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贵州小型猪胃粘膜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成年贵州小型猪胃粘膜5-HT-IR、SS-IR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和形态,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成年贵州小型猪胃粘膜5-HT-IR、SS-IR阳性细胞呈锥形、圆形、卵圆形、梭形等多种形态,主要分布于胃腺的体部和底部,阳性细胞计数以胃窦粘膜最多,胃体次之,贲门处最少。结论贵州小型猪胃粘膜5-HT-IR、SS-IR阳性细胞形态多样,分布密度以胃窦粘膜最多,与大多哺乳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
丽斑麻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淑兰  高欣  王淼  赵文阁  陈辉 《解剖学报》2008,39(5):751-755
目的 研究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h)、胰多肽(PP)和P物质(SP)6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 5 -HT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都有分布,在空肠的分布密度最高.SS细胞在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胃体部分布密度最高.Gas细胞和PP细胞仅分布于胃幽门和小肠,其分布密度高峰均在十二指肠.Gln细胞分布于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并且幽门处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位.在整个消化道中未检测到SP细胞. 结论 5种可检测到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其分布型的特点可能与动物的食性及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系统对9例正常人胃粘膜的内分泌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超微结构下胃泌酸区粘膜可见ECL细胞、EC细胞、X细胞、偶见D细胞;胃窦粘膜可见G细胞、D细胞、EC细胞、P细胞.应用CgA及9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BA法观察胃内分泌细胞及激素的分布,发现胃窦GAST阳性细胞约占胃窦内分泌细胞总数的75%,SS、5-HT、CT、BOM、ACTH阳性细胞在胃窦均可见到;胃体粘膜主要为5-HT、SS阳性细胞,CgA阳性细胞有相当数量在文内所用激素抗体染色中不显色,如ECL细胞.结果提示形态与功能检测相结合将有助于加深对胃内分泌细胞的认识.对胃内分泌细胞进行定量图像测量,为某些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了定量对比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PAP免疫组织比学法和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对60例8~38周胎儿胃肠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的发生进行了研究。这两种细胞最早出现于8~9周胎儿十二指肠上皮中,但在固有膜及肌层未观察到。12周后,D细胞出现在胎儿胃肠全长粘膜,G细胞则只见于胃窦及小肠粘膜。本文还对各时期胎儿胃肠粘膜中D细胞和G细胞的分布、数量,以及二者比例变化等进行了观察。胃窦中G细胞与D细胞一样,基底部伸出突起,可能具有旁分泌功能。除胃底腺外,其余部位的D细胞和G细胞多为开放型细胞。本文对这两种细胞在胎儿胃肠发育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并与成人胃窦和十二指肠上部粘膜中G、D细胞的比例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法对正常 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生长抑素 ( SS)、5 -羟色胺( 5 - HT)及胃泌素 ( Gas)免疫反应 ( IR)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SS- IR细胞于生后 1d已分布于胃肠各段。生后 1d- 4 5 d,胃窦部的 SS- IR细胞随生后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而其余肠道的 SS- IR细胞均以 18d为最多 ;5 - HT- IR细胞在生后发育期间可见于胃肠道各段 ,以十二指肠分布最为密集。生后发育期间的 5 - HT- IR细胞均以 18d数量最多 ;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的 Gas- IR细胞仅见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 ,以18d时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密度最大。胃肠道中 SS-、5 - HT、及 Gas- IR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SS- HT- IR细胞除有突起伸至腔面外 ,尚有突起与邻与细胞接触。结果提示 ,三种 IR细胞在生后继续发生变化 ,表明各种内分泌激素在个体发育期间对机体的进一步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蟾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中华蟾蜍消化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对中华蟾蜍消化道各段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抑素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空肠和胃贲门部其次.回肠和直肠中密度最低.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和肠道各段,胃幽门部和空肠密度较高,食道中无分布.胰高血糖素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以胃幽门部密度最高.肠道只在十二指肠处偶见.胰多肽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见分布.血管活性肠肽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体、胃幽门部、回肠和直肠,以直肠中密度最高.结论:中华蟾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与其摄食习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新生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出生后第5天,胃体部粘膜上皮中出现组胺阳性细胞,此后随着胃体部粘膜的发育,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密集分布于胃体部粘膜下1/3处的上皮内。胃粘膜下层中也可见少量组胺弱阳性细胞。上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多为闭合型,胞体较小,常聚集、环抱壁细胞。结论:小鼠胃体部粘膜中组胺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较G细胞、D细胞、EC细胞晚,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其数量呈显著性增加。位于胃粘膜下1/3处上二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可能为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ECL细胞释放的组胺,有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壁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发生过程。为胚胎学发展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10个月胎儿53例,新生儿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窦粘膜中胃泌素细胞(G),生长抑素细胞(SS)和5-羟色胺细胞(5-HT),计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胎龄5-9个月胎儿胃窦粘膜中G、SS、5-HT细胞迅速增多,以G细胞数目最多,足月胎儿及新生儿G细胞减少。结论胃粘膜三种内分泌细胞随胎龄增多,在胎儿生长发育旺盛期6-8月数目最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消化道4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淑兰  赵文阁  冷超  高欣 《解剖学杂志》2006,29(3):F0003-F0004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P物质(SP)4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中国林蛙消化道内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分布密度为最高,胃体次之,空肠为最低;SS细胞从食管到回肠可见其分布,直肠部未见,其中胃体分布密度为最高,回肠部最低;GAS细胞只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两个部位检测到;而SP细胞在整个消化道内未见其分布。结论:中国林蛙消化道这4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与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同,而且在两栖类各品种间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在同一张切片上利用Karnovsky-Roots(1964)方法,显示胃窦粘膜神经乙酰胆碱酯酶,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胃棗粘膜内分泌细胞(胃泌素细胞),为了解胃粘膜胆碱能神经和G细胞之间的形态关系,挺供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病症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本工作用25只狗在氯醛糖麻醉下进行急性实验。用应变片传感器通过多导生理仪记录胃的运动,观察针刺“人中”穴对胃窦部运动的影响,血浆胃泌素的变化及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荧光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是胃肠道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及胃泌素(Gas)免疫反应(IR)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SS-IR细胞于生后1d已分布于胃肠各段。生后1d-45d,胃窦部的SS-IR细胞随生后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其余肠道的SS-IR细胞均以18d为最多;5-HT-IR细胞在生后发育期间可见于胃肠道各段,以十二指肠分布最为密集  相似文献   

