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高度采样对空气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样高度对空气菌落数的影响,以便选择科学的采样方法。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不同高度采样结果进行实验观察比较。结果:将采样平板分别置于地面和50cm、100cm、150cm处,平均菌落数依次为527cfu/m3、415cfu/m3、453cfu/m3和239cfu/m3,方差分析P<0.01;按照Ⅲ类环境标准,不同高度空气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5%、70%、55%和100%。结论:不同高度采样空气卫生学监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建议规范和标准作出一致的规定,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采样用具。  相似文献   

2.
王箭  罗君  王江桥  李玉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19-2520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消毒状况。方法:5d内每天对儿科门诊输液室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时间为8点、10点、12点及中午消毒后效果监测。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8点菌落数平均为368cfu/m3,10点菌落数平均为748cfu/m3,12点菌落数平均为1785cfu/m3,消毒后效果监测菌落数为106cfu/m3。对菌落的初步鉴定发现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棒状杆菌、微球菌、奈瑟氏菌多见。结论:针对影响空气消毒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的空气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3.
黄亚灵 《当代医学》2010,16(12):29-29
目的了解儿科观察室空气消毒状况。方法连续5d对儿科观察室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时间为8点、10点、12点及中午消毒后效果监测。结果儿科观察室空气8点菌落数平均为368cfu/m3,10点菌落数平均为748cfu/m3,12点菌落数平均为1785cfu/m3,消毒后效果监测菌落数为106cfu/m3。对菌落的初步鉴定发现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棒状杆菌、微球菌、奈瑟氏菌多见。结论针对影响空气消毒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儿科观察室的空气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在校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室内环境细菌密度情况.方法: 用自然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细菌密度,涂抹法监测室内物体表面细菌密度. 结果: 网络中心空气细菌密度最大,平均菌落数为15.2 cfu/皿,教室的平均菌落数最少,为6.1 cfu/皿;室内物体表面细菌密度,以食堂玻璃平均菌落数最多,为4.0 cfu/cm2,墙面次之,为3.5 cfu/cm2;键盘按键平均菌落数最多为28.8 cfu/cm2,鼠标8.2 cfu/cm2;教室桌面细菌密度使用前未超出标准,使用后超出标准.结论: 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室内环境空气中细菌密度达到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物体表面细菌密度多数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化紫外线消毒对细胞培养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和强化紫外线消毒法对同一间细胞培养室进行消毒,用平板暴露法检测强化前后空气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常规紫外线消毒组空气菌落数由消毒前的(265.25±71.34)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122.63±62.74)cfu/cm3;强化紫外线消毒组空气菌落由消毒前的(253.17±47.25)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43.24±52.19)cfu/cm3。两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总数较消毒前减少(P<0.05),消毒后两组空气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后的紫外线消毒方法能更有效的降低细胞培养室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消毒效果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干燥环境下层流洁净技术应用于供应室后空气质量检测情况.方法:用空气尘埃粒子浓度仪监测空气尘埃粒子数,用90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监测空气细菌菌落数.结果:监测指标达到卫生学标准.结论:在高原干燥风沙较大的环境下应用空气层流洁净技术在供应室清洁区及无菌区.空气中细菌菌落数达到卫生学标准且优于其他空气消毒技术,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明显降低,消除了细菌载体,在高原环境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苍术熏蒸用于空气消毒的效果及对医院门诊收费大厅、儿科门诊候诊区、门诊B超候诊区、门诊呼吸内科候诊区的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以促进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医院各门诊科室候诊区的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并显著高于门诊卫生标准(4000cfu/m3),经苍术熏蒸消毒后空气培养结果细菌菌落总数均达到门诊环境卫生标准。第二次采样发现,苍术熏蒸空气消毒前空气培养结果细菌菌落总数比第一次采样苍术熏蒸消毒后空气培养结果细菌菌落总数要低,但比第一次苍术熏蒸消毒后空气培养结果细菌菌落总数要高,经苍术熏蒸空气消毒后空气培养结果细菌菌落总数更明显低于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4000cfu/m3)。结论在室内有人情况下,苍术熏蒸空气消毒仍是一种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一种新的采样方法。