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计划生育的不同方式对妇科疾病的作用。方法任意走访调查500名已经生育过的妇女,在这中间,有261位妇女在使用节育环,113位使用输卵管接扎,126位采用药物避孕。对比避孕方式的不同致使育龄妇女妇科疾病发生的概率。结论使用节育环的妇女生殖系统的发病率为42.53%,输卵管接扎和药物避孕的发病率分别为42.47%、42.86%,所得结果在统计学中是不成立的(P>0.05)。结论节育环的使用、输卵管接扎、药物避孕本身不会导致妇女生殖系统病症的增加,然而避孕方法的不同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进而对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避孕环对避孕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舒环与T环在临床应用时的避孕效果及女性带环期间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237例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20例女性放置安舒环,Ⅱ组117例女性放置T环。对所有女性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女性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6个月后进行总结,Ⅰ组避孕失败2例,Ⅱ组避孕失败2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Ⅰ组发生不良反应共21例,Ⅱ组不良反应47例,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舒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宫内节育器,对女性的避孕效果较好,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少,是一种较好的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3.
羊俏英 《求医问药》2014,(21):274-275
目的:比较育龄女性使用金属单环和吉妮节育环进行避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放置宫内节育器的12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女性。为研究组女性放置吉妮节育环避孕,为对照组女性放置金属单环避孕,然后比较两组女性12个月内的妊娠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置节育器后,研究组女性12个月内的妊娠率和不良反应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吉妮节育环避孕的效果显著,使用者发生节育器所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避孕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节育措施的避孕效果。方法根据400例避孕女性不同节育措施进行分组,每组100例,A组口服避孕药,B组宫内节育器、C组避孕套(男用),D组安全期避孕。结果 A组避孕失败率8%,B组避孕失败率2%,C组避孕失败率2%,D组避孕失败率19%;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D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P0.05。结论避孕套(男用)、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有明显避孕效果,安全期避孕避孕效果较低,而避孕套(男用)不良反应最低,临床应根据女性具体情况选择适宜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已婚妇女在避孕过程中使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自愿接受问卷调查的280例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口服、外用药物避孕组、宫内节育环组、避孕套组,各7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避孕药具及避孕效果分析。结果本组280例已婚女性中,避孕失败15例,避孕药具使用有效率为92.86%;其中口服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7.14%;外用避孕药组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4.28%;采用宫内节育环组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5.71%;使用避孕套组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1.42%;采用避孕套避孕有效率98.57%明显高于口服、外用避孕药物避孕及宫内节育环避孕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避孕方法及,能有效提高避孕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要求紧急避孕的育龄妇女379例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紧急避孕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单因素分析、阴道出血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有效率为79.02%,出现不良反应102例(26.9%),≤30岁和药物分服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出现阴道出血22例(5.8%)。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后仍有发生妊娠的可能并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做好服药后的随访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已婚妇女在避孕过程中使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观察,从而帮助发现有效提高药物使用效果的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均是自愿接受我街道问卷调查,其中选取本街道260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然后针对其文化水平、避孕药具使用和药具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0例已婚女性中,在采用避孕措施以及文化水平这两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大部分妇女都是采用避孕套措施帮助避孕,了解到避孕失败不同种原因中因为擅自停用避孕药具而造成避孕失败的占34.2%,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避孕失败人数占19.2%,这两者造成避孕失败的重要因素。结论重视科学避孕方法的相关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深入了解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避孕具的临床效果,减少避孕失败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已婚妇女在避孕过程中使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观察,从而帮助发现有效提高药物使用效果的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均是自愿接受我街道问卷调查,其中选取本街道260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然后针对其文化水平、避孕药具使用和药具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0例已婚女性中,在采用避孕措施以及文化水平这两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大部分妇女都是采用避孕套措施帮助避孕,了解到避孕失败不同种原因中因为擅自停用避孕药具而造成避孕失败的占34.2%,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避孕失败人数占19.2%,这两者造成避孕失败的重要因素。结论重视科学避孕方法的相关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深入了解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避孕具的临床效果,减少避孕失败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已婚妇女在避孕过程中使用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观察,从而帮助发现有效提高药物使用效果的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均是自愿接受我街道问卷调查,其中选取本街道260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然后针对其文化水平、避孕药具使用和药具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0例已婚女性中,在采用避孕措施以及文化水平这两个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大部分妇女都是采用避孕套措施帮助避孕,了解到避孕失败不同种原因中因为擅自停用避孕药具而造成避孕失败的占34.2%,因为使用方法不正确而造成避孕失败人数占19.2%,这两者造成避孕失败的重要因素.结论 重视科学避孕方法的相关健康知识宣传,使人们深入了解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避孕具的临床效果,减少避孕失败情况.  相似文献   

