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群 《四川中医》2006,24(11):20-2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因证施治。结果:显效391例,有效853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96.73%。结论:对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施治,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不同证型间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同证型患者的TG、HDL、LDL、Apo AⅠ/Apo B水平与对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中医3种证型的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并且不同证型间年龄、病程不同,这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湿热困脾和阳虚湿瘀3型。另选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这些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对应起来,探讨不同证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湿热困脾型最为多见,阴虚燥热型病程最短。各组IS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湿热困脾型最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HbA1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湿热困脾型最高,TC、TG湿热困脾型均高于其它证型。结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有从阴虚燥热证经湿热困脾证向阳虚湿瘀证发展的趋势,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湿热困脾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且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在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磊  苗桂珍  缪绢  曹柏龙  任可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397-397,402
回顾性分析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情况,按照八纲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燥热、痰湿、瘀血等六个基本证型,统计分析辨证分型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具有本虚标实、虚实俱见、病情复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210名青壮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留洪  陈忠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70-2571
目的探讨当今青壮年糖尿病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为中医药早期防治提供大法。方法对210名初诊青壮年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症状及辨病情况、证候及病性、病位进行归纳、统计。结果有不同程度“三消”症状、按中医传统定义诊断为“消渴”者只占35.71%;始动病因以后天饮食不节、过逸少动为主,并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病初以实证为多,痰湿内滞在消渴病中具有普遍性;早期病变脏腑主要在中焦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结论须结合现代医学对“消渴病”重新定义及分期,其早期主要病机特点为脾胃受损,肝脾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应尽早予中医辨证施治,尤其应重视化痰除湿,健脾调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探讨2型糖尿病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肤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各证型间有递增之势;餐后2h胰岛素、C肽以瘀血内阻型为低,与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湿热内蕴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上述检测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仅根据某些检洲指标进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1例不同中医证型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象及脉图参数,探讨其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M-Ⅲ型智能脉象仪进行检测。结果:气阴两虚组与阴虚热盛组、湿热困脾组、血瘀脉络组在h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血瘀脉络组在h3/h1、h4/h1、h5/h1、w1/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热盛组和湿热困脾组与气阴两虚组和血瘀脉络组在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图参数的变化可作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相关指标,如胆固醇(TC)、胰岛素用量、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以及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和年龄等进行记录,通过酶法和生化检测分析仪等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冠心病与血瘀证有相关性;高血脂症和冠心病与阴虚证有相关性;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气阴两虚证有相关性;脑梗死与阳虚证有相关性。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是最常见的两种证型,不同的证型与并发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10.
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和部分门诊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各证候分型中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证型高血脂症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燥津伤,燥热伤肺,阴虚阳浮,阴阳两虚,肾阴亏虚。其中甘油三酯的结果,燥热伤肺、胃燥津伤与阴阳两虚比较均为P〈0.01。提示:糖尿病初期血脂代谢紊乱严重,且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的控制,血脂也得到改善。结论血脂升高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初期及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者,应积极干预血脂。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6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2例),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情况、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观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入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中医证型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糖值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差(MODD)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尿8–羟基脱氧鸟苷(U8–OHdG)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谷胱甘肽还原酶(GR...  相似文献   

13.
APACHEⅡ评分和中医辨证与ICU早期死亡患者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中医辨证与ICU早期死亡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APACHEⅡ评分对32例进入ICU后早期(48h)死亡的患者作评分,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32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5~35分,平均(29.45±1.72)分;中医辨证以热毒内陷和气阴耗竭证多见。结论 在临床上采取APACHEⅡ评分和中医辨证两种方式对ICU患者进行评估,有助于较准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遏证)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胶囊,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观察,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硬化(CAS)程度关系。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痰湿壅盛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血管结构改变,为中药干预CAS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乐红  杨玉青 《山西中医》2011,27(12):21-22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DR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以及与脏腑病变的内在关系,为DR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15例患者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同时进行眼部检查,确定其是否存在DR及病变程度,进而分析DR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DR患者的脾肾阳虚证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脾肾阳虚证者与DR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生化、氧化损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生化及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结果:①AST、ALT、GGT、NO、MDA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较其它证型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GLO、LPO、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高于其它证型而ALB、A/G比值较低(P0.01);③TBA、CHE、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中明显低(P0.01)。结论: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的中医肝证者机体氧化应激情况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随机选取纳入商洛市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项目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检测,其中肝气郁结组52例,肝气上亢组48例。再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SOD、CAT、GSH-PX以及MDA水平和各组ET、NO以及ET/NO水平实施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肝气郁结以及肝气上亢患者的SOD、CAT和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中肝气郁结和肝气上亢患者的NO以及ET/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T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肝证者机体氧化应激作用下降,且不同肝证者具有的炎性反应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