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高眼压症患者视盘结构进行测试,观察眼压大于25mmHg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异同.方法 对27例(50只眼)高眼压症患者和27名(50只眼)正常人进行HRT检查,并将高眼压症患者分为眼压≥25mmHg(23只眼).和眼压<25mmHg(27只眼)两组.将获得的视盘结构参数分为三组进行比较:①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②眼压≥25 mmHg和<25mmHg的高眼压症眼.③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结果 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视盘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最大杯深、轮廓线高度变化值、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大于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眼比较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各视盘参数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发生了较明显改变,这四个参数可作为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眼压症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眼压症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与眼压(IOP)的关系,并探讨CCT在判断高眼压症患者是否给予降眼压药物干预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108只眼)高眼压症患者进行非接触眼压计检测和超声角膜厚度测量,并对校正眼压<21 mmHg的患者31例62只眼(占57.4%)不予降眼压治疗,追踪观察其眼压、视野、视乳头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情况.结果 IOP随CCT增加而增高,并呈正相关(CCT每增加100μm,IOP将随之增加2.1mmHg).对校正眼压<21mmHg的患者不予降眼压治疗,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其中1例2只眼出现视野改变,发生率为1.85%.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可以作为高眼压症与青光眼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高眼压症能否发展为青光眼的重要依据,常规测量高眼压症患者的CCT并校正其眼压,对高眼压症患者的合理处置非常重要,对校正眼压<21mmHg的患者可以不需降压药物干预治疗,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Graves病中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的患病情况。方法对80例Graves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压平眼压、眼球突出度、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查和眼眶CT检查。患者的年龄为40~66岁,平均为51岁;男29例,女51例。随访眼压两次以上均大于21mmHg(1mmHg=0.133kPa)者定为高眼压;当视野缺损与视盘盘缘切迹相对应而房角又开放者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结果80例Graves病患者中,有5例(6.25%)显示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其中3例(3/5)在随访期中经多次(2次以上)测量眼压均低于21mmHg,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75%)。80例中8例(10%)在随访期中经多次(2次以上)测量眼压均高于21mmHg,但无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诊断为高眼压症。结论在Graves病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患病率均高于一般群体中的患病率,应引起人们注意,密切随访观察,以便及早预防视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角膜中央厚度对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内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44例(88眼)临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31例(6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52例(104眼)与高眼压症患者屈光状态相近的正常人的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内压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值与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高眼压症组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585.6±35.7μm明显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1±38.7μm)(P<0.01)及正常对照组(535.5±29.4μm)(P<0.01),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将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测量值进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可见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测量值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6(P<0.01).角膜中央厚度每增加50μm可使眼内压测量值升高约2mmHg.结论①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大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高眼压症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内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高眼压症患者是由于角膜中央厚度高于正常范围而造成眼内压测量值的升高.②角膜中央厚度值可作为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提示临床工作中,可将角膜中央厚度检测作为排除青光眼的常规检查手段.③当角膜中央厚度在520±50μm的范围内,眼压读数相对准确,如果角膜中央厚度超过570μm,眼压读数相应增高,这可能是高眼压症患者眼压测量值高于正常范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眼压症中角膜厚度的作用及其临床处理。方法对39例(75眼)高眼压症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CCT及IOP测量,视野、房角镜、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根据CCT值对眼压进行校正,并对校正眼压>21mmHg者行药物干预,眼压降低25%~30%为靶眼压。结果CCT最厚为684.6μm,最薄为532.5μm,均值为588μm。眼压值最高为27.4mmHg,最低为22.3mmHg,均值为23.5mmHg。校正后眼压最大值为24.3mmHg,最小为17.6mmHg,均值为20.1mmHg。校正后眼压均低于校正前。校正前后眼压变化值≥3mmHg。对校正后眼压>21mmHg的31眼行药物干预后眼压下降达到靶眼压,其眼压值为14.21~17.96mmHg。随访时间1~4年。失去随访7例(12眼),2年后有2例(4眼)出现视野鼻侧阶梯状缺损。