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氧合血红蛋白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合血红蛋白(OxyH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氧合血红蛋白共孵育,以MTT法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将氧合血红蛋白与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仪和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氧合血红蛋白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能显著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OxyHb能够明显抑制原代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引起凋亡,提示SAH后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发生CV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大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①对照组:枕大池注人生理盐水;②SAH组;③SAH+二甲基亚砜(DMSO)组:④SAH+Z—DEVD—FMK(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2次注血后第5天采用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留取基底动脉标本。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分别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并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CVS。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Z—DEVD—FMK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降低(P〈0.05)。TUNEL染色示SAH+Z—DEVD—FMK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程度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减轻(P〈0.01)。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测定结果提示SAH组及SAH+DMSO组较对照组显著性缩小(P〈0.01),而SAH+Z—DEVD—FMK组较SAH组及SAH+DMSO组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Z—DEVD—FMK能减少兔SAH模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并减轻CVS。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大白兔SAH模型,24h后经侧脑室穿刺置管,治疗1组注入1.25mg r-SK,闭管6h后开放引流,6h后再次注射、闭管、引流,如此反复3次;治疗2组一次性注入r-SK3.75mg;SAH组注入生理盐水1ml,方法同治疗1组;给药后6h、12h和1d、3d、5d、7d经各引流管引流的脑脊液(CSF)用于检测氧合血红蛋白(OxyHb)含量;制模前及制模后7d分别进行基底动脉(BA)造影,计算口径比,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CSF中OxyHb含量SAH组逐渐上升,治疗1组、2组逐渐下降,注药后1~7d治疗1组、2组OxyHb含量较SAH组明显下降(P〈0.05~0.01);第7d治疗1组OxyHb含量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2)SAH组BA管径明显缩小,呈重度痉挛;治疗1组、2组管径无明显变化。(3)组织学检查发现SAH组脑底表面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血管周围有血凝块,BA内膜皱缩;治疗1组脑底无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血凝块,BA未见病理改变;治疗2组脑底有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血凝块,BA内膜轻度皱缩。结论侧脑室短期、少量反复注射r-SK并CSF引流可预防SAH后CV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身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早期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对照组;③SAn组;④SAH+安慰剂组;④SAH+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组。采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注血后48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的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rHuEPO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少(P〈0.05);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P〈0.05);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增大(P〈0.01),但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全身使用rHuEPO能减少兔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含量。并部分缓解CVS,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兔痉挛脑血管中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兔脑血管痉挛(CVS)后基底动脉p-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 ①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家兔CVS模型。②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兔基底动脉血管壁组织病理改变、p-jnk的表达及使用SP600125干预后对上述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SAH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炎症细胞浸润等,以SAH后7d时为最重,10d时逐渐缓解;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血管变化明显减轻。②SAH组p-jnk在SAH后7d时表达最为明显,10d表达稍减少,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p-jnk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①原癌基因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是参与形成CVS机制之一。②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调控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CV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糖尿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Dase-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n=7)、糖尿病SAH组(n=7)和醒脑静治疗组(n=7);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SAH模型。SAH后48h取海马组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spase-3、Bax及Bcl-2的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它们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相比,糖尿病SAH组和醒脑静治疗组其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醒脑静治疗组caspase-3和Bax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糖尿病SAH组大鼠(P〈0.05),而Bcl-2mRNA表达水平却明显高于糖尿病SAH组(P〈0.05)。它们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基本相符。结论醒脑静抑制糖尿病SAH大鼠海马组织促凋亡相关因子表达,而促进抗凋亡相关因子表达,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阐明SAH后CVS及其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机制。方法 TUNEL、RT-PCR检测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ICE及Bcl-XL在脑神经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结果 TUNEL检测发现对照组大脑皮层偶见散在凋亡神经细胞,SAH后30min海马、皮层、及基底节区均可见凋亡细胞开始出现,SAH后3d,凋亡细胞开始增多,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亦可见凋亡细胞开始出现,SAH后7d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达高峰SAH后30min、3d、7d ICE mRNA在脑神经组织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cl-XL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SAH后CVS可诱导脑神经组织发生细胞凋亡,这种凋亡改变与凋亡调控基因ICE及Bcl-XL在脑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不同剂量特异性钾离子通道激活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①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②SAH组;③SAH+小剂量钾离子通道激活剂Cromakalin组(0.1mg/kg);④SAH+大剂量Cromakalin组(0.3mg/kg)。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1h后开始静脉输注Cromakalin,每12h给药1次,共4次。注血后48h采用灌注固定法处死动物动物,留取基底动脉标本,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来评价CVS的程度。结果 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测定的结果提示SAH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而SAH+小剂量Cromakalin组及SAH+大剂量Cromakalin组均较SAH组痉挛明显改善(P〈0.05)。结论 早期使用特异性钾离子通道激活剂Cromakalin能改善兔SAH模型的基底动脉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兔的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模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HTEB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防作用。方法用切开置管法制备HTEB模型的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对照组(单纯SAH)和实验组(HTEB+SAH)。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血法(0.5ml/kg)制成兔SAH模型。