达,Ki-67<1%,AE1/AE3、MSA、Bcl-2、3catenin、Calponin、CD99、Myogenin和MyoD1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1%.结论 STAF是一种好发于肢端的无痛性缓慢增长的具有独特形态学特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主要由程度不等的梭型纤维母细胞及显著分支状血管构成,形态学土需与富含梭型纤维母细胞及血管的多种病变如腱鞘纤维瘤、黏液性纤维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等相鉴别.临床上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分两个区域:胶原化区域和黏液样区域,两种区域交替排列,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细块状,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AE1/AE3、EMA、CK、ACT、LCA、CD1α、S-100均阴性,SMA、CD68局灶性阳性,LYS弱阳性,Vim、CD163、CD45RO阳性.结论: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对其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06月我院接诊且病理科病理诊断为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巨检、镜检、免疫表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复习相关文献,对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紊乱,连成片状,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主要组成为上皮样细胞,肿瘤细胞形状呈圆形、短梭形、多边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细胞排列较为松散,弥散分布。肿瘤细胞核仁较大,镜下可见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间质中见明显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有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丰富,肿瘤细胞有明显水肿和黏液样变性。部分癌变区域排列较为密集,细胞形态不清。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desmin、核膜ALK、CD30弥漫性表达强阳性,而ALK特异性的在细胞核膜阳性表达。部分肿瘤细胞EMA、INI-1、AAT、SMA、CK部分、p53部分阳性。FISH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多有单一红色信号及红绿分离信号,多为阳性。结论:盆腹腔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发病较为罕见,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但是其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较为突出,根据病理学结果更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区和星形细胞黏液样区构成,1例有典型的巨形菊形团样结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组织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阴性,Vimentin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low—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发生于直肠系膜和1例发生于上颌窦的LGM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或席纹状,核分裂像可见(3—4个/10HP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瘤细胞弥漫性广泛表达Vim,Des和SMA表达程度不一,但均不表达h—caldesmon、MSA、CD117、CD34、NSE、Mdanoma—pan、HMB45、ALK和S-100蛋白。结论:LGM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肠系膜和上颌窦的LGMS更是罕见。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诊断时应与胃肠间质瘤、纤维瘤病、纤维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