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会敏  李红  许月琨 《河北医药》2004,26(7):604-604
患者,男,76岁。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a3年,皮肤出现出血点、瘀斑1周,于2 0 0 4年3月3 1日入院。患者缘于3年前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就诊,查血常规,WBC 0 .9×10 9 L ,HGB 87g L ,Plt 3 5×10 9 L ,经骨穿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 ,经口服维甲酸1月余达完全缓解。出院后患者自行间断服用维甲酸1年余停药。本次于入院前1周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查血常规,WBC 1.5×10 9 L ,HGB 98g L ,PLT 40×10 9 L。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3 0年。入院时查体T3 6.4℃,BP 13 0 80mmHg。贫血貌,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 56例APL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若白细胞>10.0×109/L,加用亚砷酸(As2O3),完全缓解(CR)后给予4~6个疗程巩固化疗,再予维甲酸、复方黄黛片交替维持治疗2年。结果 56例APL患者,52例(92.8%)达到CR,早期死亡(ED)3例(5.4%)。49例(86.7%)患者接受了诱导缓解后巩固化疗,中位随访50.0(10~133)个月,血液学复发7例(14.3%)。Kaplan-Meier分析5年总生存率85.6%,5年无病生存率81.3%。结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超过80%的APL患者可望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成美 《中国药物警戒》2012,9(5):318-318
病例:患者,男,48岁,2011年10月17日,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入院治疗.体温36.7℃,查体:心率8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69×109/L,血小板127×109/L,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根据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予骨髓穿刺术复查骨髓情况,评估病情是否处于缓解中,强化巩固和维持治疗,防止病情复发,同时行腰穿+鞘注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及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长期生存缓解因素。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4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呻酸或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强化治疗时运用DA(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联合)、MA(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或者HA(高三尖松酯碱与阿糖胞苷联合)进行的联合治疗,并对此方案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除由于进院初期因白细胞过高,颅内出血死亡的4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中虽有反复病情发生,但通过具体方案调整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呻酸或三氧化二砷(As2O3)以及强化治疗时运用的DA/MA/HA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诱导基础上,不同时间应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危组患者23例,根据白细胞(WBC)计数变化调整化疗方案的合理应用时间,观察在白细胞上升至10×109/L(观察组)及20×109/L(对照组)时加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作用效果,以达到提高完全缓解(CR)率,减少APL分化综合征(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目标。结果:两组初诊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中WBC平均上升速率及上升最高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的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位CR时间为26.3 d,对照组中位CR时间为39.6 d,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另一方面,两组DIC的发生率和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细胞计数变化(≥10×109/L)加用化疗,可提高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谭刚  邢人鑫  邓成莲 《中国医药》2008,3(10):651-651
维甲酸综合征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出现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我们成功抢救1例维甲酸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年多,皮肤紫癜2d、第2次复发于2007年8月15口收住院。3年前患者凶皮肤出血点、紫癜入院。结合外周血常规、骨髓常规及组织化学等检查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7.
孙明 《中国医药指南》2005,3(3):327-32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一种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性白血病,既往多数患者初治时化疗因合并严重的DIC而死亡.近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AS2O3)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DIC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本文就初治APL应用ATRA、AS2O3诱导化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玉芳  徐彧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51-2652
我院1994年至今应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来,初治109例中完全缓解96例(88.07%),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21例中缓解14例(66.7%).回顾应用三氧化二坤(As2O3)治疗APL经验,现就其疗效、毒副作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方案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32例APL患者经联合诱导后,再对其进行巩固、维持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持续缓解率(CCR)为87.5%,5年预计OS和RFS分别为92.3%、88.2%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PL完全缓解患者巩固强化治疗后用ATRA、AS2O3与化疗联合维持治疗,总体生存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6岁.主因间断发热,最高达39C,伴关节疼痛到我院就诊.门诊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增高,以发热原因待查,考虑成人Still病收入内科.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后行骨髓象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0.025,早幼粒细胞0.75,考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AML-M3),建议做融合基因进一步确诊,转入血液科,给予口服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5d后复查骨髓象,早幼粒细胞下降明显,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经血液方面专家会诊,考虑患者除白细胞增多外,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不明显,考虑早幼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停用维甲酸,按类白血病反应抗感染治疗观察,效果不佳.患者曾到不同医院会诊,会诊结果示:(1) AML-M3,(2) AML-M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1g/L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ml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每日一次静点,持续静滴6小时,4—8周为一疗程。结果 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CR率高,不良反应轻,与全返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以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56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李佑福  陈方平 《贵州医药》1991,15(6):343-344
根据维甲酸(RA)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新鲜血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的体外研究结果,我们最近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协同其它联合化疗方案,对3例骨髓增生低下并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3)老年患者进行治疗,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8年5月开始用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我院1987~1989年共收治13例APL患者,均按全国白血病标准诊断。RA系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治疗情况:1.治疗组(5例):RA40~60mg/日,分2~3次口服至CR;高三尖酯碱1mg/日静滴,连用10~14天;小剂量肝素25mg/日静滴,连用10~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s)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使用As2O3与ATRA治疗的12例APL住院患者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有2例患者发生了维甲酸综合征(RAS),1例患者出现了Q-T间期延长.持续使用As2O3或ATRA治疗后,其副作用及严重程度减轻.结论使用As2O3或ATRA治疗APL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为可逆性的.通常不需要中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率低,且可能治愈.儿童APL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与成人相似.本文综述儿童APL的治疗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郑昌成  吴竞生 《安徽医药》2006,10(6):456-458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确诊APL68例,正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64例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8例发生髓外复发,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CNS)是APL髓外复发主要部位(87.5%),皮肤和双侧内耳道少见,3例同时伴骨髓复发(37.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与APL CR后髓外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初诊WBC>10×109是髓外复发的高危因素(P<0.001,P=0.005);而性别,初诊血小板计数和APL细胞形态学类型,是否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等均与髓外复发无明显相关性。5例患者因未获CR2或CR2后出现骨髓复发死亡(62.5%)。平均生存期仅5.8月,明显低于单纯骨髓复发26.3月(P<0.05)。结论初诊高白细胞负荷是APL髓外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CNS是APL的主要髓外复发部位,APL一旦出现髓外复发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8.
周建中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477-479,487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血象改变,并进行危险分组。方法经骨髓象确诊的APL患者48例,依据其WBC及Plt进行危险分组。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APL患者分别为10例、27例、11例(22.9%)。结论高危组约占1/4,需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As2O3)的应用改善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仍很难达到完全缓解或缓解后复发。有研究报道伊马替尼能提高维甲酸对HL-60细胞株的促分化、抗增殖作用,而且能够缓解HL-60细胞对维甲酸的耐药。本实验旨在探讨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院采用分化诱导剂维甲酸(RetinoicAcid,RA)治疗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半个月进入部分缓解,1个月达完全缓解,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0岁,于1987年1月15日因头昏、乏力月馀,牙龈出血3天,原因不明全细胞降低入院.体检:T37.5℃,BP120/80,P84次,R18次。轻度贫血外貌,浅表淋巴结未及,四肢皮肤有少数紫斑,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