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邝伟文  高艺青 《当代医学》2010,16(26):160-161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106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应用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血脂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血脂、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通脉降脂汤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数,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P〈0.01),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颈总动脉内径增大,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6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联合阿司匹林75mg.B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联合阿司匹林75mg.均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服药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缩小(P〈0.05),但以A组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均可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阿乐)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AS斑块的消退效果;方法 46例轻中度高血压(新发或未系统治疗)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12周,以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颈动脉IMT及AS斑块消退情况;另以健康自愿者30名,与观察组姓别、年龄相匹配,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大部分(70%)患者的血压达标,血脂异常纠正,颈动脉IMT及斑块厚度(Crouse)积分明显缩减(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12周,可使轻中度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颈动脉IMT及AS斑块有明显地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6.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服用辛伐他汀40mg/d,每晚1次;对照组46例,服用安慰剂,每日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40例对照。结果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其血浆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水平(P〈O.01),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降低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的程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内膜状态,及稳定颈动脉斑块,从而防止动脉硬化及斑块脱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40-50岁中40例T2DM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IMT及斑块、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观察有无斑块及发生率。结果 T2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IMT明显增厚;颈总动脉IMT、CCAD和Rl均高于对照组(P〈0.01)。T2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5%vs 25%,P〈0.05)。结论T2DM与颈动脉硬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降之(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颈动脉彩超发现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42例,给予舒降之(辛伐他汀)降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降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血流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应用舒降之(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迁移,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病变部位血管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按筛选标准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3例,分他汀组88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饮食控制,他汀组在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瑞舒伐他汀片每日10mg,随访8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指标的变化。结果 他汀组应用瑞舒伐他汀8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CL—C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但为新药,安全性需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郑江环 《中外医疗》2009,28(8):78-7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91例,治疗组(46例)服用辛伐他汀,对照组(45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他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TMT)厚度治疗组缩小,对照组增加。结论辛伐他汀除有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和减轻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新成 《当代医学》2013,(31):82-8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结果及原因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012午郑州币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其他非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通过血管外超声手段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检验血压、空腹血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而对照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比较,得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脑梗死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检测动脉斑块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治疗组(5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49例)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同治疗组。结果: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软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以上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血清TC、TG、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脂、缩小软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的方法,监测观察及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从高脂血症患者中检测出138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次/d,;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维生素E胶囊0.3g/d口服,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观察增厚的内膜-中层与斑块消退的变化、血脂变化、心脑血管重要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及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增厚与斑块均有消退,血脂LDL-C均有明显降低,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治疗组HDL-C升高、TG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次数的降低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和辛伐他汀合用可消退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同时有效调控血脂,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检查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智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39-14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77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形成情况,同时检查80例非高血压患者做对照。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分别为(1.54±0.86)mm、(0.72±0.65)mm,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97%、2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与阿司匹林分别配伍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186例,其中96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剂量麝香保心丸加辛伐他汀,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量阿司匹林加辛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斑块数量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CPA),同时观察血压、心电图、凝血功能,血黏度及生化检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粥样班块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PA明显缩小(P〈0.05),血黏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优于阿司匹林配伍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48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颈动IMT、斑块面积减小(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