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突变情况,为临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的542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PCR-RDB法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情况。结果本研究中542例CHB患者,共检出B基因型450例(83.0%,450/542),C基因型68例(12.6%,68/542),检出BC基因型、BD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分别为13(2.4%,13/542)、8(1.5%,8/542)、3(0.6%,3/542)。同时,检出184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耐药检出率为33.9%(184/542),其中B基因型151例,耐药检出率为33.6%(151/450),C基因型22例,耐药检出率为32.4%(22/68),B、C基因型在耐药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结果显示,HBV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4种药均具有耐药性,发生耐药突变例数分别为152(82.6%)、151(82.1%)、50(27.2%)和27(14.7%),同时检出20种耐药突变模式,单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突变检出率最高(33.7%,62/184),多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rt180 M突变检出率最高(22.3%,41/184)。结论江西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主要以B、C基因型为主,核苷(酸)类似物相关HBV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样,且耐药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耐药位点和基因型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多重LDR和PCR原理,在乙肝病毒基因相关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检测突变位点和基因型。结果 156例临床样本中,B型占60.90%(95/156),C型占37.20%(58/156),非B非C型占1.90%(3/156)。此外共检出56例样本存在突变,其中拉米夫定耐药突变41例。结论本研究显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主要在rtM204I/V和rtL180M,阿德福韦以rtN236T/rtA181V为主;恩替卡韦一般联合拉米夫定耐药,并且发生耐药突变以B型为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和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提取患者血液标本中的HBV DNA,利用ABI 3730型遗传分析仪对DNA进行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实施序列比对,分析HBV DNA的基因型和P区耐药突变的情况。结果检出HBV基因型为B型者136例,占60.71%;为C型者62例,占27.68%。二者比例均高于D型、B+C型及未分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明确出现耐药突变,其中B基因型对于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的耐药率分别为18.38%与9.56%,与C基因型对于二者的耐药率16.13%与9.6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患者M204V、M204I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8.60%、17.54%,C基因型患者则分别为28.57%与38.10%,两种基因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型基因突变患者间YMDD突变(M204V、M204I)及非YMDD突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及C基因型分别与M204V及M204I两种突变均呈正相关。结论十堰地区HBV的基因型主要是B型及C型,发生的HBV耐药突变则以M204I和M204V为主,在临床治疗时应按照基因分型以及耐药突变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P区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58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少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区耐药基因和基因型,同时观察三种主要突变模式与ALT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158例CHB患者检出B基因型42例(26.58%),C基因型116例(73.42%)。131例发生P区不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82.91%。共检出11个HBV突变位点,主要突变位点是M204I,L180M,M204V,A181V和A181T,耐药频率依次为41.14%,37.34%,22.15%,11.39%和10.13%,11个突变位点有21种突变模式。拉米夫定(LAM)耐药相关突变中以L180M和M204V合并出现为主,其次以M204I单独出现; 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相关突变中以A181V为主; 恩替卡韦(ETV)耐药率较低。结论 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和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 耐药突变主要集中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而恩替卡韦耐药率较低。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毒耐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LAM)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后,HBVP区基因突变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116例临床诊断为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P区基因序列测定。结果116例临床诊断为LAM耐药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为(5.34±1.21)log10拷贝/mL,ALT为(135±89)U/L,60.7%(70/116)的患者出现ALT升高。116例患者均出现基因耐药突变,共有7种突变模式,94.8%(110/116)发生YMDD基序突变,其中单纯YMDD突变占22.4%(26/116),YMDD联合rtLl80M突变占72.4%(84/116),5.2%(6/116)发生单纯rtLl80M突变。rtM204V联合rtLl80M突变的发生率为87.5%(56/64),rtM204I联合rtLl80M突变的发生率为69.4%(50/7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4)。