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产科学会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学术活动、认真贯彻党的“两百”方针,除了针对当前妇女主要疾病——月经病与子宫脱垂,举行了两次“关于月经病的调查研究”与“子宫脱垂的间易手术疗法初步介绍”的座谈会外;最近,又举行了“关于晚期妊娠中毒症的分类及其主要征象诊断标准的商榷”的学术对论会,由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江森医师主讲:首先系统回顾了历来各国对于晚期妊娠中毒症的分类,指出其特征在于删繁就简,着重实用;但由于发病原因与机制的未能解决,故目前的分类仍停留于以临床主要征象为基础的方法上,并不理想;短中取长,主讲者认为苏联目前所通行的分类法较为简明而切实用。惟近年在临诊中常发见有单独血压增高或在产后显现症状者,为此,主讲者建议另增列非典型类或特殊型类。主讲者介绍了Н.Д.СгражеСко院士与АААи(?)ехцерг教授所提出的关于疾病分类法的原则,以及苏联学者Чеьотарев所提出的新命名(“妊娠高血压综合病征”)和他的分类,认为已开病因分类的端倪。主讲者又就晚期妊娠中毒症的主要征象——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以及发生时期与自觉症状等的诊断标准,从临床经验结合文献,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称为“眩晕”“冒眩”“郁冒”等,《杂病广要》云“眩者玄也,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多为风、火、痰、瘀、虚。现试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其发病基础,以寻找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先兆子痫和子痫是妊娠中毒症最严重阶段,许多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多出现于这一阶段。现就我院1990年初~1995年底收治的56例先兆子痫和子痫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妊娠晚期或产后10天内临床确诊的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共56例,其中先兆子痫41例,产前子痫9例,产时子痫2例,产后子痫4例。年龄21~33岁(平均27岁)。无心脏病史。心电图检一般在其症状较明显时采用常规12导联记录。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的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中应属“子晕”、“子肿”和“子痫”的范畴。其由肝、心、脾、肾四脏受病所致,以肾阴虚为发病主因。病机:病人素体阴虚,妊娠期阴血聚以养胎,有碍肾阳温化、脾阳健运,以致脾虚而水湿不行,泛为水肿。至妊娠后期因胎热阳盛于阴,母体阴气不足而发生血燥,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可  相似文献   

5.
中心性视网膜炎乃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我们近期治疗了18例,计23只眼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点滴经验作一介绍。一、中医对中心性视网膜炎的认识: 中心性视网膜炎,是一个现代医学病名,按其症状特证当属于中医眼科“瞻视昏渺”的范畴,如拖延失治,亦可发展成为“青盲”。如《审视瑶函》在瞻视昏渺条下说:“此症谓目内外无症候,但自视昏渺蒙眛不清也。”在青盲条下说:“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小别样气色,俨然如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其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妊娠中毒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在治疗方面仅以药物对症处理。由此病所致的母儿死亡率目前依然甚高。孕妇服药总有一部分被胎儿吸取,使之蒙受不必要的药物作用。工滕氏等曾报告:利血平能抑制胎儿的副肾系统,使其防御功能发生障碍。临床上也曾遇到高血压型妊娠中毒症患者应用降压药使血  相似文献   

7.
产后妊娠中毒症演变来的肾炎患者104例,年龄20~44岁。既往均无肾脏病史。按症状轻重将晚期妊娠中毒症分成3度:Ⅰ°为轻型,蛋白尿<1‰,血压<150/90mmHg,轻度局部性水肿;Ⅱ°为中型,蛋白尿1~3.3‰,血压150~170/90~110mmHg,中度水肿;Ⅲ°为重型,蛋白尿>3.3‰,血压>170/110mmHg,高度全身浮肿。104例中,73%的患者直接演变成慢性肾炎。9%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特发于妊娠中、晚期,以母体胆汁酸升高为主的妊娠特有疾病,迄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危妊娠     
重视高危妊娠,提高对高危儿的诊断水平,是减少围产期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高危妊娠是指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有高度危险性的妊娠,如严重妊娠中毒症、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严重糖尿病及过期妊娠等。这时,孕妇称高危孕妇,胎儿称高危儿。本文着重讨论高危儿。  相似文献   

