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流动人员输入疟疾病以及防城口岸疟疾发生情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监测.连续四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本地区1985年以前无疟疾流行,1986年流动人口输入1例疟病以后,尤其是1988年流动人员输入病例增加到4例时,本口岸开始发生疟疾流行,提示流动人口输入病例是防城口岸疟疾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75年疟疾发病率高达11.18%。自1976年起,由于采取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到1985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77/万。为了消除残余病例,防止疟疾病输入,我们全面开展了疟疾后管工作,1988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降为0.04/万,连续4年稳定在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龙岗区几年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评价现行疟疾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01年深圳龙岗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以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疟疾防治效果。结果: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有如下特点:(1)疟疾发病率高低受流动人口多少的影响;(2)疟疾发病集中在每年4-10月份;(3)疟疾发病多数发生在中青年,由于采集各项措施,疟疾发病率从1993年的158.43/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75/10万。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可行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6-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1956年疟疾发病率为318.62/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1970年下降为152.39/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1978年后未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1980年下降为4.33/万,1990年为0.36/万,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1995年以后全县均无内外源疟疾患者发现,2000年疟疾发病率为0.17/万,2006年后该县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韩令才 《中国校医》2008,22(6):696-696
铜山县解放后曾发生2次疟疾爆发流行,1960年、1970年发病率分别高达49.44%和52.03%。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群防群治,1987年发病率降至1历以下,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之后每年疟疾发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但时有局部爆发点出现。为探讨目前我县疟疾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疟疾爆发流行,我们对铜山县2003~2007年发生的175例疟疾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山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1988-2001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年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率波动在0.70/10000-48.01/10000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2.35/10000。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聚集性。患年龄主要为20-40a,职业以采石,建筑,代耕为主,工厂以民工为主。病原以间日疟为主,占99.89%。爆发流行主要与存在传疟媒介,外来民工居住场所蚊虫孳生地多,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 流动人口是引发中山市疟疾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县疟疾发病率近十三年来,已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但自1984年2月以来,在县城周围又连续发现疟疾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是由于我县二建筑公司于1983年4月组织89人到云南省河口修建公路,在云南时他们中间就有31人发病,患病率为36.00%。外出时间为90~150天,其中除三人留住云南外,余86人返回古蔺,回县后有18人复发,复发率为58.06%。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县1950~1989年疫情资料,对疟疾的发病率进行年度分析,经果报告如下。自50年代以来,我县疟疾发病率逐渐下降,平均发病率50年代747.00/10万,60年代55.56/10万,70年代14.73/10万,80年代0.41/10万。在这40年中,1955年出现第1次流行高峰,1963年出现第2次流行高峰,1971年出现第3次流行高峰,1974年以后发病率均在1/万以下。40年疫情说明疟疾的发病有一定的流行周期,峰与峰间相隔8年。说明大流行年不会突然到来,而是从发病率低年度逐渐上升到大流行年后又逐年下降。这与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9.
晴隆县基本灭疟后10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云 《实用预防医学》1999,6(4):281-281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海拨(243~2025)m,人口261100人,山区占95%以上,是个多民族经济文化落后的全国特困县。该县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疾高发区,1971年发病率高达297/万。经长期的防治后,至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058/万),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仍有少数输入病例和当地病例发生及其所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为了解基本灭疟后的疟疾流行特征,遂将我县1988~1997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县1988~1997年…  相似文献   

10.