LAM耐药时,4种突变类型即rtM204I、rtLl80M+rtM204V、rtLl80M+rtM2041和rtLl80M+r[IⅥ204V/I患者血清HBeAg、HBVDNA、ALT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3,O.72,0.82。结论YMDD基序突变是LAM耐药后HBVP区基因突变的主要模式,rtM204V多以联合rtLl80M突变的形式存在,LAM耐药后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以及病毒复制水平可能与HBVP区突变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突变基因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44例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采用PCR和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基因。结果 3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B型179例,占52.03%;C型136例,占39.53%;D型4例,占1.16%;B、C混合型14例,占4.07%;B、D混合型2例,占0.58%;其他型9例,占2.62%。不同HBV基因型的HBV DNA载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例数分别是95、49、20和84例,敏感例数分别是249、295、324和260例。突变基因型以rt181T最多,且多见于C基因型(110例)。结论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 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疗效和选择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耐药情况,了解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152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高危患者血清,采用硅胶柱体法提取HBV核酸,用PCR技术扩增DNA,使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结果。结果1152例CHB患者中,检测出基因突变患者271例,突变率为23.52%(271/1152);271例基因突变患者中,rt204突变率为14.67%,rt180位点突变率为12.07%,rt236位点突变率为7.38%,rt181位点突变率为7.64%,rt184位点突变率为2.43%,rt202位点突变率为0.95%,rt250位点突变率为1.48%;LAM总耐药率为19.62%(226/1152),ADV总耐药率为9.46%(109/1152),ETV总耐药率为18.58%。结论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存在较高的耐药基因突变率,定时监测CHB患者体内是否出现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判断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分析未治和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及其核酸类似物耐药突变位点的模式特征,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74例未治和66例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未治患者与经治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均以B型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患者HBV C型的比例低于经治患者(P<0.05),B+C和B+D型的比例则高于经治患者(P<0.05).未治患者同样存在耐药基因突变:尽管其B型和C型HBV的耐药突变比例均低于经治患者(P<0.05),但其B+D型HBV的耐药突变比例高于经治患者(P<0.05),且以236T单基因突变为主;经治组患者HBV耐药突变单位点180M、204V和204I例数均高于未治组,而且经治组患者比未治组患者有更多的多位点耐药突变(P<0.05). 结论 HBV B基因型是本研究主要的基因型.未治患者亦存在耐药基因耐药突变,以B+D型HBV的耐药基因突变和236T单基因突变为特征;与未治患者相比,经治患者有更多的单基因位点和多基因位点的突变.未治和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应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NAs耐药突变发生,以便及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根据HBV基因组DNA序列差异〉8%为判断标准,HBV被分为A-G八个基因型,而且其分布有地域性差异。基因型是影响病毒复制,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病毒变异的重要因素,基因型且与疾病的预后、治疗药物的选择等均有一定关系。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T、多引物对巢式PCR技术和DNA序列分析,分别测定142例慢性乙肝患血清中HBV DNA的病毒载量、乙肝病毒的基因型以及其前C区(G1896A)突变,旨在探讨浙江部分地区的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基因型之间的病毒及前C区的突变的差异。为以后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打下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和P区耐药突变模式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HBV-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以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及P区耐药突变位点,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检出HBV基因型B型135例(61.6%)、C型61例(27.9%)、D型2例(0.9%)、B+C混合型3例(1.4%)、B+F+G混合型1例(0.4%)、未分型17例(7.8%)。对202例分出基因型的标本进行耐药突变检测,其中76例发生耐药突变,突变位点以M204I(42.9%)、M204V(22.1%)、L180M(27.3%)多见。YMDD突变的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YMDD突变类型中的M204V和M204I在B、C基因型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HBV耐药突变以M204I、M204V、L180M多见,临床医生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相关生化指标和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芯片技术,对216例HBV感染患者进行HBV基因型分型检测,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和肝功能指标。结果216例患者中,HBV‐B型138例(占63.89%,138/216),HBV‐C型68例(占31.48%,68/216),HBV‐B+HBV‐C型混合感染8例(占3.70%,8/216),HBV‐D型2例(占0.93%,2/216)。各基因型HBV感染者之间比较,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患者HBV感染以HBV‐B型为主,HBV‐C型次之。  相似文献   

12.
