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肝良性肿瘤中,仅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6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而良性和正常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少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u J  Zhang W  Jin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34-436
目的 研究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TRAP方法检测了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33例癌旁组织、4例肝转移癌及其4例癌旁组织、6例肝良性肿瘤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0.9%。33例癌旁组织中,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27.3%。4例肝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均阳性,4例癌旁组织中,2例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Zhao D  Zhang W  Jin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199-20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肠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方法研究了40例大肠组织(包括37例大肠癌,3例良性大肠疾病)和20例相应癌旁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20例癌旁上皮和3例良性疾病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而37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94.6%。结论端粒酶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基因标志,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非放射性的PCR ELISA反应试剂盒检测51例乳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1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2 4 %(42/51)、5 %(1/20)和0(0/9) ;乳腺癌中不同组织分类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乳腺癌中表达 ,其活性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检测了43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8例食管良性疾病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43例食管癌组织中36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7%,而癌旁组织4例阳性,阳性率为9.3%,8例良性疾病食管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食管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疾病食管组织。食管癌组织端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光  赵家明 《浙江肿瘤》2000,6(4):219-22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利用非放射性的PCR-ELISA反应试剂盒检测51例乳腺癌及其中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51例乳腺癌、20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端粒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2.4%(42/51)、5%(1/20)和0(0/9);乳腺癌中不同组织分类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乳腺癌中表达,其活性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PCR ELISA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癌 65例 ,穿刺组织端粒酶阳性 5 7例 ,阳性率为 87 7% ;大体组织端粒酶阳性 5 4例 ,阳性率83 1% ;淋巴结有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 ,端粒酶阳性 2例 ,阳性率 14 3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以间接了解乳腺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PCR-ELISA法检测79例术前乳腺肿瘤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乳腺癌65例,穿刺组织端粒酶阳性57例,阳性率为87.7%;大体组织端粒酶阳性54例,阳性率83.1%;淋巴结有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乳腺良性疾病14例,端粒酶阳性2例,阳性率14.3%。结论: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以间接了解乳腺癌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1.
喉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原发喉癌及相应癌旁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并探讨其作为喉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以PCR技术为基础的TRAP方法研究了39例原发喉癌和17例相应癌旁上皮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39例原发喉癌组织中,发现有3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9.7%,端粒酶表达与喉癌临床资料无相关性。在17例癌旁组织中有6例显示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35.3%。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有可能成为喉癌的临床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口腔颌面部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 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银染TRAP法检测32例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2例癌旁组织、4例混合瘤、4例乳头状 瘤、2例造釉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的端粒酶活性。[结 果]32例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93.7%。32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 性,其阳性率为6.3%。4例乳头状瘤、4例混合瘤、2例造釉 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 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 活性表达,而口腔良性肿瘤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较少表达,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癌的肿瘤标志物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化提示有少量肿瘤细胞,应随访以证 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TRAP 银染法及TRAP ELISA方法对 2 7例乳腺癌组织及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 在 2 7例乳腺癌组织中 ,发现有 2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5 .2 % ;而 1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只有 1例表达阳性 ;乳腺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A值 )为 0 .5 85± 0 .2 86;而相应癌旁组织则为 0 .0 95±0 .0 62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乳腺癌肿块直径≥ 2cm及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端粒酶活性水平显著高于 <2cm及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及TRAP-PCR银染法对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51例肾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48例,阴性3例;51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阳性2例,阴性49例,二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肾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肾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极高,可作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端粒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性检测58例TCC组织、10例癌旁膀胱粘膜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TCC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中端粒酶均为阴性。结论 T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膀胱粘膜组织。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端粒酶活性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端粒酶活性的强弱分布不同。端粒酶活性可作为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分析端粒酶催化亚基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52例各型乳腺癌病理样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TRAP-ELISA方法)和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mRNA表达检测(RT-PCR).同时还比较了同一样本的癌组织和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样本中94%呈端粒酶阳性,癌旁组织中有部分样本(2/35)呈弱阳性;hTERT(P<0.01).结论认为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或肿瘤易发指标,并且有可能采用更为廉价的RT-PCR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检测 4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 ,35例癌旁正常组织 ,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80 9% ,癌旁正常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 ;Ⅰ~Ⅱ期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86 7% ,Ⅲ~Ⅳ期阳性率为 77 8% ;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 92 3%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 7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 ;端粒酶可能是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He GP  Shui QL  Huang Y  Zhang SZ  Yu H 《癌症》2004,23(9):1041-1046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是一种在细胞永生化及癌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蛋白酶。最近关于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因研究方法的差异而呈现出不一致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行的银染端粒酶定量检测法,以探讨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学预后因素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SS-TRAP)检测了52例新鲜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3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对结果予以定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癌旁组织、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38%(47/52)、28.85%(15/52)、31.25%(10/32)、0(0/14)。端粒酶分别为36.91±15.35、8.27±4.37、14.10±5.28、0(TPG单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03及0.004),即随着肿瘤的进展,端粒酶活性亦增加。其中,浸润性非特殊癌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癌(P<0.05);中、低分化癌端粒酶活性均高于高分化癌(P<0.05),中、低分化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在患者病程、年龄、绝经状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经典TRAP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贲门癌1种新的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PCR—ELISA法测定30例贲门癌、癌旁、残端组织和10例正常黏膜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贲门癌组织中28例端粒酶阳性,阳性主为93.3%,高于癌旁(66.7%)和残端组织(13.3%)端粒酶活性;而正常黏膜均为阴性。结论 端粒酶表达具有很高的肿瘤特异性,对贲门癌的临床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并以7例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32例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及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4.4%,癌 旁组织为9.4%,在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并在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