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评价复方氯芬待因片的药物依赖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集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区多家医疗单位就诊患者中使用复方氯芬得因片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 5 86例符合条件的复方氯芬得因片使用者 ,平均连续使用时间为 ( 17± 8)d ,绝大多数患者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VAS测量结果表明 ,复方氯芬待因片可以有效缓解中等程度 (VAS值为 5 .4 2cm)的疼痛。VAS测量复方氯芬待因片欣快效应的结果显示 ,致欣快效应VAS值几乎为 0 ;除个别患者在停用复方氯芬待因片后出现轻度 (极个别出现中等程度 )戒断症状外 ,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无戒断症状 ,各项症状OWS平均分值介于 0 .0 1~ 0 .0 5之间。初始时和最多时复方氯芬待因片平均使用日剂量分别为 3.3和 4 .6片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 =18.4 80 ,P =0 .0 0 0 )。结论 :医疗用途常规剂量使用复方氯芬待因片药物依赖性潜力很低 ,长期使用复方氯芬待因片后身体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规范国内含麻醉药品复方制剂说明书,指导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如药物滥用与依赖、禁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国内外的说明书进行比较.结果 国内该类制剂说明书中警示信息不足;国内和国外说明书大多禁忌描述不全;中、英文说明书不对应.结论 可以参照麻醉药品单方制剂和国外含麻醉药品复方制剂的说明书来修订国内的该类制剂说明书.  相似文献   

3.
赵凡  余洁 《河北医药》2015,(2):259-261
可待因(Codeine)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进入人体的可待因约有10%经代谢转化成吗啡,其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呼吸抑制作用较吗啡轻,成瘾性也较吗啡弱,被联合国列为十种成瘾性较低的麻醉药品之一,其复方制剂被临床广泛的应用于无痰干咳、剧烈和频繁的咳嗽以及中度以上的疼痛。近年来,由可待因复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报道逐年增多,2013年2月20日,美国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评价6种常用的复方可待因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003名各种类型的中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氨酚待因Ⅰ、氨酚待因Ⅱ、双氯芬酸钠/磷酸可待因(舒尔芬)、奈普待因(西泰孟)、氨酚双氢可待因(路盖克)、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泰勒宁)6种药物,对药物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6种复方可待因制剂镇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结论:复方可待因制剂用于患者中度疼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以来, 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社会上俗称"摇头水"的止咳药滥用问题. 为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开展一次止咳药滥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见药管安函(2000)35号文件]. 自2000年5月起, 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先后对重庆市(渝)、广西自治区(桂)、广东省(粤)、上海市(沪)、黑龙江省(黑)、辽宁省(辽)和北京市等7省、区、市近年来止咳药滥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群中止咳药滥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含可待因、麻黄素成分止咳药滥用的一般情况和滥用性质. 方法 采用自制的"止咳药使用情况调查表", 对重庆等6地区戒毒机构中收治的海洛因成瘾戒毒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使用止咳药的经历、使用性质(医疗使用还是非医疗滥用)以及滥用史等基本情况. 采用匿名自行填写, 集体集中回答, 并统一收回调查表方式. 结果 收回 1 415例有效调查问卷, 其中"非医疗目的滥用"63例, 占该群体总数的4.5%. 滥用者的平均年龄为(27.0±7.1)岁, 男性44例, 女性19例. 滥用止咳药原因比较复杂, 其中既有"临时替代其它成瘾药物"的因素, 亦有"增加娱乐场所气氛"和"好奇心驱使"等原因; 加之该群体大多有多药滥用经历, 故难以确定止咳药滥用性质. 滥用场所既有娱乐场所, 也有自己家中. 药物依赖性调查显示, 15.9%的止咳药滥用者在停用后出现可以忍受(轻度程度)的戒断症状; 17.5%的个体出现对止咳药的"渴求感", "视觉类比量表"(VAS)平均分值为(39.1±29.0) mm. 结论 含可待因、麻黄素成分的止咳药具有一定的滥用潜力, 加之吸毒人群非常规长期大量使用以及多药滥用, 可加大此类止咳药的滥用潜力和药物依赖性. 由于许多止咳药属于OTC药物, 无特殊管理, 故对止咳药滥用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周震宇  顾炳仁 《中国药师》2015,(8):1312-1315
摘 要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法(CE)法同时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制剂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马来酸溴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愈创甘油醚等有效成分的含量。 方法: 色谱柱为贝克曼eCAPT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0 cm×75 μm);分离电压为10 kV;缓冲溶液为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5);检测波长为214 nm。 结果: 各测定组分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回收率均≥96%。 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不同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简单有效,具有通用性,便于快速有效的市场监督。  相似文献   

8.
