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假阳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找出造成器械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假阳性反应的因素。方法 在加与不加中和剂的情况下,分别采集器械标本进行HBsAg检测,以及直接抽取消毒剂标本进行HBsAg检测,观察结果。结果 对器械标本进行HBsAg检测存在假阳性反应。结论 消毒剂本身对检测存在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2.
从 1997年至 1999年 ,我们对沭阳师范 5 39名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情况进行了 3年纵向观察 ,同时利用讲座、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反复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 ,使他们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乙型肝炎 ,以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新发生率为 0。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沭阳师范 1997年 9月入学的 97级 5 41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他们入学时年龄为 15~ 17岁。其中 ,有 3年连续完整统计资料的 5 39名 (男生 2 18人 ,女生 32 1人 )学生列入统计分析对象。1.2 方法(1) HBs Ag滴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一步法快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一步法快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海南省卫生防疫站(海口570203)王家豪杨长业海南省人民医院候金英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和判定健康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普遍采用ELISA、放射免疫法(RIA)和反向间接血凝(RPHA...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求解堆石坝结构非线性方程的拟牛顿法,详细阐明了拟牛顿法在堆石坝结构分析中的实施过程,并编制了相应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将拟牛顿法与中点增量法同时用于实例许,表明拟牛顿法收敛速度较快且数值稳定性好,优越于中点增量法  相似文献   

5.
对八八级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兴 《中国校医》1992,6(3):49-50
<正>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们健康较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在人口密集的高校学生中更应采取预防措施,积极保护未受感染的人,为此,我们对八八级新生在入学时除进行体检外,还全部进行肝功能、转氨酶试验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对其中HBsAg阳性者196人结合体检,进行流行病学检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1 调查方法1.1 对象八八级入学新生1246人全部按高考招生体检标准进行复查,并作肝功能、转氨酶试  相似文献   

6.
牛景芳  薄晓军 《中国校医》2003,17(5):455-455
为了解我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 ,我站于 2 0 0 2年 10月对 1所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的二年级 36 4 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检出HBsAg阳性者 92人 ,阳性率为 2 .5 2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待查血清  36 4 4名中小学生空腹静脉采血 2ml。1.2 材料 上海天香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检测试条 ,生产批号为 2 0 0 2 0 830 ,效期 2年 ,一次性小试管 ,一次性注射器。1.3 结果判断 参照试条包装上的说明。2 结果2 .1 中小学生HBsAg阳性比较 共调查 36 4 4人 ,阳性率2 .5 2 % (表 …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父子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其子女间的遗传传递。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17个家庭234个个体进行了HBV五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及游离型HBV DNA检测。结果:HBsAg阳性父亲出生的子女与HBsAg阴性的父亲所生的子女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在HBsAg父、子女同阳的63个家系中,HBV血清学标志组合父、子女同时阳性率为52.4%,其HBV DNA主要分布在父、子女同阳组合中,与其他标志组合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BV DNA与HBeAg标志呈一致性增高,HBeAg阳性父亲所生子女HBeAg和HBV DNA也都阳性。HBsAg高滴度的父亲HBV DNA与出生后的子女呈一致性增高。结论:HBsAg阳性者,通过父亲遗传传递给子代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各地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综合报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相似文献   

9.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食管癌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对40岁以上HBsAg阳性队列(550例)和HBsAg阴性队列(881例)的非恶性肿瘤人群随访6年,分别计算观察人年数、食管癌、肝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相对危险度(RR),并将两队列进行比较。结果6年内随访7740人年,HBsAg阳性队列2943.5人年,发现食管癌19例,人年发病率0.65%,HBsAg阴性队列4796.5人年,发现食管癌7例,人年发病率0.15%,两队列比较,P<0.01。RR4.42,95%可信区间1.62~12.06,归因危险度0.50%,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7.3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51.3%。分层分析显示,性别及年龄均不是混杂因素。肝癌在HBsAg阳性队列中的人年发病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队列(0.44%和0.04%,P<0.01;RR=10.52,95%可信区间为2.21~29.60)。其他恶性肿瘤的人年发病率在两队列间差异无显著性(0.58%和0.52%,P>0.05;RR=1.12,95%可信区间0.51~2.21)。结论血清HBsAg阳性与食管癌发病显著相关,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原发性肝癌的致癌病毒,还可能是食管癌致癌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携带者阴转规律的探讨赵守军,徐志一,邢占春,谢永富,马景臣,张勇,孙永德作者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携带者的长期随访资料,分析探讨HBsAg持续携带者的年阴转率,阴转率与年龄的依赖关系以及期望的阴转年数。在河北省正定...  相似文献   