10.
治中风良方明月汤河南省淇县药检所(456750)韩宝生河南省淇县城镇北关中风专科牛凤景明月汤主治半身不遂,临床表现以发病急,来势凶,症见多端,变化快为特点。本病常突然昏仆,随即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或不经昏仆而突然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临床上并无突出症状与其它高血压相区别,生化上常特征性地表现为低血钾性硷中毒,血浆肾素活性(PRA)受抑和异常的醛固酮分泌过多。其病因主要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正确的病因鉴别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期对病例作了介绍,现讨论如下: 一、本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妊娠晚期阴道流血,临床最常见的为前置胎盘及胎盘早期剥离。本例初拟诊为胎盘早期剥离,主要依据为病人有妊娠中毒症,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风”“卒中”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系属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内风妄动,脉络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西医则认为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近几年来,山西省晋祠干部疗养院采用针灸、中药脑活通、西药和心理疗法,治疗脑梗死病人10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学恭 《山东医药》2011,51(35):60-60
眩晕症以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感为特征,症状重时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其病因多由前庭外周性病变所致。2006年5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自拟定风珠方剂治疗眩晕症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病因和临床表现病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系房室结纵向分离构成往返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激动现象。其多数发病原因不明,可因情绪激动、恐惧、激怒、恶梦、体力过劳、吸烟过多、进食过饱、喝酒或饮茶等而诱发。部分女性患者与妊娠或月经周期有关。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少数见于下列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后、甲状腺机能亢进、低血钾症、洋地黄中毒、心导管检查或心脏手术等。本症发生于各种年龄,而以20~40岁者最为常见,且具反复发作的特征,唯每例复发的频率及发作持续的时间不尽相  相似文献   

16.
氰化物引起的工业中毒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吸入了氢氰酸蒸气或其盐类(氰化钾、氰化钠)的细尘所致:但也可由无伤的皮肤透入体内或经口服而侵入体内。因为氰化物能使细胞的氧化能力损失,因而进入体内后即能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在急性氰化物中毒时,可见有粘膜刺激现象,唇舌麻木感、头痛、眩晕、两腿软弱无力、胸部疼痛和压迫感、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气喘、瞳孔放大等症状。中毒严重时,脉搏变慢,呼吸慢而不规则、可出现陈施氏式呼吸,以后血压降低、昏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1954年7月至1959年7月底,五年中内科住院传染性肝炎患者共151人,共中4例急性黄色肝萎缩,皆为女性,两例与妊娠有关。急性黄色肝萎缩占我院传染性肝炎2.6%;在同时期产科分娩总数共5529,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发病率为3.6%。在妊娠期,传染性肝炎较非妊娠者易转变成急性黄色肝萎缩,这又与妊娠中毒症有关。本报告第二例有子癎前期的征象,患者在妊娠中毒症或肝脏有损害的基础上,再合并传染性肝炎,则易于转变为急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书籍中没有乙型脑炎这个病,但从发病的季节、气候、年龄、症状来看,却于中医学记载的温病门中的湿温、暑温、暑风、暑癎、暑厥、暑痉等病的病状极为相符,认为六淫“风、塞、暑、湿、燥、火”中的“暑”是感染本病的主要条件,中医是运用治温热病的方法来治疗此病的。暑病偏热身烧作渴为暑病;偏湿者发烧不渴为暑湿;风重者为暑风;有抽搐似癎者为暑癎;四肢痉孪、抽风吊眼、背项强直、咬牙者为暑痉;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者为暑厥。中医治疗是根据病情的发展辨证施治,没有固定的处方,根据中医病理是属于  相似文献   

19.
肿瘤,属中医“症瘕”、“痞块”之类疾病,其因皆由气滞、血瘀、痰凝阻塞脉络而成,而三者之形成与脾气虚弱密切相关。同时,在运用中西药物治疗肿瘤过程中,由于药物过于峻猛,又易损伤脾胃,使脾气更虚。因此肿瘤在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脾气虚弱的症状,如神疲倦怠、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脘腹痞满,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等症。所以,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属于中医缺血性“中风”的范畴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颇具优势 ,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 ,中医文献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唐宋以前 ,以“外风”学说为主 ,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以后则突出了内风、火、痰、虚、气、血的作用。目前对中风发病机制有比较统一的认识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气血逆乱 :发病在脑 ;②脉络闭阻 :半身不遂 ,认为由风阳内动 ,挟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