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对话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意象对话技术是我们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发展的一种治疗技术:治疗者和患者用(不经解释的)象征性意象进行交流,以达到了解患者潜意识和解决患者潜意识中心理冲突的目的。这种技术是融合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释梦技术、分析心理学的主动想象技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J.E.S...  相似文献   

2.
提起“磨牙”,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儿童的“专利”。据调查,“磨牙症”在成年人中也不少见,并呈逐渐增多之势,但是临床就诊者并不多。专家指出.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长期磨牙则可能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法治疗强迫症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初诊会晤,选择13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病人,采用精神分析了解病人的潜意识心理欲望与动机,分析早期心理创伤经验与日后生活态度。方法 每周2次,每次1小时,在心理治疗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和解释移情等方式了解病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结果 病人的强迫病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病人达到宣泄痛苦情感,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从而调整精神活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博弈论是指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传统的博弈论致力于将博弈高度抽象化,企图用高度精确的数据来解释博弈观点,忽略了社会心理对博弈的影响。心理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文章以博弈论中最为经典的理论“囚徒困境”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为例,论述了心理距离与“囚徒困境”博弈结局的反比例关系。借此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抛砖引玉,继而引起更多相关方面的学者进一步研究除心理距离以外的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对博弈论的影响,以此来填补传统博弈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焦虑症心理治疗临床总结:附一例治疗经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焦虑症心理治疗临床总结(附一例治疗经过)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焦虑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它历来是各种心理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不同的理论对焦虑有不同的解释,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焦虑来源于潜意识中被压抑了的原始生命力[1],认知疗法认为焦虑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探讨嫉妒产生的根源。方法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原理,作者寻找嫉妒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 作者发现,很多迹象表明嫉妒的产生与人们潜意识中的恋母情结(男性)或者恋父情结(女性)有关。结论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讲,嫉妒产生的根源正是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恋母(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7.
反移情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反移情在早期被视作精神分析治疗的障碍。随着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反移情已成为理解来访者从而促进治疗的有利工具[1],成为了动力学治疗的特征[2]。反移情作为治疗工具的基本假设是"分析师的潜意识能够理解病人的潜意识",就对来访者的深层理解甚至可以说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  相似文献   

8.
分析性心理治疗(analrticallyorientedpsychotherapy),源于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但却比传统的精神分析更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的精神分析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而衍生出普遍而实用的分析性心理治疗。1分析性心理治疗基本原则“经由治疗者的指点解释(interpretation),协调病人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特别是潜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绪等”,使病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人格的成熟”。由于治疗的要点在于…  相似文献   

9.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在CCMD-2中归于“民间健身术所引起的精神障碍”〈1〉,在CCMD-2-R中则具体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为了解其病情转归情况,本文对29例首次住我中心诊断为气功所...  相似文献   

10.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心理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正常人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心理疾病患者主要心理生活形式。然而尽管人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着自己的心理防御系统,但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心理学上的结论是:对此一无所知比有所知道危害未得大。如果我们能较好地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产生,它的诸种存在及在不同水平上的运用,晓之它的利弊,并走上最终抛弃它的道路,这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1心理防御机制的产生心理防御概念在弗洛伊德上一世纪九十年代的著作中占主导地位,并且是“精神分析学…  相似文献   

11.
气功在古代称导引术,几千年来在增强人类体质和治疗疾病上发挥了一定作用。“法轮功”邪说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气功的崇尚心理,致使大批不明真象的人成了它的“忠实信徒”,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危害。现将收治的2例因练“法轮功”而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例1:某女,37岁,已婚,会计,大专文化。平素性格内向、敏感。因独自一人从东北远嫁安徽,感孤独寂寞。1996年6月经人介绍开始练习“法轮功”,并逐渐达到痴迷程度,相信“法轮无处不在”,相信“地球毁灭论”,相信练功可以“开天目”,可以预测未来。练至1999年1月份,患者周围的练功…  相似文献   

12.
“5.12”心理重创学生哀思传统表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灾难心理重创(PTSD)学生的心理紧急援助得到政府、学校和广大心理工作者的重视,其工作势头完全可以用“众志成城”来形容。在灾区及与受灾学生的沟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地震灾难中痛失亲人的学生的心理在紧急援助后,仍将有一部分学生长期笼罩在失去亲人的痛苦困扰之中,如不能很好调整,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人格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1物质能量的“利必多”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受生理学的影响,从牛顿力学“力”与“能’懒框架出发,坚信人的心理活动是物质能量的作用,认为人的动机、行为根本动力是性本能,其能量九‘利必多”,来源于有机体的物理化学状态,是物质特性的能量。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相对闭合的能量系统”,但不同于任何别的能量系统,尽管精神需从外界包括从肉体获得能量,但一旦为精神所吸收就完全属于精神能量,而非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荣格认为,人的精神同身体一样,不停地转动.感觉、知觉、记忆、推理、体验、梦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方法通过调查200名大学生的方式,编制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问卷》。对50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动机由4个因素构成: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节约环保(方差贡献率36.12%,12.52%,7.65%,6.84%);②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认知与理念”、“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38,0.8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85,P〈0.01;t=-2.13,P〈0.05);③不同区域的大学生“节约环保”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0.033,P〈0.05);在“幸福生活与和谐”、“认知与理念”、“资源忧患”因素上评分差异不显著(F=0.750,0.282,0.328;P〉O.05)。结论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心理动机是积极的,强度较强。幸福生活追求是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在动机。大学生的心理动机受性别、专业、区域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考复习中的“高原性”心理是指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复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知识的综合性增强,学生学习进步的速度逐渐减慢,学习成绩提高幅度很小,甚至有所下降,处于一种被动或停滞状态,这时学生心理上总有一种很不宽松的窒息感,心理内压较大,这种心理影响学生复习的效率、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吕慧 《校园心理》2005,3(4):43-43
近日.有一则报道称,某高校有个学生,生活中的他不善言谈,却特别喜欢泡在网吧里聊天会友。在网上口若悬河,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而且,他在网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木讷笨拙。这位大学生经心理医生检查.被告知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沙盘游戏疗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沙盘游戏疗法”的初步探讨范红霞山西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沙盘游戏(SandPlay)疗法,代表着多尔.卡夫(DoraKalf)创造的一种更适合于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精神分析疗法。它形成于大约本世纪五十年代,着重强调荣格化的技术,并把精神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搭伴养老”是一种不成文的、无法可依的婚姻方式,无论怎样定位,它都确实存在着。所谓“搭伴养老”就是独身老年男女不进行婚姻登记,当事人自愿结合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好则合,不好则分。晚年经历一段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是轻松还是无奈?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析理论生物学基础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理论是否有能得到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是已有100年历史的精神分析学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做梦时超我功能下降,本我愿望得到满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可看作是超我功能下降,本我功能亢进,与梦十分相似。现代研究已经表明精神分裂症前额叶功能下降,皮层下功能亢进。研究也表明梦与记忆的加工有关,情绪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快眼动相睡眠(REM)的梦最为离奇且具有情感色彩,而此时前额叶功能相对静止,杏仁核等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相对活跃且与前额叶相对缺少联系。作者认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支持精神分析理论,并提出以下主要设想:1、超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在前额叶;本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于前额叶以外的其他皮层结构以及皮层下结构;2、“梦一尤其是REM睡眠时的梦,是潜意识中的愿望的满足”;REM睡眠时超我使全身的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其功能为既可使本我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某种满足,又使自我无法将本我的愿望付诸行动;3、移情的发生以及移情的非理性的特征与记忆的加工过程以及情绪参与记忆的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背负着各式各样的精神负担,然后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