结论对高眼压症者应测量其CCT并校正眼压,对校正眼压大于21mmHg者须行药物干预,使其控制在靶眼压水平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24 h眼压测量来深入分析对比高眼压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52例(104眼)及POAG尚未接受降眼压治疗的患者38例(76眼)。入院后行24 h眼压检查,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早9时起每隔2 h测量眼压1次,至次日7时结束。分析2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及时间点,谷值眼压及时间点,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眼压压差值及其分布情况,比较2组眼压波动的异同点。结果 104眼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73±1.71)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峰值眼压为(22.36±2.40) 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5.63±2.09) 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6.72±2.24) mmHg。76眼POAG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0.65±2.53) mmHg,平均峰值眼压为(25.78±2.81) mmHg,平均谷值眼压为(17.45±2.54) mmHg,平均昼夜眼压波动为(8.34±2.37) mmHg。2组的峰值及谷值眼压值分布最多的时间点均为凌晨3时及夜晚21时,大部分患者的峰值眼压时间点在门诊时间之外。高眼压症组中昼夜眼压波动位于5~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4.81%(57/104),POAG组中昼夜眼压波动>8 mmHg的占比最大,为53.95%(41/76)。高眼压症组中,16例患者经24 h眼压检查后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30.77%(16/52);POAG组中经24 h眼压检查后有29例患者可以监测到眼压波动异常,占比为76.32%(29/38)。结论 24 h眼压监测中,POAG患者较高眼压症患者的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昼夜眼压波动及双眼压差均有增加。对于24 h眼压发现眼压波动较大的高眼压症患者应在后续加强密切随访,而对于POAG患者24 h眼压监测可在治疗前提供眼压的基线水平,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及评估依据,因此建议将24 h眼压作为高眼压症及POAG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4h眼压测量在青光眼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青光眼疑似患者51例51眼,使用Goldmann眼压计进行24h眼压测量。结果:所有患者中,21眼(41.2%)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且昼夜眼压波动小于6mmHg(1mmHg=0.133kPa),30眼(58.8%)出现昼夜眼压波动过大或峰值眼压高于21mmHg。其中7例出现仅有夜间高眼压且最高者达54mmHg,白天自然缓解到正常范围。24h眼压平均值及高峰值与门诊眼压记录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h眼压测量与门诊检查眼压相比,能更好地发现高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应用爱科回弹式眼压计(iCare Rebound Tonometer,RBT)与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测量正常人群眼压结果的差异,并讨论RBT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131例(262只眼)分别用RBT和NCT在同一体位进行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NCT所测眼压平均值为(13.69±6.01)mmHg,RBT所测眼压平均值为(14.05±4.09)mmHg,NCT和RBT测得的眼压值无显著差异(P=0.23),两种眼压测量方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56).结论 在进行正常人群高眼压筛选中,RBT和NCT测得眼压值无显著差异,有良好的相关性,RBT在进行青光眼的初步筛选中比NCT更为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杜驰  彭寿雄  黄文敏 《眼科学报》2006,22(2):68-70,84
目的:评价24h眼压测量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疑似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疑似患者51人(51只眼),进行24h眼压测量。结果:进入研究的51只眼中,只有18只眼(35.3%)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且昼夜眼压波动小于6mmHg(1mmHg=0.133kPa),33只眼(64.7%)出现昼夜眼压波动过大或峰值眼压高于21mmHg。24h眼压的昼夜波动值、均值及峰值分别比门诊多次眼压高4.65mmHg、1.64mmHg及3.96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4h眼压测量与门诊多次眼压相比,能更好地发现高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中央角膜厚度对压平眼压计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高眼压症与临床常见类型青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并与正常人CCT平均值比较,探讨CCT对青光眼诊断、分类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KONAN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中央角膜厚度,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内压(IOP).将39例5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2例4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18例29眼高眼压症眼(OHT),15例24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34例66眼可疑开角型青光眼(GS)的CCT和IOP值与173例322眼正常眼进行比较研究.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CCT值比较高眼压症(OHT)眼(600.21±24.20μm)>POAG眼(574.37±31.92μm)>正常对照眼(554.78±32.61μm)>NTG眼(528.43±36.40μm).OHT、NTG、POAG眼与正常眼的CCT值有差异(F=9.629,P=0.000),CACG眼与POAG及正常眼CCT值均无差异(P=0.119).GS眼CCT值(564.72±31.96μm)较正常眼厚.CCT与IOP成直线正相关,眼压测量值的校正公式为眼压校正值(mmHg)=-(测得的角膜厚度μm-555μm)×(1/24).IOP经CCT校正后,OHT眼平均高估1.89mHg,NTG眼平均低估1.1mmHg,POAG眼平均高估0.80mmHg.根据经CCT校正后的IOP值,13.5%POAG眼重新诊断为NTG眼,34.5%OHT眼重新诊断为正常眼,16.7%NTG眼重新诊断为POAG眼.结论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能准确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OHT眼CCT较厚,而NTG眼CCT较薄.CCT测量对青光眼的分类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作为OHT、NTG及GS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