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高血压患者依尿有无微白蛋白分为2组:微白蛋白尿组(MALB)与非微白蛋白尿(NMALB)组,测定其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脂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MALB组与NMALB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TG、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NMALB组,而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NMALB组(P均〈0.05);经C对数转换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病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血清TG、LDL—C、OX—LDL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伴MAL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其所伴发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高血压患者依尿有无微白蛋白分为2组:微白蛋白尿组(MALB)与非微白蛋白尿(NMALB)组,测定其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脂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MALB组与NMALB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TG、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NMALB组,而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NMALB组(P均〈0.05);经c对数转换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病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血清TG、LDL-C、OX-LDL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伴MAL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其所伴发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易并发微量白蛋白尿。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与As、靶器官血管损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行微量白蛋白尿水平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测As的发生,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而早期采取适当措施,对于高血压As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改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关系,观察其分娩后血压的远期转归.方法 对6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及62例妊娠37~40周的正常妊娠孕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测定,同时随访24个月,定期监测其分娩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血压呈昼夜变化节律,表现为日...  相似文献   

5.
检测40例20-40岁Ⅰ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iton(UAE)和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electiveProteinuriaindex(SPI)。将患者年龄、病程和血压与UAE、SPI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相比,UAE增加、SPI下降(P<0.05);高血压病组UAE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和病程无相关性;用硝苯啶、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对象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蛋白尿组与无微量蛋白尿组相比,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52例,根据24h尿白蛋白定量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MCA组较NMCA组患者的收缩压(SBP)、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MAU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他指标年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本实验中无统计学差异。(2)MCA组较NMCA组患者的IMT、斑块发生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3)平均IMT和最大IMT与年龄、MAU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EH患者MAU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可引起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早期肾损害表现,最终导致肾衰竭[1]。近年来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是以尿微量白蛋白为特征的近曲小管的功能异常[2]本文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雪川  罗开良 《四川医学》2004,25(8):875-87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 5 8例 ,平均年龄 63 19± 3 62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3 0~ 3 0 0mg/ 2 4h定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PP≤ 5 5mmHg ,5 6~75mmHg ,PP >75mmHg分为三个组 ,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 三组中随脉压增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 ,分别为 12 5 4± 9 18mg/ 2 4h、2 3 0 9± 11 5mg/ 2 4h、2 9 97± 5 2 5mg/ 2 4h ;三组的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分别为 13 6%、2 5 %、5 0 %。二者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脉压、收缩压与UAE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671和 0 5 74,P <0 0 0 1。舒张压与UAE呈弱的负相关 ,r =-0 .2 43 (P <0 0 0 1)。结论 三组中 ,随着脉压的升高 ,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 ,脉压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稍强于收缩压。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 (U 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 6 3例 ,所有患者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 (MAU) ,将其分为 MAU组 (U AER:30~30 0 g/ 2 4 h)和对照组 (U AER<30 g/ 2 4 h) ,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尿酸、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MAU组空腹、餐后 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分别为 16 .2 5± 6 .6 7m U/ L、6 7.5 4± 11.2 9m U/ L 和 - 1.91± 0 .5 3,其对照组分别为 11.88± 4 .2 4 m U/ L、4 4 .36± 10 .71m U/ L 及 - 1.75±0 .4 5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0 .0 1)。结论 痛风患者合并 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早期肾损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116名EH患者根据PP水平分为3组,对3组的MAU、C-IMT;斑块发生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糖(FBG)、体重指数(BMl)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2.即≥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3.C-IMT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按脉压高低将13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脉压≤60mmHg组60例,脉压〉60mmHg组77例,比较两组间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结果高脉压组年龄较大,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低脉压组[(21.08&#177;3.97)μg/min与(11.14&#177;3.32)μg/min,P〈O.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脉压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5例,平均年龄(67.9±7.3)岁,分布于60~85岁。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定为尿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3组:SBP<160mmHg(1mmHg≈0.133Kpa),160mmHg≤SBP<180mmHg,SBP≥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又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RHR<70次/min(48例);RHR 2组,70次/min≤RHR<80次/min(62例);RHR 3组,RHR≥80次/min(45例),比较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结果各组中随RHR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依次增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依次增高(P<0.01)。结论随着RHR的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相应升高。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1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超声心动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UAER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三组间病程、动脉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UAE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患者均为我中心社区慢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15.34±2.51)mg/L,Ⅱ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36.25±4.28)mg/L,Ⅲ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59.49±5.4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4±1.3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采样方便、无创伤性、方法简单、快速,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筠  李宝明  李利阳 《医学综述》2009,15(2):304-30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患者按u-mALB分为微量蛋白尿(MAU)组和无微量蛋白尿(NMAU)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mALB和动态血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u-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U组与NMAU组比较,其脉压明显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脉压均有所下降(P<0.01)。MAU组治疗前后u-mAL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随着脉压的降低,u-mALB显著下降,故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珍萍 《广西医学》1997,19(6):980-982
为研究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的关系,85例糖尿病患分为D1、D2、D3组,测定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发现3个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T3、T4、FT3、FT4负相关;3个组的血清白蛋白与T3、T4、FT3、FT4正相关。D3组与D1、D2组比较,甲状腺激素水平更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更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提示测定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络合比色法检测分析69例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只有17.4%,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可达44.9%,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除外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早期发现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徐育红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4,26(6):407-4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脉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按高血压级别及脉压(>60mmHg与≤60mmHg)进行分组,观察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与高血压及脉压之间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脉压>60mmHg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较早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