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亚微乳处方中乳化剂及油相因素对其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分散和高压均质乳化工艺制备亚微乳,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处方中乳化剂与油相对亚微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以平均粒径、D50值、D99值及ζ电位为指标,考察不同处方中亚微乳灭菌前后的物理稳定性,并留样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结果 泊洛沙姆188与中链油相互配伍不能得到性质稳定的亚微乳,且单独以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的各处方制剂长期放置后平均粒径明显增大;聚乙二醇硬脂酸酯( HS15)与各油相结合制得的亚微乳均较稳定,长期放置后各项指标基本不变;聚山梨酯80与大豆油-中链油(1∶1)混合油或大豆油配伍制成的亚微乳在灭菌后产生较大粒径的乳滴,而与中链油相配伍可制得粒径较小且均匀分散的体系;蛋磷脂E80单独作为亚微乳乳化剂,乳化效果欠佳.结论 大豆油、中链油及混合油与不同性质的乳化剂相互作用可共同影响亚微乳的粒径,但不同制剂的处方对亚微乳ζ电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玉娜  刘青  何艳萍  高婷  陈晶 《医药导报》2022,(11):1660-1665
目的 制备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肉豆蔻异丙酯(IPM)为油相,分别以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35)和丙三醇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温敏凝胶基质,制备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并对微乳及凝胶的性状、粒径、流变学性质、体外释放特性等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微乳-原位凝胶处方中凝胶基质组成为P407 100 mg·mL-1,P188 20 mg·mL-1,凝胶平均粒径(23.23±0.29)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复方紫草微乳-原位凝胶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性,药物释放由凝胶溶蚀决定。结论 复方紫草阴道用微乳-原位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大豆油为药物载体及乳滴基本成分,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制备苯丁酸氮芥钠亚微乳,考察水相pH,油酸,吐温-80等因素对药物包封率、粒径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粗乳,磷酸调节粗乳外水相pH值,高压均质法制备亚微乳,密封高温高压灭菌得最终产品。激光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乳滴粒径,酸度计测定乳剂的pH,考察两个时间段的储存期后的乳滴粒径、ζ电位和乳剂pH的变化。低温高速离心分离油水两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相及全乳的药物含量并得到包封率,正渗透膜透析法考察乳剂中苯丁酸氮芥钠在pH7.4的磷酸缓冲盐中的释放行为并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粗乳pH值越低,苯丁酸氮芥钠在最终产品乳滴中的包封率越高,油酸和Tween-80有助于包封率和ζ电位绝对值的提高。所得乳剂在储存30、60 d后,均出现pH降低的现象。油酸防止了粒径的增长和ζ电位绝对值的降低,Tween-80未有此作用。药物有明显的突释相,突释相过后呈现缓释相,包封率越低突释率越高。药物的释放符合Freundlich方程。结论调节合适的pH,选用合适的助乳化剂,有助于得到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呈现特定缓释行为的苯丁酸氮芥钠乳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含阿拉伯胶的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考察其体内外性能。方法:以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部分代替合成非离子型乳化剂聚山梨酯80制备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评价两种自微乳的自乳化速率、微乳形态、粒径分布和释放度;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对两种自微乳的吸收动力学进行体内评价。结果:与合成乳化剂自微乳相比,天然乳化剂自微乳的自乳化速率基本相同,微乳乳滴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有所变大,体外释放速度略有降低,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在体肠吸收的促进效果更好。结论:用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部分代替合成乳化剂所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可保持自微乳原有的体内外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糖皮质激素微球,探讨工艺条件对成球的影响,并测定微球粒径及体外药物溶出度、药物释放时间等性质.方法:以胶原、壳聚糖、明胶等3种天然生物高分子作材料,采用复乳-交联法制备糖皮质激素微球,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和粒径分布.模拟探讨糖皮质激素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微球释放出的药物浓度.结果:按本工艺制作的微球,有90.8%粒径在20~100μm范围内,平均粒径66.6μm,大小适中,体外模拟实验表明,经过7d,药物溶出率约为51.7%~67.8%,与释放介质的pH值相关,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该缓释体系有望作为新型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乳组分对其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RH-40)-乙醇-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l M1944CS)-水作为微乳的组成成分,制备水包油型微乳。考察各微乳粒径、黏度值,同时考察微乳水相含量、油相含量、乳化剂含量和Km值对其透皮吸收性质的影响。结果:氢溴酸东莨菪碱微乳粒径、黏度值及透皮吸收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Km值、水相含量、油相含量等结论:具有最大透皮渗透量及适宜粒径、黏度值的微乳体系处方为:乳化剂(CremophorRH-40+无水乙醇,Km=2:1)30%,油相Labrafil10%,三蒸水58.5%,氢溴酸东莨菪碱1.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可满足缓释要求的镶嵌蒙脱石的离子交换缓释微球。方法采用S/O1/O2/O3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考察处方因素包括复乳相体积比例、药物质量浓度、膜材用量和乳化剂质量分数对微球制备的影响。以微球体外释放为考察指标,优化微球处方。结果研究所得到的微球最佳处方为大豆油∶药物=6∶1,药物∶膜材=1∶5,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5%2%。除乳化剂外,其他因素对微球体外释放均有较大影响。所制备微球的体外释放可以达到10h,基本无突释现象。进行形态观察发现,微球较为圆整,粒径比较均匀。结论采用优化处方以复乳-溶剂挥发法所制备盐酸倍他洛尔蒙脱石微球体外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微球并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释放行为。方法本文采用海藻酸钠为药物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钠微球。考察于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钠投料比对载药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所得到的微球进行形貌观察。同时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所得到的载药微球形态呈不规则的扁平状,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通过控制投料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5.64~9.58μm),载药量(5.76~18.43%)和包封率(35.45~43.92%)的载药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微球在含有0.5%氯化钙的PBS(pH=7.4)溶液的药物释放时间可以持续96h,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具有较高载药量和一定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及其空腹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选择对盐酸齐拉西酮溶解能力较强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观察微乳的形成并绘制伪三元相图比较微乳区域大小,通过乳化时间的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来确定最佳处方,测定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的体外溶出度以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以油酸乙酯(油相)-吐温80(乳化剂)-聚乙二醇200(助乳化剂)(质量比为30∶47∶23)时制得的自微乳经水稀释后可形成稳定的微乳,平均粒径为58.4nm,Zeta电位为-31mV。