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病人仅5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病变血管、治疗措施、预后有直接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存在猝死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几乎100%,检出率为50%~70%.其中一过性心律失常占40%,需要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占35%.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之心电不稳定,从而促发心律失常发生.植物神经系统张力改变、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梗塞区代谢紊乱及梗塞部位的不同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20例住院AMI心律失常检出率为70.9%,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占43.6%,尤以前壁梗塞、发病1周内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作者对96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9例给予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47例未使用利多卡因。观察其对AMI的疗效及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AMI并发室性早搏与否,在室颤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室颤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降低AMI后室颤的发生率,也不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死因之一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心律失常,使其对血液动力学的不利影响和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倾向降至最小程度,对A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1996年10月~2004年10月AMI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共6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临床分析黄良生赵若华(武警医学院天津市300162)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老年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首要因素。为此,应积极加以监测,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是降低AMI...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心律失常的伴发率高达75~95%,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有的属一过性,有的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并根据临床意义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9.
马智 《医学文选》2000,19(5):664-66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老年人 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现将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的 AMI并发心律失常 89例进行临床分析对比 ,以了解老年 AMI并发心律失常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0~ 1999年近十年 AMI中资料完整的 89例 ,其中老年组 (≥ 6 0岁 ) 5 1例 ,男 42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6 7± 2 .2 2 )岁 ;非老年组 (<6 0岁 ) 38例 ,男 31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0 .2± 1.5 2 )岁。二组梗塞部位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 5 h,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10.
11.
在冠状动脉血栓闭塞或冠状动脉痉挛经治疗缓解后,缺血心肌获得血流再灌注而诱发心律失常[1],临床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我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65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42例,女23例,65例中,平均年龄65. 7岁,39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下壁(伴右心室) 12例,前壁(广泛前壁)14例,前间壁5例,高侧壁5例,正后壁3例。2观察与护理2.1患者入住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其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连续…  相似文献   

12.
周国芬 《大家健康》2016,(3):272-273
目的:观察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患者68名,再随机将这68名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转复窦性心律,缓解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症状,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循证护理给予了更高的评价和肯定,也提高了我院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气短和出冷汗、休克、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等。下面就监护在心肌梗塞中的作用和如何护理心肌梗塞的病人作一分述。1  监护在心肌梗塞中的作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进行心电监测,如发现S—T段招高0.4mv以上,说明病情重 ,应立即控制疼痛,防止梗塞范围扩大。如在疼痛时,S—T段在原有抬高的情况下继续上升 ,有的高达0.8~1.0mv,往往有猝死的危险。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发病72h内,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完全性 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4.
陆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5,3(2):161-16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加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及时治疗,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死亡,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及转归与预后关系的认识,现将我院心电图室67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22例伴有心律失常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106例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护,讨论了心律失常夜间发生多于白天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指出夜间值班的医护人员,对AMI应提高警惕,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对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愈和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齐国先邓学兵1徐锦春1贾大林王景全李庭富1(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沈阳11000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VA)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合并症,而严重的VA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20.
再灌注心律失常 (RA)是指心肌缺血以后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流灌注后所致的心律失常。 194 3年Hanis首先提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这一命名〔1〕。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冠脉痉挛缓解再通、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冠脉搭桥术的开展 ,RA已广泛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报道我院近两年所见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后出现RA10例 ,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患者 ,年龄 34~ 6 2岁 ,平均年龄 5 6 5岁 ,下壁心梗 2例 ,下壁合并正后壁心梗 1例 ,前间壁心梗 2例 ,广泛前壁心梗 5例。1 2 方法全部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