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苯是重要的工业溶剂,长期接触可导致苯可导致DNA损伤,染色体畸变,DNA加合物的形成,基因突变等。目的:了解苯对体内DNA的损伤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情况。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材料:实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体质量18—22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苯损伤组和高剂量苯损伤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静式吸入苯蒸气染毒,4h/d,2个月后处死,分离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取肝、脾、脑组织并制备匀浆。主要观察指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肝、脾、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lase,SOD)、谷胱肝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染毒组小鼠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分别为骨髓细胞(83.56&;#177;10.28)%,(92.54&;#177;15.93)%,外周血淋巴细胞(41.27&;#177;6.03)%,(65.79&;#177;11.62)%,显著高于对照组(4.13&;#177;0.52)%。(2.21&;#177;0.31)%(P&;lt;0.01),并呈剂量-反应关系。高、低浓度组小鼠肝匀浆SOD活力分别为(11573.31&;#177;1938.72).(12574.68&;#177;1938.72)nkat/g,GSH—Px活力分别为(309.40&;#177;82.85),(375.41&;#177;55.18)nka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668.67&;#177;3137.96),(588.62&;#177;110.52)nkat/g】(P&;lt;0.05),但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低浓度组小鼠脾匀浆GSH-Px活性分别为(421.75&;#177;124.02)、(523.10&;#177;45.18)nka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8.42&;#177;57.01)nkat/g(P&;lt;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低浓度组小鼠脑匀浆GSH-Px活性分别为(87.35&;#177;19.84),(95.02&;#177;14.00nka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8.36&;#177;7.67)nkat/g(P&;lt;0.05),但不同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组小鼠脑匀浆MDA含量为(3.99&;#177;1.15)μ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2.58&;#177;0.53)p.mol/g(P&;lt;0.05)。结论:慢性苯染毒可致小鼠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质核酸对铅染毒大鼠淋巴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选用32只纯种雄性健康3月龄Wistar大鼠,清洁级,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核酸组各8只。空白组正常饮水,其余3组饮醋酸铅水溶液8g/L。空白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低剂量和高剂量核酸组分别灌胃核酸200,700mg/kg,末次灌胃后24h,尾部取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制成细胞悬液,24h内待测。5周后断头处死各组动物,取出肝脏,制成肝细胞悬液,24h内待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细胞实验)对淋巴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进行观察,细胞中DNA损伤单链断裂时会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每片随机观察30个细胞,计数彗星细胞百分率,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彗星细胞尾长。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淋巴细胞中彗星细胞百分率和尾长比较:模型组与核酸低、高剂量组大鼠淋巴细胞中彗星细胞百分率和尾长均显著高于空白组[(50.25±6.21)%,(41.25±6.96)%,(35.38±5.93)%,(6.88±1.13)%;(23.25±4.23)μm,(16.50±4.24)μm,(13.63±2.62)μm,(6.75±1.17)μm,(q=11.28~42.94,P<0.01)]。核酸低、高剂量组彗星细胞百分率及彗星细胞尾长均明显低于模型组(q=8.91~15.77,P<0.01)。②肝细胞中彗星细胞百分率和尾长比较:模型组与核酸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彗星细胞百分率和尾长均明显高于空白组(56.25±6.71)%,(42.25±6.09)%,(39.25±7.17)%,(8.25±1.28)%;(27.63±4.98)μm,(19.25±3.54)μm,(18.50±5.48)μm,(7.88±0.99)μm,(q=14.07~45.24,P<0.01)。核酸低、高剂量组彗星细胞百分率和尾长也显著低于模型组(q=11.10~16.02,P<0.01)。结论:慢性铅染毒可导致大鼠淋巴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饮食核酸能显著提高对淋巴细胞和肝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DNA氧化损伤及抗氧化酶活力变化与慢性镉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镉中毒对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及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室完成。大鼠染镉4周后处死,测定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及肝脏中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肝脏内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明显升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镉中毒可导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镉中毒对体内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及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室完成。大鼠染镉4周后处死,测定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及肝脏中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血清和肝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肝脏内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明显升高,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镉中毒可导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对慢性苯染毒小鼠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苯中毒主要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DNA损伤,DNA加合物形成等。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罗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慢性苯染毒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室。选用纯种雄性健康昆明鼠3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苯染毒组和番茄红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染毒,苯染毒组和番茄红素组静式吸人苯蒸气,番茄红素组给予番茄红素,60d后处死。取肝、脾、脑组织。主要观察指标:测定肝、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苯染毒能够明显,降低组织匀浆中SOD活性[肝、脾、脑分别为(12.57&;#177;1.94),(5.57&;#177;0.81),(8.28&;#177;2.25)μkat/g1,CSH-Px活力[肝、脾、脑分别为(0.38&;#177;0.05),(0.52&;#177;0.05),(0.10&;#177;0.01)mkat/g],升高丙二醛含量[肝、脾、脑分别为(2.85&;#177;0.38),(3.58&;#177;0.53),(3.10&;#177;0.89)μmol/g]。