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晓刚  王维俊  周嘉  陈长志 《上海医学》2005,28(11):945-948
目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价体外循环中辅酶复合物(贝科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无心脏传导阻滞)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kg),术后1 d起静脉滴注2支/d,共3 d;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麻醉期(基线值)、主动脉阻断后30 min、开放后10 min、停机时及术后24、72、120 h采集动脉血检测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cTnI含量均明显升高,24 h达到峰值,术后120 h高于正常值;试验组cTnI含量在开放后10 min、停机时及术后24、72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再灌注后CK-MB含量均较基线值明显升高,24 h达到峰值,术后120 h降至正常值;试验组在开放后10 min、停机时及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TnI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辅酶复合物可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cTnI及CK-MB的释放,在细胞水平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TnI是预测心肌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价体外循环中辅酶复合物(贝科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无心脏传导阻滞)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kg),术后1d起静脉滴注2支/d,共3d;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麻醉期(基线值)、主动脉阻断后30min、开放后10min、停机时及术后24、72、120h采集动脉血检测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cTnI含量均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术后120h高于正常值;试验组cTnI含量在开放后10min、停机时及术后24、7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再灌注后CK-MB含量均较基线值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术后120h降至正常值;试验组在开放后10min、停机时及术后2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TnI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辅酶复合物可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cTnI及CK-MB的释放,在细胞水平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TnI是预测心肌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辅酶复合物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YHA分级为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辅酶复合物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0例)。辅酶复合物组患儿术日开胸前静滴辅酶复合物、术后连续3 d静滴,1次/d,剂量同前;阴性对照组不用辅酶复合物干预。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阻断30 min(T2)、主动脉开放60min(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术后72 h(T6)、术后1周(T7),经外周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白介素8(IL-8)、肌钙蛋白I(CTnI)浓度。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15 min取1 mm3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后MDA、IL-8、CTnI含量均明显升高,而辅酶复合物组患儿MDA在主动脉开放后60 min、术后24、48 h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IL-8在主动脉阻断30 min,主动脉开放后60 min,术后24、48 h低于对照组(P<0.01),CTnI值在主动脉开放后60 min,术后24、48、72 h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儿心肌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辅酶复合物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分级为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术日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 kg),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60 min时经外周静脉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15 min时留取小块右心耳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总腺苷酸(TAN)及能荷(EC)含量,同时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cTnⅠ含量均较缺血前显著升高(P〈0.01),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ATP、TAN和EC均显著低于缺血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但试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酶复合物能有效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维持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减少cTnⅠ的释放,在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辅酶复合物对体外循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YHA分级为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术日开胸前静脉滴注辅酶复合物(1支/10kg),术后1d起继续静脉滴注2支/d,1次/d,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分别在术前(T1)、主动脉阻断30min(T2)、主动脉开放60min(T3)、术后24h(T4)、术后48h(T5)、术后72h(T6)、术后1周(T7),经外周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肌钙蛋白I(CTnI)浓度.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15min时取1mm3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MDA、CTnI含量均明显升高,而试验组的MDA值在主动脉开放后60min、术后24、48h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TnI值在主动脉开放后60min、术后24、48、72h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试验组轻于对照组.结论 辅酶复合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CTnI释放,维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在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王喆妍  骆璇  姚昊  刘畅  王东进 《现代医学》2011,39(4):446-44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185例CABG合并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经验进行总结。185例患者中,CABG+单纯二尖瓣成形(MVP)19例,CABG+二尖瓣置换(MVR)68例,CABG+主动脉瓣置换(AVR)43例,CABG+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55例。根据病情采用顺灌、逆灌、直视灌等多种方法。体外转流过程中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门冬氨酸钾镁(PMA);常规实施超滤;对于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或明显心脏肥大者,常规在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里尔统)。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为118~320 m in,阻断主动脉时间为75~231 m in;心脏自动复跳129例(69.7%)。术后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41例(22%)。入住ICU时间为30~62 h。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2.7%,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CABG术同时行瓣膜手术的患者,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同时应用乌司他丁、PMA、里尔统等多种药物以及超滤技术,可以较好地保护心肌,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们开展心内直视手术以来 ,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15 6例 ,在心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5 6例中 ,年龄 2~ 6 2岁 ,体重 10kg~ 85kg ,室间隔缺损 32例 ,瓣膜置换 2 5例 ,房间隔缺损 2 1例 ,法乐四联症 19例 ,其它 5 9例。术中心肌保护采用冷晶体灌注、冷血灌注、冷血 温血灌注 3种方法。冷晶体灌注 6 8例 ,冷血灌注 5 7例 ,冷血 温血灌注 18例 ,常温或浅低温下不停跳手术 13例。在冷血灌注中有 9例采用冠状窦逆行灌注。1.2方法 冷晶体灌注 :用于体重 2 0kg以上患者 ,本组 19例法…  相似文献   

10.
