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静脉注入颈外静脉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 ,头静脉末端注入有 5种类型 ,其中注入颈外静脉的成人占 2 .2 4 % ,儿童占5 .0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见其右侧头静脉直接注入颈外静脉 ,现报道如下 :右侧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 ,沿前臂桡侧、臂的外侧进入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向上越过锁骨呈直角注入右侧颈外静脉前壁 (附图 )。右侧头静脉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末端至汇入点的距离为 5 .5cm ,压扁外径5 .0mm。右颈外静脉自锁骨内侧端上缘到右头静脉汇入点的距离为 4 .5cm ,其压扁外径为 8.0mm。左侧头静脉起始、行程、汇入部位正常。附图 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夹角对经头静脉入路上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影响。 方法 解剖38具(76侧)捐献者遗体,测量和分析上肢外展0 °和90 °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 结果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前外侧壁,汇入处管径平均为(7.27±2.94)mm,95%可信区间为6.51~8.03 mm,夹角有锐角、直角和钝角3种类型。上肢外展0 °时,夹角平均为(47.14±27.02)°,95%可信区间为40.97°~63.32°;上肢外展90°时,夹角平均为(63.88±24.26)°,大于上肢外展0°时夹角,95%可信区间为53.96°~65.64°。上肢外展0°时,男、女夹角无明显差异,而上肢外展90°时男性夹角大于女性夹角。上肢外展0°和90°时,左、右侧夹角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经头静脉入路PICC术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不影响导管通过,但有少部分人夹角接近或大于90°,尤其男性上肢外展90°可能增加导管通过夹角的难度,操作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在100侧成人头静脉末段中,行走于三角胸大肌沟内占93.9%,在锁骨中1/3外侧部下方一横指的此沟内,几乎全部能找到头静脉。头静脉锁骨下曲小于90度者占5.1%,可影响插管,须外展上肢校正。头静脉末段单干型多见,占96.0%。常汇入腋静脉。如头静脉双侧汇入颈外静脉,或口径细小,插管均难成功。头静脉末段汇集三角肌支、肩峰支和胸肌支,存在一对瓣膜或单瓣者占61.6%,二对(或单瓣)以上者占28.3%,无瓣膜者占10.1%。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的锁骨下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锁骨下静脉属支腋静脉与锁骨中线交点距锁骨中点下缘(6.2±1.7)mm;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指数为39.0±4.5,提示交点在锁骨中内1/3交点稍偏外侧。静脉角位于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外侧(10.0±2.4)mm处。上述三点相连,即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的体表投影。结论沿锁骨下静脉体表投影穿刺进针可获较高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应首选右侧,穿刺插管长度不超过5.8cm(右)或4.7cm(左)。  相似文献   

5.
第1-4对肋间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2具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交通支、上、下端的汇入处及瓣膜发现第一肋间静脉经肋骨小头下向上可汇入椎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其中以椎静脉为主(右侧40.63%左侧37.5%),汇入处外径右侧2.03±0.76mm,左侧2.13±0.91mm。第1-4对肋间静脉间的组合型式也相当复杂。右侧以第二与第三肋间静脉共干江入夺静脉弓较多,占28.13%,汇入处外径4.36±2.12mm。左侧以第二,第三和第四肋间静脉共干汇入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较多,占37.5%,汇入处外径2.56±1.71mm。同侧第1-4肋间静脉之间的纵行交通支左侧有19支(占59.4%),右侧有10支(占31.3%),主要是第一与第二肋间静脉之间的交通支。静脉内瓣膜较少(右侧19处,左侧11处)。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89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颈外静脉汇入类型,颈外静脉长度、汇入角度、以及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建议以锁骨上2cm处为穿刺置管直到上腔静脉中段为模拟置管长度。  相似文献   