10.
潘向荣 《医学综述》2010,16(15):2358-2360
化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已应用于几乎所有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肿瘤化疗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西药的相应拮抗药物有新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现就近年中医药对新型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及补充相应辅助治疗药物不足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计划生育方式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响.方法随机走访调查500位已生育妇女,其中使用节育环的有261例,使用输卵管结扎113例,使用药物避孕126例.比较不同避孕方式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生率.结果使用节育环、输卵管结扎及药物避孕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42.53%、42.47%、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节育环、输软管结扎、药物避孕这些措施本身不会引起妇女生殖系统发病率的增加,而不同的避孕方式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影响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于凤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86-2387
在临床工作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给机体造成损害,同时也给继续药物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加强合理用药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常用条件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可分为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前者是有效成分分解,药物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和化学成分中产生的杂质所引起的作用,后者主要与患者特异遗传因素相关。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2.1个体因素患者…  相似文献   

13.
人到老年,感知减退,记忆力下降,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但会使老年人容易患多种疾病,而且也会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但在老年人中逐渐增多,而且有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不良反应是指老年人用某种药物后病情有所加重或出现了新的其它症状。停药后病状随之消失,而且重复用药后症状又重新出现,这一反应不仅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也使经济上造成损失。为防止老年人因生理改变而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现就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生理改变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和如何合理有效用药,做一分析。老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原因与机制.方法 对收集到的单独或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骨骼肌不良反应肌酸激酶(CK)升高方面,女性与男性患者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患者总体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多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73%)、糖尿病(55%);患者同时与他汀类伍用的药物种类平均多迭5.6种.结论 女性、老龄、多种药物伍用致药物间相互作用,是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可能为其他伍用药物对共通代谢途径的竞争性抑制导致他汀类暴露增加继发肝脏与骨骼肌毒性.  相似文献   

15.
姜兰 《中外医疗》2012,31(9):127-127
目的观察流产后避孕宣教服务对育龄期女性避孕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全部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避孕宣教服务,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避孕效果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再次妊娠15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再次妊娠6例。2组患者避孕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对育龄期女性进行避孕宣教服务,可有效提高避孕成功率,减轻了再次流产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常用的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多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伍而成,只要按时服用,避孕效果是非常可靠的。由于每月要坚持服药,在服用OC期间,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是很多见的,因而两者可能相互影响,导致避孕失败或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本文就OC与某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述,以供临床参考。一、妨碍OC作用的药物 (一)抗结核药 1971年Reimers和Jezek首先报道,服用利福平的结核病人同时服用OC者,其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目前农村已婚育龄女性采取的避孕方法及其对避孕方法的满意度,研究影响其对避孕方法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县21个乡镇49个行政村的22~48岁已婚未绝育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生育史、人流次数、进行避孕节育的情况及基本人口学特征等。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女性对其所用避孕方法的总体满意度为97.6%。低龄、非农职业及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已婚育龄女性使用可逆避孕方法的比例较高,其对此类避孕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或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已婚育龄女性对其所用避孕措施的满意度较低。未患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农村已婚育龄女性对其选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高于患有妇科疾病的农村已婚育龄女性。随着农村已婚育龄女性进行人流次数的增多,其对自己所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会逐渐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女性对避孕方法的种类、避孕原理、可导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与其对自己选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知情选择避孕方法是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女性对避孕方法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加大避孕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女性自主选择和正确使用避孕方法的能力可显著提高其对所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的产生也越来越多,临床用药的品种也在急剧增加。因而也带来了临床治疗上用药的品种和数量增加,这就必然导致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大幅提高,许多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或危机生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药物的成分是复杂的。就单品种药物来说也许其成分是清晰明确的,但多种药物的同时应用而发生的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有些即是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难以检测和分析,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多品种药物的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口服避孕药是我国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常用的有短效和长效两种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其实,只要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补充维生素,就能有效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临床静脉用药常出现诸多不尽合理的处方,造成静脉用药欠安全,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也有因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影响药效及药物资源的浪费。该文就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阐述其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