给予番茄红素后可使小鼠组织匀浆的SOD活性(μkat/g)升高(肝、脾、脑分别为16.08&;#177;2.55,6.43&;#177;1.28,9.03&;#177;1.52),GSH-Px活力(mkat/g)上升(肝、脾、脑分别为0.53&;#177;0.08,0.62&;#177;0.07,0.12&;#177;0.01),丙二醛含量(μmol/g)降低(肝、脾、脑分别为2.26&;#177;0.31,2.98&;#177;0.37,2.79&;#177;0.37),与苯染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g=4.00~8.04,P&;lt;005)。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苯染毒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提高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抗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小鼠疼痛过程中丙二醛及抗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热板诱发的小鼠疼痛试验中,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高,连续二次致痛,MDA含量增高更明显;在扭体试验中,小鼠脑组织、血浆及腹腔灌洗液中MDA含量均有显著增高。se吗啡5mg/kg可以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在热板和扭体致小鼠疼痛中,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也有显著增强。实验结果提示在疼痛过程中,MDA含量有显著增高,同时体内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单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单细胞DNA损伤的检测。其实验原理在于损伤的DNA在电场中从核内溢出,形成与细胞核“头部”相区别的“尾部”。目前主要用形状指标、距离指标、强度指标、“矩”类指标等四类指标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苯中毒主要对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DNA损伤,DNA加合物形成等.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罗卜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慢性苯染毒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室.选用纯种雄性健康昆明鼠3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苯染毒组和番茄红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染毒,苯染毒组和番茄红素组静式吸入苯蒸气,番茄红素组给予番茄红素,60 d后处死,取肝、脾、脑组织.主要观察指标测定肝、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苯染毒能够明显,降低组织匀浆中SOD活性[肝、脾、脑分别为(12.57±1.94),(5.57±0.81),(8.28 ±2.25)μkat/g],GSH-Px活力[肝、脾、脑分别为(0.38±0.05),(0.52 ±0.05),(0.10±0.01)mkat/g],升高丙二醛含量[肝、脾、脑分别为(2.85 ±0.38),(3.58 ±0.53),(3.10±0.89)μmol/g].给予番茄红素后可使小鼠组织匀浆的SOD活性(μkat/g)升高(肝、脾、脑分别为16.08±2.55,6.43±1.28,9.03±1.52),GSH-Px活力(mkat/g)上升(肝、脾、脑分别为0.53 ±0.08,0.62 ±0.07,0.12 ±0.01),丙二醛含量(μmol/g)降低(肝、脾、脑分别为2.26±0.31,2.98±0.37,2.79 ±0.37),与苯染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q=4.00~8.04,P<0 05).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苯染毒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提高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抗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微卫星不稳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改变方式,在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所致.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在散发性大肠癌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微卫星不稳的关系.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科.材料76例大肠癌及相应正常组织均为2001-01/2003-12西南医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家族史,并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不稳.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肠癌hMLH1突变及微卫星不稳检出率.②微卫星不稳与hMLH1突变的关系.结果①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为10.5%,检出微卫星不稳20例,检出率为26.3%.右侧大肠癌hMLH1突变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6/26比2/50,x2=4.739,P=0.029;11/26比9/50,x2=5.212,P=0.022),hMLH1突变和微卫星不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②将微卫星不稳分为高频率微卫星不稳(≥2个位点)10例、低频率微卫星不稳(仅为1个位点)10例和微卫星不稳阴性56例3组,8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高频率微卫星不稳组,而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和微卫星不稳阴性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hMLH1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hMLH1突变与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兔肺动脉内皮细胞单细胞电泳方法检测DNA的损伤并初步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胶原酶Ⅰ消化分离获得兔肺动脉内皮细胞(RPAECs),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含不同浓度肺心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培养基共同孵育12h,收集细胞利用溶解液破坏细胞膜,再用高盐溶液将细胞DNA解链,然后对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电泳后经溴乙啶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彗星样的电泳形状,判断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高浓度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作用后的内皮细胞,可见彗星样电泳形状。[结论]高浓度肺心病患者血清对兔肺动脉内皮细胞的DNA有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级预防在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 方法 对2014年7月-2016年6月住院的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随机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取分级预防措施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对照组使用职业病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医院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为11.11%,对照组感染率为30.56%,实验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4.126,P=0.042)。 