7.
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0侧成人尸体上进行了颈外静脉应用解剖学研究.它的合成类型共分6型,其中以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合成面静脉后再注入者较多(46.3%);属支除常见的颈横静脉、颈前静脉外,尚有头静脉注入:其末端以注入锁骨下静脉较多(58.7%).颈外静脉自甲状软骨上缘至汇入其它静脉的注入点的平均长为77.5±1.5mm,颈横神经在锁骨上方62.1±1.2mm处横越颈外静脉深面.文中讨论了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和术中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头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变异较少见。一般没有颈外静脉与头静脉直接交通。在局解过程中,于老年女性左上肢发现头静脉与颈外静脉通过较大静脉支交通,而且头静脉不是直接汇入腋静脉,而是通过腋静脉属支胸肩峰静脉汇入1例,现报告如下:左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桡侧...  相似文献   

9.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解剖依据和临床验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 , 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20具成人标本,按改进穿刺点定位的具体操作步骤,解剖观察右锁骨下静脉的行程、毗邻,测量与该静脉有关的数据;并用该法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 180例.结果穿刺点至右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角的距离分别为(3.5±0.6)cm, (2.9±0.6)cm 和 (5.7 ±0.9)cm, 锁骨表面至第一肋表面的深度为(2.3±0.4)cm, 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的角度为 37.5°±11.6°.统计了按此置管术施行的临床资料2 180例,穿刺成功率为98.85% (2155 例 );穿刺失败率为1.15% (25 例),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主要静脉及其瓣膜的观测,为临床血管疾病的外科及介入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中观测主要静脉瓣膜的数量及形状、静脉特别点外径、静脉特别点的体表位置。结果大隐静脉股段瓣膜均为双瓣型,隐股点处外径(真径)为(5.18±1.25)mm,隐股点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92±0.71)cm;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多为双瓣型,瓣膜附着缘静脉外径(压扁径)为(1.06±0.17)cm,其位置较恒定,距股深静脉入口下缘(1.16±0.66)cm,到隐股点距离为(6.16±1.69)cm;股深静脉注入点下缘至隐股点下缘的距离为(5.00±1.57)cm,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7.84±1.89)cm。结论以上观测结果为临床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内静脉外径左(5.6±1.7)mm,右(6.5±1.0)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114±8)°,右(145±9)°,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中点处,其交点平面以下颈内静脉长度为(2.7±0.5)cm,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分别为2.4、1.4和1.8cm.结论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变异较小.穿刺易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稍外侧进针,插管长度左侧为7.0cm,右侧为6.0cm.  相似文献   

12.
左肾静脉主要属支的影像学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与左睾丸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相关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年男尸70具,分别测量左睾丸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的开口至下腔静脉(左缘)和左肾门的距离,以及左肾上腺静脉与左睾丸静脉两开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左睾丸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35.6±9.1mm,距左肾门26.1±10.1mm。②左肾上腺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29.6±11.8mm,距左肾门31.5±13.6mm。③62.7%的左肾上腺静脉开口于左睾丸静脉内侧,两者相距13.3±7.2mm;23.7%开口于左睾丸静脉外侧,相距8.8±6.6mm;两者相对的占13.6%。结论:两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的距离与肾静脉长度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肾静脉越长,两开口距下腔静脉距离越远、距肾门距离相对越近,但两开口之间的距离与肾静脉长度无关。本文还就调查中出现的变异情况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昌豪 《解剖学杂志》1996,19(2):181-181
静脉穿刺时需准确定出其位置才易成功.文献上对锁骨下穿刺点的选位不一:取锁骨内、中1/3交点,中点,外、中1/3交点,中1/3段,或单线定位.本文首次提出该静脉上、下缘在活体体表上的解剖定位,为选取穿刺区者提供另一依据并累积和补充解剖资料.1 材料和方法 集教学成尸标本53侧:左28,右25;男34.女19.观察静脉上、下缘的毗邻;并测量下列六项(请参阅图解);(1)角胸距 肋锁角至锁骨胸端;(2)静脉直径,(3)静脉外(远)侧段长(宽)度 锁骨下肌下缘到第一肋外侧缘,(4)静锁角 静脉上缘与锁骨下缘间夹角,(5)胸峰距 锁骨胸端至肩峰,(6)锁骨下肌宽锁骨下缘至锁骨下肌下缘;计算静脉上、下缘与锁骨下缘的交点指数(交点至胸锁关节的距离÷胸峰距×100).左右、男女间的均数行x~2检验.  相似文献   