杨彦麟  肖萍  高鹏  王立明  魏喜生  何强  周萍  李俊峰 《临床荟萃》2012,27(21):1852-1855
目的 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耐药位点的分布,了解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HBV耐药情况的发生,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曾经单用过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患者,再次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3例,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73例中14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基因型检出率80.8%(59/73);其余59例标本检测到了基因型,其中B型11例(18.6%)、C型43例(72.9%)、非B非C型5例(8.5%).治疗1年的59例标本中有9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为15.3%,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2例(18.2%),C基因型中检出7例(16.3%),非B非C型基因型中未检出;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6,P>0.05).治疗2年的5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检测到了耐药位点,耐药发生率40.7%,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4例(36.4%),C基因型中检出18例(41.9%),非B非C型基因型中检出2例(3.3%);各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6.578,P>0.05).治疗2年后在24例耐药患者中发生相关阿德福韦酯耐药率33.3%(8/24),发生相关拉米夫定耐药率58.3%(14/24),发生联合耐药率8.3%(2/24).结论 兰州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分布为主,其次是B型,还有其他基因型存在;不同基因型耐药发生概率相近,突变概率与基因型无关.对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再次使用两者联合治疗,亦有较高的耐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HBV基因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的特点。方法套式PCR扩增HBVDNAS基因后作序列分析。结果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1例(2%),C基因型43例(86%),BC混合基因型6例(12%);各基因型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B、BC混合基因型S基因第139位、140位、146位、167位、170位、176位、191位、248位、254位、328位、337位、377位核苷酸与C基因型S基因第145位、157位、203位核苷酸各有聚集性改变,其中139与140位、145与146位有联合改变,并导致相应氨基酸的置换。结论无锡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多见于C、BC混合基因型,C、B、BC基因型核苷酸呈多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临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256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HBV-M、肝功能等,并对其与性别、年龄、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56例CHB患者B基因型84例(32.81%),C基因型148例,B+C混合型24例.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χ2=17.66,P<0.01);B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76.19%,显著低于C基因型血清HBeAg阳性率86.49%(χ2=3.981,P<0.05);C基因型患者的ALT、AST及TBIL均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中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7.56%和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P<0.05;χ2=16.00,P<0.01);C基因型平均年龄(32.38±13.90)岁,明显高于B基因型平均年龄(28.95±10.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P<0.01).结论 该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HBV)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05例HBV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观察HBV基因分型特点及针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情况,并结合受试者荧光定量PCR病毒载量、血清HBV标志物及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HBV病毒携带者C型63例(60.0%),B型、C型混合型16例(15.2%),B型26例(24.8%),各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DNA载量对数值、HBe Ag阳性率与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结果显示炎症分期G3~G4期、纤维化分级S3~S4级C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占比重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耐药突变28例(26.67%);204I居多,占11.4%,180M+204V+204I突变共7例,占6.67%。临床耐药种类表现为拉米夫定耐药26例,阿德福韦耐药2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乙肝病毒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君  袁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393-1394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六种主要基因型的分析,并探讨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提取200例北京同仁医院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核酸,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进行基因分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结果B型占26%、C型64%、BC复合型10%;C型的HBeAg阳性率显著性高于B型,在不同的基因型中HBs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北方人群中C型占优势,且C型HBV不易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耐药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他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以3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及基因分型。收集患者血清 HBV DNA 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性别、年龄、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HBV 基因型以 B 型(267例)为主,其次为 C 型(81例)、D 型(1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1患者中完全野生型269例,未用药的47例患者均未见耐药突变。耐药位点突变以204及180/204位点突变为主。耐药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 HBV DNA 载量、病毒基因型、ALT 水平及 HBeAg 无明显相关性(P >0.05);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突变率越大(P <0.05);180位点突变与204位点突变有一定相关性(P <0.05)。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可有效检测 HBV 基因型及突变位点,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门诊及住院819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乙肝病毒 DNA 水平。结果819例 HBsAg 阳性患者中 HBV-DNA 阳性数357例,占43.59%;HBeAg(+)占90.11%;在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和 HBV 载量上,以 HBsAg、HBeAg、HBcAb 和 HBsAg、HBeAb、HBcAb 阳性数最多,占全部的88.52%;HBV 基因分型中有 B 型、C 型、BC 混合型和未分型4种,HBV DNA 对数水平分别为7.187±1.668、7.184±1.558、7.208±1.447、7.313±1.505,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中 HBV 基因以 C 型为主,其中血清标志物HBeAg 和 HBV DNA 病毒载量相关性紧密,感染的 HBV 基因型和 HBV 载量之间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