方法: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4cm*5cm 无菌湿纱布平铺于医务人员手双手心并拢采样后按标准培养,培养100人次;同时用标准采样法采集100人次应用 Q 检验去除离群值。结果:医务人员手新方法采样100次培养菌落数2-8CFU /cm2,平均3.8 CFU /cm2。传统标准方法采样100次培养菌落数3-8 CFU /cm2平均4.5 CFU /cm2两组数据相似。结论:这种采样方法便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与对策.方法:将监测科室9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诊疗操作后、传统习惯洗手、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及左、右手洗手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诊疗操作后手带菌平均菌落数46 cfu/cm2,按传统习惯洗手平均菌落数14 cfu/cm2,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平均菌落数8 cfu/cm2,左手洗手平均菌落数6 cfu/cm2,右手洗手平均菌落数12 cfu/cm2.改用新推荐方法洗手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67%,与传统习惯洗手卫生合格率8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左手洗手与右手洗手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效果理想,明显优于传统的洗手方法,护士右利手者左手比右手洗的干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兰花空气消毒剂空气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空气中细菌,比较兰花空气消毒剂和2%过氧乙酸、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原液消毒前后室内空气菌落数量的变化。通过小鼠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兰花空气消毒剂的安全性。结果在药物容量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所用兰花空气消毒剂(1g生药/mL)空气消毒效果与2%过氧乙酸相同,并且明显优于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原液。消毒1h和2h后兰花空气消毒剂组菌落数分别降为(117±11)cfu/m3、(131±12)cfu/m3,显著少于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组的(182±17)cfu/m3、(183±14)cfu/m3。兰花空气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吸入和经口染毒后均无异常表现,属实际无毒。结论兰花空气消毒剂空气消毒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是较理想的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率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口腔科门诊内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进行采样与细菌学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对比《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口腔科门诊细菌学检出情况及感染率差异。结果:(1)《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器械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计数分别为(47±14)cfu/g、(32±6)cfu/g和(29±8)cfu/g,明显高于推行后检出的(22±8)cfu/g、(16±7)cfu/g和(6±6)cfu/g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25.0%和62.5%,明显低于推行后的93.8%和9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表推行前、后我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0%和1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推行前感染发生率为27.4%,明显高于推行后的10.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器械物品及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细菌学检出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庄玉梅  张同利  王晓坤  高国菊 《医学争鸣》2007,28(23):2134-2134
1 临床资料 分别监测了临床科和手术室160只一次性口罩的细菌污染情况.结果发现一次性口罩细菌污染严重,0只口罩当天使用后监测,平均菌落数(16.±3. cfu/cm2)超过卫生部规定的物体表面带菌标准(≤10 cfu/cm),手术室80只口罩在护士分装后监测,有26只菌落数超过卫生部规定的物体表面带菌标准(≤5 cfu/cm),占32.%.并调查了临床科护士使用一次性口罩的时间(4.±1.)d.临床科护士对一次性口罩的细菌污染程度认识不足,调查80人次,其中戴2~3 d的66人,占8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5000mg/L有效氯对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的消毒效果。方法选用5000mg/L有效氯,对暂存场所室内及周围2m空气喷洒消毒。结果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室内对照组菌落数14940.63cfu/m2,试验组菌落数377.44cfu/m2,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室外2m处对照组菌落数10065.26cfu/m2,试验组菌落数1918.69cfu/m2,二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对医疗废物暂存场所采用5000mg/L有效氯喷洒处理,消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象和方法1 对急诊监护病房空气用营养琼脂平板沉降法采集 ,培养后以病室细菌总数 =2 0 0 cfu/m3为合格 ;对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用涂抹法采样检测 ,以细菌总数≤ 5 cfu/cm2 为合格。