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星云  李焱 《药品评价》2013,(21):8-10,44
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平衡一旦被打破.形成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引起肥胖、慢性炎症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苏本利 《药品评价》2013,(21):22-25
肥胖、糖尿病已呈流行趋势。高热量、高脂肪餐、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糖尿病主要的环境因素。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除了可以增加体重之外.还可导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慢性低活度炎症状态、胰岛素抵。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是连接环境因素和糖尿病发病之间的桥梁。肥胖及糖尿病具有特征性的肠道菌群特征.节食、代谢手术、减肥除了改善慢性低活度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之外,同时伴随相应的肠道菌群改变。通过促菌生、益生元、合生元可显著改善肠道菌群,伴随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慢性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状态改善。除此之外,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还将有助于发现糖尿病治疗新途径及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和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不同,其中肠道菌群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机制对2型糖尿病起到预防和改善作用。这一新兴的学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不但有助于阐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将为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许建慧  邹大进 《药品评价》2013,(21):15-17,21
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现就其关系作用作一综述.以期能为解释肥胖病因和治疗肥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而我国又是糖尿病高发国,不管在生活上还是经济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病因复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肥胖、运动等都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人体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下列问题做一综述:菌群失调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与内毒素、禁食诱导脂肪因子和胆汁酸代谢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和正常人群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差异,探讨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在T2DM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代谢组学、16S rRNA测序手段分别对T2DM患者中的血清胆汁酸含量及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及分析,结合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明确胆汁酸-肠道菌群在T2DM中的代谢对话关系。结果 血清胆汁酸含量和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在T2DM患者与正常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正常人群相比,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的含量在T2DM患者中显著降低;T2DM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属、普拉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而狄氏副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艾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甘氨熊脱氧胆酸与狄氏副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呈正相关,与克雷伯氏菌属呈负相关。结论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必要因素,在T2DM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茵群的影响。方法采集已服用黄连素及未服用黄连素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已服用黄连素治疗23例,未服用黄连素治疗47例)的大便,使用涂片染色镜检方法对采集的大便进行观察、涂片、染色及直接镜检计数,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可能影响;观察2组患者大便形状及临床表现。结果服用黄连素治疗组患者肠道细菌数和球杆比分别为59560±855和1.03±0.4,未服用黄连素组患者茵落数和球杆比分别为60490±919和1.04±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便的物理性状两者亦无明显性差异。临床观察服用黄连素组偶见一过性大便次数增多、腹胀病例,未见发热,未作处理自愈。结论黄连素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茵群无明显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代谢性疾病是一系列机体代谢异常疾病的总称, 包括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等。人类肠道中有数以百亿的细菌, 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与人类宿主相互作用, 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宿主的代谢健康密切相关, 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各种常见的代谢疾病, 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心肺代谢疾病、营养不良等。本文讨论了肠道菌群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致病机制, 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徐焱成  吴玉文 《天津医药》2019,47(6):667-672
摘要: 近年来,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认识的深入, 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在调节免疫及代谢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逐渐被大家认识。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关注肠道菌群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也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从食物难以消化的成分中获取能量, 从而影响人体的能量平衡和代谢。人们通过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揭示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 丰度等, 并在动物体内进行验证, 明确和糖尿病相关的细菌功能。肠道菌群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新突破口。关于2型糖尿病 (T2DM) 及1 型糖尿病 (T1DM) 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多, 但妊娠期糖尿病 (GDM) 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 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BS可能与肠道菌群谱的改变有关。本文就IBS患者存在的结肠菌群失衡、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它们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干预肠道菌群失衡等的治疗手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对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等造成影响。研究表明,用益生菌或其发酵产品干预后,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高血压状态也得以改善。关于益生菌降压的机制,有产生肽类等降压物质,改善血管氧化和炎症水平,短链脂肪酸的作用,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等。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的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指征,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将会成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摄入、肠道菌群失调、酒精性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菌群紊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进行概述,为菌群失调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焱  梁绮君 《药品评价》2012,9(16):13-15
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和健康问题。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人体肠道菌群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为定植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正常成人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 species of microbes reside in the human gut, umbering~1014 microbes. As the invisible organ of human beings, gut microbiota can usually participate in drug metabolism by producing specific enzymes, such as reductase and hydrolytic enzyme, thu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toxic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At least 30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rug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ubstrates of gut microbes-derived enzyme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rug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tact with the distal gut with the help of improved release systems or poor solubility/permeability, more drugs are expected to be found to be metabolized through the gut flora. By collecting examples of intestinal flora participating in the metabolism of synthetic drug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ne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to study drug metabolism by intestinal flora. Noticeably,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intestinal flora vari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can be affected by some drug administration (such as antibiotics) 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cute plateau hypoxia). This seems to suggest that intestinal flora could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 new drug target to affect the efficacy of drugs which can be metabolized by Intestinal flora. Accordingly,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intestinal flora on drug metabolism and clarifying the drug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rational clinical use, individualized use,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and promoting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后续以肠道菌为靶点的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方法 查阅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抑郁症方面的3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分类总结,从肠道菌群的门、科、属水平的角度探讨了抑郁状态下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肠道菌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总结现有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进行药物研发治疗的可行性。结果 肠道菌紊乱与抑郁症之间相互作用,现有益生菌等生物制剂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病理状态下的紊乱对抑郁症治疗起到缓解作用。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以肠道菌为靶点的相关药物研发治疗,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是人体健康和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影响大脑功能和某些关联行为。最新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AD关系密切,两者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以及迷走神经途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关系网。许多文献报道,通过益生菌或中药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状态,改善AD症状。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中药与AD的相互作用,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个性化中药制剂,能够为A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22,(1):140-145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与抗高血压药物效果反应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与常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