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咖丝裂霉素浸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4例7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用沾有0.2mg/ml丝裂霉素液的棉片在巩膜面上及结膜面下,将羊膜缝合固定于巩膜裸露区.结果:治疗效果好,术后反应较轻,术后随访1~2年以上,复发2例,占2.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加丝裂霉素浸渍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羊膜移植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分组采用羊膜移植覆盖创面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角膜、结膜愈合情况和胬肉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平均18.3月。结果羊膜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52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3.86天,无复发眼;丝裂霉素C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85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7.04天,复发6只眼。结论羊膜移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的基础上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瓣游离植片以及丝裂霉素c术中局部应用治疗翼状胬肉59例(63眼)。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复发3例,复发率4.76%,余未复发。结论:上述复合手术方式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7):112-112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风沙、阳光等长期刺激有一定关系.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要治疗;胬肉若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行手术治疗,但行传统的单纯切除或巩膜暴露法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复发率一般为30%~50%.我科自2004年6月以来采用丝裂霉素C对在35例(38眼)患者的翼状胬肉术中一次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复发率明显的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寻求一种复发率更低的、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我院回顾了5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羊膜代替自体结膜移植来治疗翼状胬肉,该法具有取材方便,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丝裂霉素C与结膜瓣下转移术相结合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1例94眼采用了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结膜下转移术中的应用,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和复发率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经术后1年随访0.5~0.8以下者38眼占40.43%,0.8~1.0以下者40眼占42.55%,1.0以上者16眼占17.02%,术后散光:平均为(1.25±0.5)D,复发率为1.06%。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术后散光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尚扬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13(4):228-228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备受国内外眼科界重视的治疗眼表疾病的一项新技术〔1〕。为配合这一前沿手术 ,与之相匹配的护理技术也正在不断提高。我院已成功开展 387例 4 76只眼保存羊膜移植术 ,并施以相适宜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999年~ 2 0 0 2年我院眼科共收治翼状胬肉患者387例 4 76只眼 ,其中男 2 13例 2 6 5只眼 ,女 174例 2 11只眼 ;年龄 2 0~ 80岁 ,平均 4 8 4岁 ;复发性翼状胬肉 36例 4 2只眼 ;追综观察 1~ 3年 ,平均 18个月 ,治愈 4 58只眼 ,复发 18只眼 ,复发率 3 8%。2 整体护理2 1 术前护理主动与患者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5名原发翼状胬肉,随机分组A组B组,术中分别使用0.4%和0.2%的丝裂霉素C,随访3年,观察其治愈率。结果A组B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推荐使用B组(0.2%),低浓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7例(18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手术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16眼治愈率91%,2例复发,复发率9%。结论:用新鲜羊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的再复发,有利于边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割烙术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86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行割烙术;B组3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到1年7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角膜创面修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53眼中6眼复发(11.32%);B组33眼中4眼复发(12.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91,P=0.8079);A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4~9天,平均7.09±1.72(天),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6天,平均4.27±1.31(天)。两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5969,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基本相同,角膜创面愈合时间B组短于A组。割烙术相对较经济、方便,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不同浓度(0.1、0.2、0.4、0.8、1.6、3.2、6.4、12.8 mg/ml)的苦参碱在不同作用时间(24、48小时)对HPF增殖的影响。结果0.4~12.8 mg/ml浓度范围内,作用24~48小时,苦参碱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PF增生(P<0.05)。结论苦参碱对HPF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与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5例(80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40只眼),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例(40只眼),先予胬肉体部注射平阳霉素,每周1次,共2次,再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余处理相同.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A组复发11只眼(31%),B组复发4只眼(11%).结论 胬肉切除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翼状胬肉标本中RhoC和MMP-9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秋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634-2637
目的研究RhoC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利用RhoC及MMP-9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生物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4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和16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RhoC及MMP-9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RhoC及MMP-9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P均0.05)。RhoC及MMP-9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r=0.56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RhoC及MMP-9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可有效判断患者翼状胬肉的发病及复发情况,以便于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45例翼状胬肉标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分析Rho C蛋白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Rho C的阳性表达率为60%(27/45),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P0.05)。31例进展期翼状胬肉Rho C阳性表达率为58%(18/31),14例静止期翼状胬肉阳性表达率为57%(8/1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男性中14例阳性表达(58%),21例女性中13例阳性表达(62%);≥60岁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56%(15/27),60岁以下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1%(11/18);Rho C蛋白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Rho C蛋白的检测可有效判断翼状胬肉发病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动物(狗)探讨丝裂霉素对胰腺组织的动态穿透行为。方法:6只杂种狗,胰腺导管引流术后静脉给予丝裂霉素,动态采集并测定0~240min内血浆及胰液中药物浓度,利用PCNONLIN程序进行其动力学模型和参数分析及统计学判定。结果:丝裂霉素在血浆及胰液中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胰液中药物tmax和cmax分别为(0.36±0.16)h和(65.6±75.8)μg·L-1;丝裂霉素血浆及胰液t1/2β分别为(1.17±0.96)h和(0.71±0.66)h,AUC0~∞分别为(107.9±43.9)μg·h·L-1和(33.5±28.8)μg·h·L-1。结论:丝裂霉素静注后很快进入胰液,但其药物水平始终低于血浆,且胰液中药物消除略快于血浆(P<0.01);其胰液通透指数(PI)平均为0.31±0.19。 相似文献
17.
RhoC和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秋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6):3993-3995
目的研究RhoC和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RhoC及Ki-67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生物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4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及16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RhoC及Ki-67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hoC及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P均0.05)。静止期和进展期翼状胬肉中RhoC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检测RhoC及Ki-6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可有效判断患者翼状胬肉的发病及复发情况,便于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针刺降低兔慢性高眼压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降低兔慢性高眼压的机理。方法 以 1%α 糜蛋白酶溶液 0 1ml注入兔眼后房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 2 0只兔分为针刺组和模型对照组 ,观察两组兔眼治疗前后C值和F值的变化。结果 针刺后组间C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组间F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针刺降低兔眼压的机理是增加房水排出 ,而不是减少房水生成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检测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并将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各分为无药组和药物干预组,后者加10-5 mol.L-1的Tet作用48 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结果 (1)初发翼状胬肉无药组的组织上清夜VEGF含量较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及正常结膜组高(P〈0.05),而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与正常结膜组的VEGF含量相当(P〉0.05)。复发翼状胬肉组织无药组的VEGF含量低于正常结膜组织。(2)初、复发翼状胬肉无药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与正常结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对初发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而VEGF可能与初发翼状胬肉血管的形成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VEGF在复发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及IL-1β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