14.
小儿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儿科静脉穿刺抽血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例 (6 0侧 )甲醛固定的小儿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颈外静脉的深度、外径、长度及毗邻关系 ,并与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了对比。结果 :双侧颈外静脉上段的平均深度为 3.6 1± 0 .46 m m,左侧外径为 3.34± 0 .78m m,右侧外径为 3.86± 0 .6 4mm,左侧长度为 35 .6 7± 3.30 mm,右侧长度为 41.6 2± 4.19mm。结论 :小儿浅静脉穿刺抽血应当首选颈外静脉上段 ,次选大隐静脉 ,肘正中静脉基本上不适用于穿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临床经股静脉肝内门 体静脉分流插管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5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双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 ,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从左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为 (3 9 83± 3 87)cm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3 0 9± 0 71x;P <0 0 2 5 ;从右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为(3 8 4 9± 3 60 )cm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3 0 3± 0 67x ;P <0 0 1;左、右侧股静脉与髂外、髂总静脉的夹角分别为 163 2 2°± 5 5 7°和 166 0 0°± 5 10° ,左、右侧髂外、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分别为 14 6 4 4°± 9 0 7°和 15 8 0 0°± 5 2 3°。结论 经右侧股静脉插管较左侧更为有利 ,可根据方程计算出从股静脉穿刺点到肝中静脉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正>头静脉变异较多,但是汇入颈外静脉的较少见。正常情况头静脉应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臂前区,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2]。本文作者在实体解剖实验课上解剖1具女尸标本时,发现1例头静脉走行及注入方式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用常规方法解剖1具女尸,显露上肢皮下组织及浅静脉,见该具女尸左侧头静脉(外径约0.20 mm)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  相似文献   

17.
胃贲门附近静脉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00具尸体上,对贲门附近的静脉进行了观测.胃左静脉以3属支合成者多见(88.0%),其位于脊柱左前方者占89·0%,汇入脾静脉者占55.0%,外科干长2.6±0.9cm,终末部外经3.8±1.1mm。贲门食管支以1支型者最多(89.0%),汇入弓形部者占81.6%,末端距胰上缘2.1±0.9cm。胃右静脉出现率96.0%。胃后静脉出现率87·0%,1支型者92·0%,有76.6%汇入脾静脉中1/3段。  相似文献   

18.
髂内、外静脉的观测及骶外侧静脉与闭孔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部静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实地解剖中发现,这些静脉的解剖与教科书中的记述,颇有差异.故对51具(102侧)成年尸体的內髂、外静脉、骶外侧静脉及闭孔静脉,作了系统观测,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一、髂外静脉长度4.5~15.5cm,平均9.44±0.28cm;上端宽径0.6~2.25cm;平均1.23±0.04cm。髂外静脉内静脉瓣的出现率为40.7±4.86%;其中29.6%只见于右侧,11.1%左右侧均有。均为双叶瓣、瓣的位置距髂总静脉合成点0.4~3.9cm,平均2.2cm。髂外静脉的变异:102例中有2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前方,分成内、外两支,内支与左髂内静脉合成左髂总静脉,外支向上右,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另有一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的前方,先分成两支,继又彼此吻合,形成环状髂外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9例,全麻后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扫描颈内静脉,通过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试穿.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为85%,位于内侧者为15%;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712±0.025)cm;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左右.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或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积累活体资料,给分流脑脊液等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我们观察了汉族6~12岁学生1028人共2056侧颈外静脉。以手指压迫锁骨上缘软组织使颈外静脉怒张于皮下,观察其形态、走向,窦段的形态、位置、数量及投影。受检者为坐位,静脉显影不清者用仰卧头低位校对。 一、儿童下颌角下方至锁骨以上位于皮下的颈外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活体形态(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