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寻找快速测定药物过量患者苯二氮类药物 (BZDs)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对149例急诊疑为药物过量患者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BZDs血药浓度。结果 :104例血中测出BZDs ,且不同种类的BZDs血药浓度高低不一。结论 :以本法测定BZDs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其浓度高低与患者病情的轻重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女性住院患者苯二氮革类药物(BZD)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调查表,对在院49例女性住院患者BZD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同期的130例男性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使用BZD为179人,占44.97%;两组在疾病类型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用药原因方面,女性患者以改善睡眠为多,男性患者以抗焦虑为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两组住院患者BZD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BZD的用药剂量及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快速测定药物过量患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对149例急诊疑为药物过量患,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BZDs血药浓度。结果:104例血中测出BZDs,且不同种类的BZDs血药浓度高低不一。结论:以本法测定BZDs血药浓度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浓度高低与患病情的轻重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1 2月~2000年1 2月应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安易醒治疗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35例,与1998年~1999年收治同类药物急性中毒40例常规治疗作比较,观察安易醒对该类药物中毒的催醒时间及副作用,探讨安易醒在抢救急性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时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媛  乐咏池  陈安清 《医药导报》2004,23(6):0406-0406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苯二氮类药物中毒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静脉用氟马西尼,对照组30例静脉用醒脑静,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吸氧等一般治疗,并观察患者神志变化、记录催醒时间。结果:治疗组催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保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成了发展中国家极其严峻和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用药,更是老年人保健的重中之重。尽管老年人睡眠需求少,但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必需的。很多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协助睡眠,其中苯二氮草类药物(BZD)是经常使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儿童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的治疗过程以及3个月随访资料。结果:25例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的儿童全部治愈出院,出院3个月内没有发现后遗症。结论:对于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患儿应及时清除胃肠道药物,给予特效解毒剂,并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和阿普唑仑5种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为例,综述了近年来这5种BZ的药剂学进展,介绍了这几种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同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该类药物的制剂学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4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苯二氮草类药物(BDZ)使用情况。方法:填写BDZ使用监测表,对58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BDZ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使用BDZ占23.9%,其中发生依赖为32.1%。BDZ用于镇静催眠占82.9%;使用种类以氯硝安定为多,占74.3%;BDZ合并抗精神病药物(APD)以利培酮为多,占25.7%。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BDZ的用药剂量及用药原因是合理的,但不宜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苯二氮类药物中毒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静脉用氟马西尼,对照组30例静脉用醒脑静,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吸氧等一般治疗,并观察患者神志变化、记录催醒时间.结果:治疗组催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道 患者,男,50岁,2年前确诊为"左肺鳞癌并多发骨转移",给紫杉醇联合顺铂6周期、单药吉西他滨6周期等方案化疗,疼痛缓解.1年前因干咳查胸部CT示:左肺占位较前增大并双肺转移,给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4周期,干咳缓解.2010年9月28日骨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闭塞,远程见软组织密度影,远程肺不张,双肺多发结节,纵膈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胸椎及肋骨多种骨质破坏.为进一步治疗于2010年10月8日入院.  相似文献   

12.
替格瑞洛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速和作用可逆的特点,ACS(AcuteCoronarySyndromes)患者不论接受PCI术后或仅接受替格瑞洛保守治疗,与氯吡格雷相比,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且未见出血风险增加。但该药可使部分ACS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与心动过缓,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本文就1例替格瑞洛导致ACS患者呼吸困难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药师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强化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011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情况,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及我院报告和监测的应对措施,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关联性评价原则和要点。结果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明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重要性。结论通过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学习,明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1例45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女性患者,服用甲巯咪唑半个月后出现神志不清,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0.97 mmol/L,胰岛素浓度156 mIU/L,C肽浓度15.4 ng/mL,4 h血糖2.69 mmol/L,胰岛素浓度156 mIU/L, C肽浓度14.2 ng/mL ,诊为甲巯咪唑导致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输注葡萄糖后症状缓解。提示临床应用该药时应关注该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院临床使用头孢曲松钠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引发的38例ADR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头孢曲松钠引发的ADR主要造成对皮肤及消化系统损害;大都在30min内发生;停药或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率达94.7%。结论医护人员要重视头孢曲松钠引起的ADR,临床中合理使用头孢曲松钠,同时加强相关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DCA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建立一个可控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其全面的工作质量.方法:应用经典的戴明环(PDCA)管理方法,使ADR监测工作程序化.结果:通过PDCA循环制定ADR监测标准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考核其工作绩效,从而使其得到临床初步认可.结论:PDCA管理可用于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含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关键词检索1991-2010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其所导致的药害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事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肝脏、肾脏、皮肤及其附件、血液系统等。结论:在选用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时要注意安全,以避免其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ADR)作为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基于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与人力资源的关联度分析,以及对药品安全人力资源的状况分析,提出了提高药品安全人力资源质量的策略: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科学装备和规范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 患者,女,60岁,既往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因反复低热40余天、伴咳嗽1月余并加重,于2011年8月18日来我院就诊.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双肺CT等诊断为肺炎(右)、肺脓肿(右)、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痰培养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对常用含酶抑制剂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参照药敏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哌拉西林钠 - 舒巴坦钠(力可多,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批号:101109)3.75 g + 生理盐水100 mL,tid,静脉滴注;阿米卡星0.4 g + 生理盐水250 mL,qd,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20.
我院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的45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1例ADR报告共涉及16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5.18%);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33.26%),其次是消化系统药(14.41%)、营养药(9.98%)、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7.32%);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25.0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