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胫骨骨折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交锁髓内钉组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患者给予开放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开放组治疗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开放复位固定组(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均较好,但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创伤小,术中不需广泛剥离损伤骨膜,骨不愈合、延迟愈合现象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应用与胫腓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源自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40例对象分成两组:20例对照组患者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患者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对象的围手术治疗指标数值和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象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优,临床治疗优良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的70.00%高,术后切口感染、骨折成角、骨不连以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5.00%相较于对照组3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作用高于切开复位,可缩短患者的疗程,临床治疗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胫腓骨骨折应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共92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指标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几率小于对照组,同时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恢复时间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要优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同时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交锁髓内钉的穿钉方法在纠正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病例肢体畸形和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我院2002年至2003年收治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12例,分常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改良穿钉闭合复位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肢体畸形和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66例常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下肢短缩或延长畸形4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1个月,46例改良穿钉闭合复位组无一例下肢短缩畸形发生,骨折愈合时间6.4个月。结论:改进后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在防止下肢短缩畸形和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卫国 《中医临床研究》2012,(23):112-112,1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治伤散外敷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治伤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3±4.2)分、(143.5±12.3)d,对照组则为(15.1±7.2)分、(157.4±14.8)d,实验组症状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伤散外敷治疗能够促进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骨折愈合,缓解疼痛肿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观察组)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Joher-Wruh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牢固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失败后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德庆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间骨科收治的8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49)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8±1.2)周,少于对照组的(13.1±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8%和87.8%,对照组分别为80.0%和85.7%,两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手术,在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失败的患者可以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对股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术式为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优良率为73.1%,明显低于观察组92.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明显高于观察组3.8%.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1±1.8)个月.观察组为(4.2±1.1)个月.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而言,相较于切开复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优.可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90例患者分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加压钢板组各45例,两组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行急诊手术。结果: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优良率88.89%,加压钢板组优良率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01.6±12.5)d,优于加压钢板组(120.2±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分型为Ⅲa型以下的胫腓骨开放骨折的疗效优于加压钢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闭合复合与切开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胫腓骨干骨折当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该次研究在进行样本选取的时候,来自该院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从中抽取了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案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6.96%,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9.57%,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3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7例并发症,差异显著。结论在当前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案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保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干双骨折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胫、腓骨骨干双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干双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给予跟骨牵引配合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同时期本院经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5~16个月的随访,平均10.5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胫、腓骨骨干双骨折中医诊断与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中药联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2年0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28例。Ⅰ组单纯采取手法复位治疗,Ⅱ组单纯采取夹板固定治疗,Ⅲ组患儿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中药联合治疗,最后分析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Ⅲ组优良率为96.43%,明显高于Ⅰ组的82.14%、Ⅱ组的78.5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儿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中药联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最佳外固定位置。方法:将10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腕伸位固定,对照组49例,采用腕屈位固定。所有病例均经过3个月~5年、平均2.3年的随访,对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优良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腕伸位固定方式在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好于腕屈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加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对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第6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临床总有效率和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出院当天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的髋关节优良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中药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均给予手法整复或手术复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服、外熏。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89.47%(P〈0.05);治疗组的肿胀和疼痛缓解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可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后肿胀和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率与治疗方式的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骨折治疗中保护骨折端血运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符合研究标准的4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172例和手术治疗组(B组)244例。B组又分为3个亚组:Ba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63例,Bb组:外固定支架固定组86例,Bc组:钢板螺钉内固定组95例。分析骨折愈合率与选择治疗方式的相关性。结果:保守治疗组的骨折愈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各亚组间比较,Bc组骨折愈合率低于Ba组和Bb组(P<0.01)。Bb组和Ba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端周围的骨膜及软组织、保护骨折端的血供,有利于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所有均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予以三七总皂甙45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日一次静脉滴注持续45天,其它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对病人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及骨折的愈合进行评估。结果:PNS能明显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提高总有效率。结论:三七总皂甙能明显减轻肿胀、疼痛等胫腓骨骨折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分别采用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外固定组)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中位数3.5个月。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0.40±2.10)d,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31.92±2.25)d; 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4,P=0.172)。末次随访时,外固定组临床疗效优83例、良10例、可3例,内固定组临床疗效优90例、良5例、可1例,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P=0.089)。结论: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均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且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