11.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4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2 4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 :将患者按年度分为 4组。各组均使用Stock Ⅲ型人工心肺机和膜式氧合器 ,升主动脉插管 (2 2 2 4F)和腔房二级插管 (38 4 2F)。 4∶1含血停跳液 ,间断或连续灌注。比较各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 ,阻断时间 ,转流温度 ,稀释度 ,术后呼吸机和ICU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 (P >0 1) ,有良好的可比性。 1997年至2 0 0 0年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有明显缩短 (P <0 0 1) ,转流中的最低鼻咽温度升高 (P <0 0 1) ,稀释度降低 (P <0 0 1)。心肌保护采用顺灌、逆灌和桥灌等不同或相结合的方法 ,自动复苏率明显提高 (P <0 0 1)。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ICU时间缩短 (P <0 0 5 ) ,1例因鱼精蛋白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 :我院冠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技术不断改进 ,与手术密切配合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指标评估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肌损伤程度。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选取 CABG 和 OPCABG 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行 CABG 记为对照组,行 OPCABG 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诱导5 min 后(T0)、术后1 d (T1)及2 d(T2)的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及 IL‐6水平。并计算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统计对比术后24 h 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患者T0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及任何时刻的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 T1、T2时刻的 cTnI 、CK‐MB 、NT‐proBN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为(1.90±0.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31)分,观察组 SBP 、DBP 及 MAP 等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 术后对心肌损伤程度小于 CABG ,并且 OPCABG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临床上利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阳诺  马辉  冼磊  陈铭伍  胡松 《海南医学》2014,(8):1111-11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体外循环一t7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h(T5)、术后72h(T6)共6个时点分别检测全血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T(肌钙蛋白)及血清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含量的变化。结果(1弘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O.01),且各时点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h下降,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1)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体外循环术中心肌酶漏出量降低,表明依达拉奉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2)依达拉奉可通过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及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具有减轻体外循环中急性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血液保护的方法。方法:对52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采取合理选择体外循环用品,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和止血环酸,手术中尽量减少失血,严格控制术后输血等血液保护措施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4ml,其中9例未输血,占17.3%。术后平均出血量312ml。结论:采取体外循环中及术后的多项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的用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的成年患者,筛查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野生型基因,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择期行CABG的患者48例,根据对ALDH2基因SNP504位点检测结果,分为2组:野生型组(携带ALDH2野生型基因,n=29)和突变型组(携带ALDH2突变型基因,n=19)。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术后24 h中心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和术后24 h变力性药物使用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左室射血分数、CPB时间、冠脉搭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野生型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突变型组(均P<0.05)。野生型组术后24 h cTnI、Mb、CK-MB含量低于突变型组(均P<0.05)。野生型组MDA含量低于突变型组(P<0.05)。野生型组术后24 h变力性药物使用评分低于突变型组(P<0.01)。结论:对于在CPB下行CABG的患者,携带ALDH2野生型基因能显著降低醛类堆积,减少心肌损伤,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对心肌I/R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ECC)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9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瓣膜手术及CABG ECC中的心肌保护经验。ECC中及时的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顺行灌注(顺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逆灌)、左右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直视灌)、血管桥灌注(桥灌)多种方法结合,4∶1冷血(15~20℃)停搏液灌注-冷血(10~15℃)半钾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温血(30~32℃)灌注的方式进行心肌保护。96例患者中单纯二尖瓣成形(MVP)+CABG 2例;二尖瓣置换(MVR)+CABG 18例(同期行血栓清除5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右房血栓清除各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 24例(同期行瓦氏窦瘤修补1例,行室壁瘤切除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DVR+TVP)+CABG 8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置换(DVR+TVR)+CABG 1例;马凡氏综合征行Bentall术+CABG3例。结果 ECC时间101~360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7~241 min。全组96例患者自动复跳58例,自动复跳率60.4%。死亡5例,死亡率5.21%。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ECC中及时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针对手术方式,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可以较好的保护心肌,提高自动复跳率,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常温下完成手术。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mg,芬太尼8~10μg·kg1,丙泊酚1~1.5mg·kg1,阿曲库铵0.2mg·kg1。麻醉维持采取连续泵入丙泊酚50~100μg·kg1·min1+芬太尼5~10μg·kg1,术中间断追加咪唑安定5~20mg,阿曲库铵4mg。手术开始后,根据心率变化情况必要时泵入艾司洛尔0.5μg·kg1·min1。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过程平稳,手术中顺利度过,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波动不明显,无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止心率过快和血压的较大波动,以避免增加心脏氧耗。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资料,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5例.急诊搭桥3例.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5例,左主干狭窄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 34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 4例,同期3例用美国Eclipse心肌激光打孔仪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平均每例搭桥2.8支.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胸骨哆开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无远期死亡.术后心绞痛消失26例,明显减轻10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安全的手术,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