自制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和市售胶囊相比,其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达到93%。Beagle犬体内实验表明,自制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结论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制备简单,微乳粒径小,可显著提高盐酸齐拉西酮的体外溶出度,及其空腹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PLGA微球,测定包封率,并表征其体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BSA PLGA微球,联合应用硫酸钠沉淀聚乙烯醇(PVA)和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其包封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制得微球形态圆整、无粘连,微球平均粒径为103μm,包封率为(98.5±0.68)%。体外释放试验表明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且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制备得到包封率高,有明显缓释效果的BSA PLGA微球,且硫酸钠的使用可显著消除乳化剂PVA对包封率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奥硝唑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金伟  董根山  李俊岭  曹玮 《中国药房》2006,17(13):987-988
目的:制备奥硝唑中空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成中空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奥硝唑含量,测定波长为316nm。结果:奥硝唑检测浓度在6.0~1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97),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75%,n=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奥硝唑中空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复方奥硝唑栓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黎行山  陈吉生  陈永 《中国药房》2004,15(12):729-731
目的 :建立复方奥硝唑栓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筛选基质 ,确定栓剂中主药成分及基质的组成与比例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同时测定栓剂中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为主药 ,使用水溶性基质制备栓剂 ;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 65 %、98 86 % ,其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 20 %、1 28 %。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3.
陈吉生  黎行山  陈永 《中国药房》2004,15(6):361-363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奥硝唑栓中两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C18 柱 ,流动相为甲醇 -0 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30∶70)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305nm ,以替硝唑为内标。结果 :奥硝唑在5~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7) ,平均回收率为 (100 65±2 20) %;左氧氟沙星在2 5~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8 86±1 28)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 ,测定结果准确 ,可用于复方奥硝唑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奥硝唑生物粘附性缓释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治疗滴虫感染的奥硝唑生物粘附性缓释栓,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PEG—600,PEG—6000,CMC—Na为栓剂基质,奥硝唑为主药制成栓剂,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的含量。结果: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98.76%,100.61%,RSD分别为0.08%,1.24%,0.61%。结论:奥硝唑生物粘附性缓释栓制备工艺简单,栓剂成型性好,含量剩定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临床需求制备以加替沙星和奥硝唑为主药的妇科栓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硬脂酸聚烃氧(40)酯(S-40)为主基质,用热熔法制备。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法测定栓剂中加替沙星和奥硝唑的含量。结果加替沙星和奥硝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6%(RSD=1.37%)和101.05%(RSD=0.86%),成品稳定性好,刺激性小。结论该栓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准确,适合作为医院制剂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复方姜黄挥发油中空栓的制备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姜黄挥发油中空栓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设计复方姜黄挥发油中空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测定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应力等。结果:测定结果均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家兔阴道刺激性实验证明,本品对阴道粘膜无刺激性。治疗56例霉菌性阴道炎。治愈率50%、显效率25%,有效率16.07%,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复方姜探发油中空栓对霉菌性阴道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德敏  金涌  蒋培培  余芳  余庆  许曼 《安徽医药》2013,17(2):188-190
目的制备氨基葡萄糖中空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中空栓,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其中氨基葡萄糖含量及累积溶出度,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氨基葡萄糖在1~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3%(RDS=0.85%)。中空栓含量符合要求,体外溶出迅速,中空栓剂在20 min内累积溶出率达98.51%。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可控。中空栓剂比普通栓剂释药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ornidazole in ornidazole gel. METHODSThe first order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rnidazole in ornidazole suppository without separation.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s was based  相似文献   

19.
章静 《海峡药学》2007,19(4):12-14
目的 研究复方奥硝唑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用熔融法制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和局部刺激性试验.结果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好.结论 本品应在凉暗处保存.  相似文献   

20.
复方甲硝唑中空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姚荧  汪涛  徐正强  邓丽琴 《中国药房》2005,16(10):748-749
目的:制备复方甲硝唑中空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制成中空栓;用双波长倍率减差法和等吸收双波长法同时测定其主药甲硝唑和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甲硝唑和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6. 0~18. 0、3 .0~9 .0μg/ml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 .98 %、99 .56 % (n=5) ,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 .82 %、0 .80 %。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甲硝唑中空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