结论 分级预防针对性强,可降低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科学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做好慢性苯中毒患者的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4年6月出院的慢性苯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其中发生感染的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22例慢性苯中毒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8.37%,感染例次数8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9.1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2.5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慢性苯中毒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外周血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诊断分级的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护理上需加强监控及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6年7月-2014年6月22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28.38%;感染例次数为8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9.19%。呼吸道感染36例(41.38%)位居首位。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与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0.90%和18.18%。中、重度中毒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3.75%和48.00%。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逐渐上升,住院时间3个月以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90%,住院时间12个月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1.82%。对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0.439,P<0.01,说明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 慢性苯中毒为职业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住院时间愈长,感染风险愈大。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效果和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5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采用48例次MSC治疗和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5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血小板(platelet,PLT)均有明显升高,其中WBC和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骨髓增生活跃;5例均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MSC治疗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是安全有效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和心理护理,做好相关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确保MSC移植术有效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总结了2例混合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主要是清除皮肤上的残留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2例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在实验性苯中毒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 (IRF)的变化规律。方法 复制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 (A组 ) 32只小鼠 ,分为 4小组 ,每小组 8只 ,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 2ml/kg ,每周 3次 ,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 (1 5次 )、A2组 (1 8次 )、A3组(2 1次 )、A4组 (2 4次 ) 4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 ;实验组 (B组 ) 32只小鼠 ,同样分为 4小组 ,每小组 8只 ,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 2ml/kg苯 ,方法同对照组 ,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 CoulterGen 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各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Ret% )、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 ,以及白细胞计数 (WBC)、血小板计数 (PLT)、红细胞计数 (RBC)和血红蛋白含量 (Hgb) ,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苯 玉米油”注射 1 5次时 ,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t =4 1 0 ,P <0 0 1和t=2 1 9,P =0 0 4 6 ) ;注射 1 8次时 ,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 2 98和 3 2 2 ,P均 <0 0 1 ) ;注射 2 1次时 ,Ret%轻度下降 (t =2 1 9,P =0 0 4 6 ) ,IRF已极度下降 (t=4 2 3,P <0 0 0 1 ) ,RBC和Hgb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 (分别为t=8 2 6 ,P <0 0 0 1和t=3 1 4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铅中毒对生长发育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量铅中毒对生长发育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实验室。选取21d健康断乳的昆明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蒸馏水阴性对照组,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40mg/kg染铅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每天8:00—17:00对小鼠采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训练及测试,第1天训练从离台阶较近的出口处有1个盲端处开始,不用的自端用挡板挡件,第2,3,4天的训练加长路程,均从离台阶较远的出口处有3个盲端处开始,若在120s内找不到台阶,则将小鼠引导到台阶上并保持10s,每只小鼠每天训练2次,以第2次训练成绩为准。4d训练结束后,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加mg/kg染铅组小鼠分别予以1g/L,2g/L,4g/L醋酸铅10mL/kg灌胃,1次/d,连续33d,造成慢性铅中毒。在染毒7d后,进行为期4d的第一次水迷宫测试.测试点与训练时相吲;此后一边继续染毒一边测试,连续染毒18d后行第2次测试,连续染毒29d后行第3次测试,此时小鼠鼠龄58d,已基本发育成熟。 结果:吏验中动物无死亡、丢失情况。均进入结果分析。(1)小鼠水迷宫训练4d后,各组之间各点测试成绩(错误次数和反庇时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第1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小鼠在第1天反应时间与第4天的错误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第2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第1天的反应时间、第2天的错误次数与第3,4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的测试成绩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第3次水迷宫测试,40mg/kg染铅组第3天错误次数与第1,2,4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10mg/kg染铅组、20mg/kg染铅组的测试成绩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随着给铅浓度的增加以及给铅时间的延长,小鼠到达终点发生的错误次数和所需时间均增加。铅对未成熟脑损害可发生在较低的暴露水平,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铅中毒可损害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