11.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吉林省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132011)戴成杰,代芊吉林省空军吉林医院金宝胜,淡以锐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标志着HBV感染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汉逊酵母菌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动物和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rHBsAg免疫小鼠(BALB/c,H-2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单剂rHBsAg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MNC、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检测免疫单剂和多剂乙肝疫苗后小鼠MNC分泌IFN-γ、IL-2、IL-5和抗-HBs抗体水平;对乙肝感染标志阴性的4名成年人按0、1、2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以及抗体动态.结果 应用ELISPOT法,汉逊rHBsAg免疫小鼠7 d时,可检测到IFN-γ应答,14 d时达到高峰;CTL在免疫后7 d时可检出,峰值位于28 d.在1~8μg免疫剂量范围内,MNCs IFN-γ免疫应答与剂量呈显著正相关(阳转率:Υ=0.951,P=0.049<0.05;SFC:Υ=0.996,P=0.000<0.05),在1~4 μg免疫剂量范围内,CD8+T淋巴细胞的IFN-γ与剂量也呈显著正相关(Υ=0.999,P=0.025<0.05);三剂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P值均<0.05);成年人接种汉逊乙肝疫苗后不同个体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模式不同,IL-2、IL-4应答与个体抗体滴度有关.结论 用ELISPOT法成功测定了汉逊HBsAg免疫小鼠后不同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剂量效应和CTL时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成年人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为规范疫苗细胞免疫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纪坤 《中国校医》1991,5(2):59-60
<正> 我们于1989年4月份对485名幼儿、学生和38名教职工(其中1名已经专门医院确诊为乙型慢性迁延型肝炎)全部做了HB_sA_g检测。1 调查方法及结果由东陵区文化路门诊部预防科组织两名化验员来校采血,进行了特异性抗原(HB_sA_g)检测。经过检测发现8名儿童少年为可疑,对他们再次采血进行复查,结果有6名HB_sA_g1:32(+),2名HB_sA_g1:16(+)。随即通知家长到市传染病院给孩子复查,结果相同。这8名HB_gA_g携带  相似文献   

14.
林碧祖 《中国校医》1992,6(3):45-47
本文对肇庆财校1987~1989年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新生HBsAg阳性率3年平均18.4%;高于广东省抽样调查一般人群的阳性率,比全国平均乙肝带毒率高出1倍,并在逐年上升;来自山区县较来自市区的学生HBsAg阳性率高;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HBsAg阳性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探讨了造成中学生HBsAg阳性率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资料表明:我国有一亿多人染了乙肝病毒。广东省更是高发区。为了解肇庆市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笔者对肇庆财校1987~1989年880名新生入学后体格复查发现的HBsAg阳性者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辖区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个年级、2个区域的小学生共计4348人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 6个年级小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2%、1.23%、0.68%、0.80%、1.16%和0.13%,年级间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5);县城、乡镇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5%、1.28%,城乡间学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5)。结论仙居县7~13岁学生HBsAg阳性率在年龄与城乡间已无差别,乙肝预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是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和HBV携带的重要标志物 ,为了掌握我县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携带状况 ,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199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 2 5 70例进行了HBsAg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于后。1 材料及方法1 1 对象 县城随机抽取了 15个单位的全体人员 ;乡镇按东西南北中取点 ,每个乡镇随机抽取 1个村 ,每个村不少于 10 0人。年龄均在 15~ 6 0岁范围。1 2 检验方法 采静脉血 ,用酶免疫法查HBsAg ,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1 3 结果判断 按《全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自然人群HBsAg感染率在10%左右。其传播非常广泛。医院更是重要的传播场所,为了减少直至杜绝院内HBsAg感染,我们于1994~1996年对管内4家医院环境进行了HBsAg的污染调查。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制备 随机抽样法对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办公设备及患者候诊桌椅等,用消毒棉签沾取PBS—Tween溶液涂抹,面积约10×10m~2,后灭菌封口,置一20℃以下保存,反复冻融三次后待检。 1.2 方法 按ELLSA法,常规进行。试剂由西安华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判定 被检样品OD值/阴性对照血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更为有效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纯化方法。方法将含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的细胞培养液经一步疏水层析、一步KBr等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一步凝胶过滤层析可进行有效纯化。结果连续纯化4批,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且收率高于现有方法。结论此方法适用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高效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