我国今年又一次开展大规模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流调 )工作。结果表明 ,我省结核病疫情显著回升 ,估计全省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15万 ,涂阳病人 4.6万 ,菌阳病人5 .7万。且肺结核患病人数以青壮年男性较多。尤其在城镇、农村呈上升趋势 ,不同地区患病率已与 1990年相近。说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在农村和城镇1 方  法对全省 34147人进行抽样检查 ,应检人数男 3172 8人 ,实检人数为 30 831人 ,资料来自 2 1个检查点 ,总受检率占应检人数的 97.2 %。2 结  果2 .1 疫情 :3a肺结核患病率和年递降率情况 :见表 1。表 1  3 a肺结核患病…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由于感染人数及病例数的急剧上升,目前已成为当今人类的可怕瘟疫。云南地处西南边睡与多国毗邻,又是全国重点旅游区之一,1987年已有一例传入性病例在云南发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23日12:20,贵州省天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称为疾控中心)接到某乡卫生院电话报告:本县某乡某村村民石某家办喜酒聚餐后,部分村民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疑为食物中毒,请求县疾控中心派员调查。县疾控中心疫情室接到疫情电话报告后,立即向本中心有关领导汇报,中心迅速派出流行病科和检测检验科相关人员赶赴疫点进行调查,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宁市521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如,民族分布、婚姻状况、社会职业、文化程度,首次滥用年龄分布、滥用年限、滥用药物、滥用方式以及药物引起的并发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和中年人,个体经营者和待业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滥用的药物均为海洛因。98.5%的海洛因购自黑市。烫吸和静脉注射是主要滥用方式。笔者对控制药物滥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灾后酒依赖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在具有代表性的极重灾区都江堰、北川、青川三地,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为调查诊断工具,依据DSM-Ⅳ诊断标准,对成年地震亲历人群(≥15a)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计算这些因素对灾后酒依赖的作用强度。结果:共纳入14208例调查对象,总酒依赖时点患病率为0.80%,比1993年调查结果(0.68‰)高11.76倍。相关因素有男性、年龄较大者、受教育年限较少者、婚姻不稳定者、震中丧失亲人、震前居住地在城镇的、亲眼看到他人死亡者等。结论:酒依赖是震后主要的精神疾病之一,大量饮酒者及酒依赖患者是灾后精神卫生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依赖及酒精中毒伴发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特点、躯体损害及转归。方法:对1995年、2005年北京市三家三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酒相关障碍的病历档案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结果:三家医院共收集1995年和2005年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65例,男女比例为38∶1。发病年龄为44.5 a±s9.4 a,以依赖综合症和戒断症状出现最多,躯体疾病以肝损害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出现最多。两年病例的职业分布有显著不同;入院前平均日饮酒(白酒)量越大,发病率越高(χ2=6.597,P<0.05)。经住院治疗67.3%的病例好转,26.7%的病例痊愈。结论:酒中毒及导致的精神障碍已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酒的过度滥用极易对人的心身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及早干预并制定有关防治措施和法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030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广西若干戒毒劳教所1030例药物滥用者人口学和滥用情况。结果:药物滥用者以男性,青年,文化程度低,无稳定职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吸年龄集中在17-22a。药物滥用者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主要滥用方式为静脉注射,其中61·70%的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50·10%的人主要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每日滥用药量为0·498g±s0·44g,滥用花费161·91±s253·73元,滥用资费来源主要为个人收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采用非法手段。复吸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双波长扫描法和动力学线性变温法测定了纯品磷酸可待因和氨酚待因片中磷酸可待因的化学稳定性,测得氧化分解活化能 E 分别为106.789及119.547 kJ·mol~(-1);25℃时贮存期 t_(0.9)分别为3.75及9.85年。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市16个区县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大样本的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对有关酒依赖及相关因素做了较仔细的研究。调查框架人口数为2 959 023人,在全市城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15 000户。其中城镇8050户,农村6950户。采用逐户调查法,对15 a及以上人口计35 385人进行了调查,逐人调查见面率为83.37%。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城乡酒依赖的总患病率为14.3‰,男性患病率为29.11‰;女性为0.60‰,男女之比为45:1;民族患病率以蒙、朝、回为最高;小学及文盲教育程度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0.35‰及15.43‰,酒依赖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婚姻状况、经济、职业分布及家庭成员等关系密切。酒依赖的涉及范围呈零星分布状,没有聚集倾向,也不是流行性。 在人格倾向上P与N分值较对照组高,具有粗暴、残忍、孤独、敌意的特点。几乎1/2酒依赖者有负性生活事件。经SDSS测查,其中10.28%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 通过对单一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及统计验证发现,其危险因素为:最早饮酒年龄、饮酒频度、饮酒原因及速度。这些特点也充分反映酒成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药物成瘾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焦虑抑郁的共病症状,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自编问卷、DSM-IV、初级PTSD筛查量表(PC-PTSD)、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对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00例药物成瘾者和98例无任何物质成瘾史的被试测量成瘾状况,PTSD情况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成瘾组和对照组在抑郁、焦虑和PTSD得分的差异。结果:成瘾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抑郁(t=7.17,P<0.001;t=3.01,P<0.01)和PTSD量表(t=-3.39,P<0.001)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瘾组中有抑郁(P<0.01)和焦虑(P<0.01)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17例(17%)呈现PTSD阳性症状,同时还伴有抑郁、焦虑状况,对照组则有10%的人呈PTSD阳性症状并同时伴有抑郁、焦虑,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质成瘾者PTSD症状及抑郁、焦虑共病症状较为严重,提示对药物成瘾需采用多元治疗方法,对多种不同症状同时进行治疗,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513例药物滥用者HIV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 ,为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513例海洛因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 ,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滥用情况登记表》及《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37例 ,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滥用者 ,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 ,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吸毒群体已成为潜在的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提出 :加强对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行对高危行为的干预 ,将有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对吸毒人员进行常规的HIV抗体检测 ,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