2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 1 40 0例住病人进行院内感染监测 ,其中男 930例 ,女 370例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效果监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有人状态下使用医用消毒净化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手术前1 h开机,多次间断的消毒方法;用平板自然尘降法,选择消毒前(7 am)和消毒后15 min、2 h(9 am)、3 h(10 am)、4 h(11am)连续3 d采样观察,根据平板上细菌菌落数计算空气中细菌总数。结果使用医用空气消毒净化机可将室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数降至<58.3 CFU/m3;手术开始的1 h内人员活动频繁,空气中细菌菌落数<83.9 CFU/m3;随着动态消毒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控制在<150.7 CFU/m3;自然菌平均消亡率86.16%。结论医用空气消毒净化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连续使用,持续除菌,可使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明显下降,并解决了传统静态消毒方式中人员不能在场的矛盾;限制室内人员数量和走动可以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手术间内适宜的微小气候可以提高动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检测结果,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科学管理.方法 采用9 cm平板暴露采样30 min监测手术期间不同时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时细菌菌落数较高,但符合Ⅱ类手术区域的标准;手术期间细菌菌落数符合Ⅰ类手术区域的标准.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与使用紫外线和乳酸消毒相比更具优越性,加之手术室科学管理,可保持手术环境的洁净和稳定,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分区前、后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ICU分区管理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方法:分区管理即将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区收治。在动态状态下,对ICU分区前及分区后感染区(A)、非感染区(B)室内空气(沉降菌)分别进行5次采样培养,对细菌计数和致病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区前5次空气采样共培养出细菌93株,细菌总数为(591.33±162.53)cfu/m3,分区后5次空气采样A区细菌菌落总数为61株,细菌总数为(392.12±174.43)cfu/m3,B区培养出细菌30株,细菌总数为(201.30±90.62)cfu/m3。A、B区细菌菌落数与分区前比较均有减少,B区与分区前相比空气细菌总数明显降低(P<0.05)。分区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分区后A、B区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结论: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从地域上分开,减少了ICU各区空气中细菌总数及致病菌的种类,有效地降低了非感染区空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8.
淄博市1997~2001年市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市辖5区3县,1997年以来,对97家市直托幼机构进行了每年1次的消毒效果监测。为了搞好监测工作,对5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监测内容 幼儿园的教、寝室内的空气、玩具、毛巾、课桌椅、餐饮具等物体表面,幼师幼儿手及使用中的消毒液。1.2监测方法采样和检测方法均按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进行。1.3判定标准按GBl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即空气中菌落总数≤500cfu/m3,物体表面菌  相似文献   

19.
刘荣 《吉林医学》2003,24(3):280-280
我院自今年年初以来,加大了对重点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力度,由指定人员每月定时到各科室统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通报,予以改正,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法对院内13个科室的II类、III类场所室内空气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合格标准为:II类场所细菌总数≤200cfu/m3,III类场所细菌总数≤500cfu/m3。2结果II类场所:检测数为36,超标数为5,超标率为13.89%;III类场所:检测数为240,超标数为36,超标率18.33%。在超标样本中,以4、5月份超标数最多(共21份,占总超标数的51%)。3讨论3.1根据三级医院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复用诊疗物品临床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10月期间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呼吸气囊及管路随机编号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行消毒前采样,试验组1以传统消毒剂消毒,试验组2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观察、记录复用诊疗物品采用不同消毒剂相同消毒时间和最佳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结果 采用传统消毒剂消毒5 min后样本培养菌落数为30~100 cfu/cm2,酸性氧化电位水样本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同时传统消毒剂消毒30 min后样本培养菌落数为3~18 cfu/cm2,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效果优于传统消毒剂,且达到同样消毒效果所用时间短.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高效、可靠,能节约消毒成本、减少消毒时间,提高器械的周转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