海盐县原属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为该地唯一的传疟媒介,196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5.995/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0%以上,流行疟种以间日疟为主。经过几十年持续的以根治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198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自1988年起进入疟疾监测巩固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时常有输入性疟疾发生。特别是国际化的劳务输出,非流行疟种的输入严重威胁海盐县的疟疾防治成果。2009年4月4日发生输入性恶性疟1例,现将病例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湖北省京山县龙泉乡发生间日疟局部暴发流行,我们于1989年8月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于疟疾的监测监督工作的放松、媒介按蚊种群优势的变化、传染源输入和积累以及大量无免疫和低免疫人群的进入,导致局部的疟疾暴发流行。1988年疟史率高达18.21%,当地居民疟史率为14.03%,外来流动人口疟史率为66.67%。疟原虫镜检阳性率为29.93%,当地居民阳性率为25.07%,外来流动人口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调整疟疾监测和控制疟疾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疟疾流行和防治效果。结果 2009-2011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1/10万、0.04/10万和0.23/10万,2010年发病率比2009年上升300%,2011年发病率比2010年上升47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住人口发热患者血检40 379人次,未检出本地感染疟原虫阳性;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9 992人,疟原虫阳性率0.08%。结论广西本地传播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输入疟疾导致发病率上升。落实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管理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才能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市属于间日疟低疟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据疫情记载1966年和1973年发生两次疟疾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是85.55/10万和92.28/10万,其中输入性病例占69%。为此,我们从1975年开始进行大面积病灶点处理,到1980年发病率降到2.28/10万。之后,我们开始加大传染源管理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主动监测等综合措施,自1986年至2000年连续15年无当地感染病例,并率先在全省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的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病人数从1970年的1022万例降至1994年的843例,已经连续7年无恶性疟疾病例报告。1994年全省130个县(市)、区中,129个县(市)、区的疟疾发病率在1/万以下,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几年来,仍有病例散在发生,血源性疟疾病例增多,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对此,加强疟疾和媒介监测以及对流动人口和献血员管理是防止疫情回升,巩固和扩大疟疾  相似文献   

15.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地貌为丘陵山区,历史上属中低、度流行区。1953年,全市患病人数8743人,占当年传染病总数的84.22%。我市白1953年起,对疟疾进行了综合防治,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82年后没有发现内源性恶性疟病例。1993年经自治区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将是疟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将梧州市消灭疟疾后的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疟疾在周宁县流行历史较久,陈国忠统计报道1937~1938年我县为高发病县之一[1],《周宁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11月,全县恶性疟疾流行,死亡153人”[2]。解放后,50年代和70年代曾发生过两次暴发,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影响生产建设。经过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发病率已从50年代的年均71.84/万降到90年代的0.06/万,年发病率连续10年控制在1/万以下,近11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病例,抗疟成果已进入巩固提高阶段,各项指标都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现将我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2000-2005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位于长江下游,属长江口区冲击平原,位于长江三角的东缘,历史上属于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非恒定性疟区,1955年和1962年曾有2次爆发流行,第2次发病率高达3231.2/10万。此后经采取以根治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20世纪70年代开始本市未再出现恶性疟流行.间日疟年发病率也逐年下降,至1987年本市达到部颁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监测至2005年,上海市本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已连续19年控制在1/10万以下。由于受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影响,难免有流行区疟疾病人或带虫者进入本市,加上本市仍有传播媒介存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县者兰小学共有学生140人.男生91人.女生49人。其中走读生80人,住校生60人。1994年5~6月住校学生中38人发生了疟疾暴发流行.发病率为63.33%.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下。1流行特点本次流行是在尚未进入往年疟疾流行高峰期就出现了.我县疟疾流行高峰期为7-10月.可能与气温偏高有关。1994年5月15日出现首例疟疾病人.以后逐渐增多,至6月22日止.发病共40例,其中走读生2例.住校生38例。全校5名教师中无一人发病。住校学生与走读学生间的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8,84,P<00U。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畏寒、发热、间隙发作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如东县是间日疟中低度流行区,60年代和70年代曾发生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最高的1960年和1973年达30.1%和5.7%。四十多年来,通过加强对疟防工作的领导,健全防治网络,开展大规模的普查普治,建立疟疾镜检站,及时发现病人和正规治疗等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1988年全县的疟疾发病率首次降至1/万以内,1992年起又进一步降至1/10万以下,于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实现基本消灭疟疾,标志着我县疟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防治阶段,要巩固和发展疟疾防治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