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叶菊  刘红丽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22-152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美脲(Amaryl)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药控制不佳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胰岛素日用量及安全性。结果:A组空腹血糖下降明显优于B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好的降低空腹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日用量更好少,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40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给予为期15d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经15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升高,I30/G30、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Homaβ明显升高,HomaIR明显下降。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6月我院门诊及内分泌科住院的 6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 997年 ADA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超过 5年 ,用足量的碘脲类药物加双胍类药物 3个月以上 ,空腹血糖 >1 0 mmol/L,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后 ,用胰岛素总剂量 >4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胰岛素配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3例胰岛素治疗日剂量大于45IU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对照组继续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日胰岛素用量的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BG、P2hBG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胰岛素水平和日胰岛素用量(P<0.05)。结论:罗格列酮配伍胰岛素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元魁  张永欢  王新成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69-1269,1272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我院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3~70岁,平均49.3周岁;病程1.8~8年,平均5.8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68岁,平均47.3岁;病程1.5~7年,平均5.6年.均已进行饮食控制,均无消化道疾病、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6.
<正> 人群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lieranceIGT),已成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 in-sallin dependence diabetes mellitus,NIDDM)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依据有关资料,使用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对IGT人群386例进行了3年超前干预防治NIDDM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D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CSII组Homa IR及Homaβ、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与MD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DI相比,CSII治疗可显著恢复胰岛细胞功能,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对于初诊断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则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而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又是  相似文献   

9.
王勇 《青海医药杂志》1995,25(2):F003-F00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时机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都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基本缺陷,其临床表现为异质性特征。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发生衰退 ̄[1]。由于高胰岛素血症的不良影响:引起Na ̄+潴留,...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 A)和载脂蛋白B(Apo B)浓度以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浓度。结果:治疗后TC、TG、LDL-C和Apo B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HDL-C和Apo A1与治疗前相比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降低,而餐后2h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初发2型糖尿病90例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变化,治疗前后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糖明显下降,而各时点血浆胰岛素均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增加。结论:胰岛素强化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尤其是胰岛素快速相分泌,治疗后的部分病例胰岛恢复正常分泌功能模式。  相似文献   

12.
袁乔英 《中原医刊》2005,32(5):41-41
我科应用合成人胰岛素及胰岛注射笔治疗糖尿病63例,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达标时与动物胰岛素(普通胰岛素)治疗在日用量等方面的差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云  朱靖 《医学综述》2006,12(19):F0003-F0003
在临床上单用胰岛素与胰岛素加迪化唐锭对比观察疗效及安全性。1病例选择与分组40例符合1999年WTO标准的2型糖尿病,年龄在39~68岁,男28例,女12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病程均>5年。A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0±3.3)岁,病程(6±1.6)年。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1±2.5)岁,病程(6±1.8)年。口服降糖药效果差,且每人至少有1种糖尿病并发症。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05)。2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在饮食、运动疗法基础上,A组患者单用胰岛素3治疗,诺和灵30R早餐前、晚餐前各皮下注射1次;B组患者使用诺和…  相似文献   

14.
黄连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李宁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538-1538
本文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80例,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法(MSⅡ)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颜香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74-1075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5例,用伏格列波糖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传统治疗组44例,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伏格列波糖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比传统治疗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例次,传统治疗组出现低血糖10例次。结论:伏格列波糖和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先用口服药物治疗,最后应用胰岛素治疗,而且尽量延缓胰岛素治疗时间,这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影响到胰岛素使用及高血糖的纠正,同时失去了改善β细胞功能、逆转分泌功能下降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最佳时机。本文通过胰岛素泵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短期强化治疗,迅速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观察对胰腺β细胞功能恢复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胰岛素治疗费用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每日3次作为简单的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注射次数较少,应用灵活,依从性更好,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予原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早餐前同时注射,晚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和对照组(35例,继续原方案),各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3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FBG、3餐2hPG、HbA1C均下降(均<0.01);而试验组FBG、午餐2hPG、HbA1C、日胰岛素量及低血糖事件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0.01)。对照组胰岛素量和BMI增加(<0.01),试验组BMI无改变(>0.05)。结论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改为早餐前甘精和预混胰岛素注射并晚餐前瑞格列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FBG、午餐2hPG和HbA1C,并减少低血糖及体质量增长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提取DNA,以胰岛素基因5‘-末端上游的某一DNA序列为引物,对特定的靶序列进行体外扩增,即TaqDNA聚合酶链反应,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在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并与正常人对照,发现1例NIDDM的M患者胰岛素有所改变,提示此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基因改变可能是导致NIDDM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