13.
对正常胃体,胃窦大、小弯及浅表性炎症时粘膜固有腺体计数,经统计学处理求得标准单位面积内腺体密度。其结果:胃体37.4±5.4,胃窦大弯37.3±4.0,胃窦小弯33.4±4.3,中度浅表性炎症27.2±3.3,重度浅表性炎症21.6±2.6。以此为依据得到定量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级的标准是:胃窦大、小弯,胃窦小弯中、重度浅表性炎症时,轻度萎缩的腺体密度分别为大于22、19、16、13,重度萎缩时分别为小于10、8、7、5,位于两者之间者为中度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s B,CB)在正常SD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B在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C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在大鼠胃粘膜腺体的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腺体基底部的肠嗜铬细胞呈阴性反应。C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在十二指肠粘膜腺体的所有细胞,包括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阴性。结论 Cb可能在胃和十二指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泌素是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运动的一种重要激素,主要由胃窦部G细胞合成和释放。最近Rehfeld报导在中枢神经系统有胃泌素存在。我们用放射免疫测定了狗中枢神经系统各脑区胃泌素含量,以下丘脑含量最高,因此,胃泌素也是一种脑肠肽。但胃泌素在下丘脑的细胞定位以及作为神经调质是否参与胃运动功能的调节是不清楚的。本工作用免疫组化PAP技术显示下丘脑胃泌素细胞和直接给清醒大鼠下丘脑内注射五肽胃泌素对胃窦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鼠胃窦部胃泌素mRNA和生长抑素mRNA在G、D细胞的转录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大鼠胃窦部G细胞内的胃泌素和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以及它们相应的mRNA。结果显示,大鼠胃窦部的G、D细胞位于幽门腺基部,细胞分布不均,单个或多个在一起;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均匀地分布于胞质内,核内阴性;G/D细胞比值在1.3±0.32~1.55±0.75之间,即G细胞多于D细胞。mRNA信号染色强度细胞间有差异,呈极性分布,多位于核周或核上胞质内。mRNA阳性细胞数在单位面积内少于G、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细胞数,原因可能是由于多聚甲醛的固定对mRNA的降解,降低了mRNA的活性,从而导致某些G、D细胞内mRNA不能被检出。该法具有安全、省时、定位准确等优点,适合一般实验室和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7.
非洲爪蟾消化道的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5-羟色胺(5-HT)抗血清研究非洲爪蟾消化道内的5-HT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并探讨其分布型的成因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非洲爪蟾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分布密度近似呈M形,其中以空肠分布密度最高,胃贲门部次之,食管最低。5-HT细胞的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等,主要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同有膜以及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等。结论:非洲爪蟾消化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2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了人和大鼠胃窦粘膜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和D细胞间的形态联系。先用DAB为显色剂显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然后用TMB-钨酸钠法显示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结果发现人和大鼠胃窦粘膜中部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的内分泌细胞或阳性神经纤维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D细胞)紧密相邻或接触。结果提示:存在于胃窦粘膜内分泌细胞或神经纤维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  相似文献   

19.
鹅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鹅胃肠各段的内分泌细胞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腺胃显示有较多促胃泌素释放肽和生长抑素细胞。肌胃有较多促胃泌素释放肽、生长抑素和胃泌素细胞,少量胰多肽细胞。幽门部有大量的生长抑素细胞,密集的胃泌素细胞,偶见胰多肽细胞。小肠内有胃泌素、胰多肽和生长抑素细胞,细胞类型和数量由前段向后段逐渐减少。未检出胃动素和抑胃肽细胞。  相似文献   

20.
赛庚啶对大鼠胃窦粘膜G、D细胞影响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傅文玉李如江李锋杰黄岩(潍坊医学院组胚教研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了赛庚啶(cyproheptadine,CPH)对大鼠胃窦粘膜胃泌素细胞(G细胞)和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