1d后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兔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实验组的基底动脉Vm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光镜下,对照组基底动脉管壁收缩、管腔变窄,实验组变化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HTEB可以减轻兔SAH后急性CVS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穿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腰穿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特异性抑制剂两维来司钠(ONO-5046)在小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TBI+ONO-5046低剂量组(30 mg/kg)以及TBI+ ONO-5046高剂量组(50 mg/kg),所有小鼠均于致伤后24h处死,分别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Westem blot检测挫伤灶周围皮层caspase3、bcl-2、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结果 TBI后损伤灶周围皮层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bc1-xl的mRNA表达水平有轻度升高;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施加ONO-5046治疗后,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bcl-xl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其中50 mg/kg剂量组阳性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 ONO-5046能够明显抑制TBI后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并且促进bcl-2、bcl-xl的表达,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TBI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ho激酶、氧合血红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与浓度及其在脑血管痉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第1、3、7、10、14 d脑脊液标本,RT-PCR方法检测Rho激酶mRNA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采用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出血后第3 d脑脊液中Rho激酶表达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在出血后第7 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Rho激酶的表达与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有关,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oxyhemoglobin(OxyHb)can induce brain cell apoptosis in viv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nerve growth factor(NGF)on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al Bcl-2 and Bax expression in mice with OxyHb-induc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ESIGN,TIME AND SETTING:A completely randomized grouping,controlled anim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for Biomedicine,College of Medicin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between February and April 2005.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RAIL对H4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TRAIL对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用MTT法检测e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对TRAIL凋亡诱导作用的抑制情况。结果TRAIL作用后镜下可见到H4细胞凋亡的典型表现;在流式细胞仪检测PI荧光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H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zIETD—fmk能显著抑制TRAIL对H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TRAIL可有效的诱导H4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easpase-8在H4瘤细胞的凋亡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TRAIL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系统而诱发H4瘤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促凋亡因子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在r-HuEPO抗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点用末端标记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XIAP和Smac/DIABLO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后打击周边区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沪〈0.01),XIAP和Smac/DIABL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HuEPO治疗组XIAP的表达在2—72h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mac/DIABLO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在6h至7d时间点显著下降(尸〈0.05)。结论r—HuEPO可能通过促进XIAP的表达和抑制Smac/DIABLO的表达减少颅脑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毒类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SY5Y)细胞的作用及γ-干扰素(IFN-γ)对其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FN-γ作用前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毒类药物[阿霉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IFN-γ联合细胞毒类药物对SY5Y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8相对活性。结果SY5Y细胞不表达Caspase8,经IFN-γ作用后Caspase8mRNA表达明显增加。SY5Y细胞对阿霉素相对敏感,对TNF-α和TRAIL不敏感;经IFN-γ预处理后,表达Caspase8的SY5Y细胞对三种细胞毒类药物的诱导凋亡作用敏感并伴随Caspase8活性增高,此作用可被Caspase8抑制剂所阻断。结论IFN-γ通过上调Caspase8表达而增强细胞毒类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华蟾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AO/EB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Bcl-2与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华蟾素(1μg/ml、10μg/ml)对细胞株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沆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峰,Go/G。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华蟾素作用后可使Bcl-2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结论华蟾素可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周期进程,诱导Bcl-2及Caspase8差异性表达,且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croRNA-143-3p(miR-143-3p)对缺糖缺氧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缺糖缺氧(OGD)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培养组和OGD组,qRT-PCR检测各组不同时间rBMECs中miR-143-3p的相对表达水平; 干扰rBMECs中miR-143-3p表达的实验将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OGD组、NC inhibitor+OGD组和miR-143-3p inhibitor+OGD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3-3p相对表达水平; 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培养组比较,OGD组OGD处理2、4、6、8和10 h后rBMECs中miR-143-3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转染miR-143-3p inhibitor能够显著降低OGD条件下rBMECs中miR-143-3p相对表达水平; 与正常培养组比较,OGD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周期转化能力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 与NC inhibitor+OGD组比较,miR-143-3p inhibitor+OGD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周期转化能力显著增强,而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OGD处理显著抑制rBMECs的增殖、周期转化、促进凋亡; 干扰miR-143-3p表达对OGD条件下的rBMEC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氧合血红蛋白(OxyHb)诱导的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探讨OxyHb诱导细胞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蛛网膜下腔注射OxyHb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NGF,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P75NTR和TrkA表达的情况.结果 注射OxyHb后出现神经细胞凋亡,Bcl-2表达降低,Bax和P75NTR表达增加,在NGF给药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Bcl-2表达增加.而Bax和P75NTR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 小鼠局部脑组织蛛网膜下腔注射OxyHb可引起小鼠神经细胞发生凋亡,Bax和P75NTR表达增加可能是诱导凋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静脉注射NGF可以抑制OxyHb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增加Be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P75NTR表达水平以实现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