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秀明 《河南中医》2004,24(7):13-13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方由炙甘草、人参、桂枝、地黄、阿胶、麦冬、麻仁、生姜、大枣等组成,在《伤寒论·太阳病兼变证》中用于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每每收到显著疗效,兹介绍如下,不妥之处,祈同道斧正。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林某,女,4 6岁,1999年11月2 6日初诊。主诉:畏寒发热2周,胸闷心悸3d ,患者7d前不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周身酸痛,鼻塞流涕,自服“感冒清”和“银翘片”等药物,病情未减,反复不愈,3d前出现胸闷,心悸,气促,神疲乏力,到某医院检查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谱等,均有明显改变,诊断…  相似文献   

2.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作用 ,可补阴阳 ,调气血。主治心动悸 ,脉结代。笔者于临床灵活辨证运用炙甘汤 ,治疗大凡阴阳气血亏虚引起之各种病证 ,收到较好疗效。1 病毒性心肌炎之频发室早例 1 蒋某 ,男 ,35岁 ,干部。感冒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已半年余 ,脉弦而时有结代(偶有二、三联律 ) ,心悸时作 ,气短乏力 ,烦躁寐差 ,时口干口苦 ,小便短赤舌质暗红有瘀斑 ,苔微黄。曾口服慢心律、乙胺碘肤酮等不效 ,投以炙甘草汤 ,连服 5剂 ,早搏大为减…  相似文献   

3.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本方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通经脉、利血气”,而益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气血双补,大枣补脾养心,并配生地、阿胶、麦冬、麻仁以滋阴养血。然阴无阳则无以化,故用桂枝、生姜宜阳化阴,温阳通脉,使气血流通,则脉始复常。考“炙甘草汤”  相似文献   

4.
洪菲  洪英 《光明中医》2005,20(6):54-5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君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充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本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外台秘要》又用之以治肺痿,《金匮》、《千金翼方》、《张氏医通》又有治疗虚劳的记载。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源于《伤寒论》,广泛用于心阴心阳两虚证。药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本方以益气养血为法则,临床只要病机契合,即可广泛应用,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冠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作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疗效。在临床实践中不应拘泥于此,而应该发挥中医整体观、“异病同治”的优势,拓展炙甘草汤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8.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本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桂枝、大枣、清酒组成。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润肺生津,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清酒性味辛温,通阳走血脉。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共补之剂。全方共收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止悸之功效。运用该方随症加减治疗心血管病,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成 《国医论坛》1996,11(2):43-43
炙甘草场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心之阴阳气血亏损之“脉结代,心动悸”证。此方临床应用如辨证准确常获停鼓之效。但缘于此书原著卷轶浩繁,医理的微,年代久远,故历代以降,对此方之剂量及加减,位智互见,莫衷一是,以致临床运用此方有效者,亦有不效者.笔者临床运用此方获效满意。兹不揣浅陋,略述于此,与同道共勉。工单味药的运用炙甘草汤方在!临证中可酌情化裁,但方中炙甘草、生地、麻仁、桂技、清酒五味药必不可少,否则疗效欠佳。1.1夫甘草仲师既命为尖甘草场,显而易见是以炙甘草为主药。是故炙甘草应有别于其他方剂…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本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桂枝、大枣、清酒组成.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63-16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本文在解析炙甘草汤方义的基础上,列举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临床验案各1则,体现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见于《伤寒论》。组成药物有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地、麦冬、桂枝、火麻仁、阿胶、生姜。本方用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以补心脾 ,合用益血之源 ,炙甘草在《本经别录》中云具有“通经脉 ,利血气”之能 ,使宗气健旺 ,心血充盈 ,血脉通利 ,以图复脉之本。生地滋肾壮水 ,亦有凉血、止血之功。麦冬清热润肺 ,滋阴生津 ,两药相配可使“肺”“肾”相生。阿胶上养肺金 ,下滋肾水 ,复入心肝养血。配以桂枝 ,更能助无形之气化 ,入心复脉通阳。火麻仁为使以通之 ,俾阳得行于阴中 ,则脉自复。本方取用阴药量较大 ,但阴本主静 ,不能自动 ,必凭…  相似文献   

13.
正炙甘草汤为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1])"。功效滋阴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见于《伤寒论》,在中医临床运用较为常见,本文从炙甘草汤的组方、功效、方解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此后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青山  郑梅 《中医药导报》2006,12(10):77-78,92
通过对213篇与炙甘草汤相关的文献研究显示,临床报道中本方以治疗心律失常为主,亦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小儿迁延性腹泻、老年性慢性便秘等病症,均有较好疗效。在实验研究中,探讨了本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补血、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见于《伤寒论》一百八十六条。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用治伤寒失治邪气内传,少阴气阴两虚之证,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补中健脾,滋养化源,化生气血,使气血充足,以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子仁补心血,滋心阴,以充脉之体;桂枝、生姜、清酒通阳以利血脉,而达复脉宁心之目的。后世有些医家认为方中麻子仁当为酸枣仁,笔者以为然而从之。全方用药准确,配伍精当,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近代医家仅守方意,引深用其治疗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心气阴两虚,而致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蒋晓霞 《新中医》2010,(12):159-160
<正>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首千古名方,其本来主治"伤寒、心动悸、脉结代",但目前临床施治范围远超古人,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动悸感。现将笔者的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炙甘草汤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弱者,现将笔者近5年临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疾病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作用,用治脉结代,心动悸[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炙甘草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炙甘草汤加味能明显缩短川乌所致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并可减轻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对氯化钙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医家对此方主治有所发展,《千金翼方》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清代《温病条辨》将原方去参、桂、姜、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治疗"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并在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创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不同时期之变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