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基因P21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基因P21和抑癌基因P16进行检测。结果:P21和P16阳性表达率为67.5%和52.5%;P2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P16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结论:P21、P16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分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n L  Hou SK  He LF  Ye HY  Guan KP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04-110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5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 17例患者距离肿瘤组织 3cm以外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 2mRNA的表达 ,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 4 9例膀胱癌组织及全部 17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 2蛋白的表达 ,并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Westernblot条带密度。结果 COX 2mRNA在 83% (43/ 5 2 )的癌组织中表达 ,仅在 2 9% (5 / 17)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 (P <0 .0 0 1) ;4 9例膀胱癌组织COX 2蛋白的表达量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相关 (P<0 .0 0 1)。结论 COX 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可能成为膀胱癌化学预防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HRG-1基因在膀胱正常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RG-1基因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膀胱癌和28例膀胱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HRG-1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HRG-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HRG-1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例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RG-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提示该基因可能对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肿瘤行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筛选有效的肿瘤标记。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序列的消减文库,用差异筛选技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从消减文库中共获得了9个在正常膀胱组织中高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分别属于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体系。结论:细胞外基质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体系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细胞粘附、细胞间相互作用、迁移及运动等诸多过程中的异常,可能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对发展成为膀胱癌的分子标记物具有潜在价值;gelsolin、tuopomyosin等抑癌基因在膀胱癌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P53,C—erbB—2和bcl—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53,C-erbB-2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53,C-erbB-2,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66.7%和81.3%,P53,C-erbB-2和bcl-2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C-erbB-2和bcl-2基因异常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为临床病理诊断及估计预后和复发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TRAIL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受体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TRAIL受体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死亡受体DR4、DR5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中呈强表达,候受体DcR-1在正常膀胱粘膜呈强表达,假受体DcR-2未见表达。结论:TRAIL基因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凋亡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FHIT的表达.结果 50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HIT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0%和52.0%,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 <0.01).FHIT和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复发相关;肿瘤组织中的FHIT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1).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FHIT和MMP-9的表达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人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1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寻找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对照,11例膀胱肿瘤组织中有87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02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5个,明显上调基因13个,明显下调基因22个。结论膀胱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新鲜标本70例,10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otch-2、Notch-3、Jagged-1和DLL-1的表达.对7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合各基因表达分析其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10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以上5种Notch信号通路基因均为深染.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染色主要集中于细胞膜上,染色较淡,浸润性膀胱癌中染色部位分布于细胞质中,呈片状浓聚.RT-PCR和Western blot发现5种因子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与Notch-1和Jagged-1基因的表达状态相关(P<0.05).结论 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非浸润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中Notch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呈现3种模式.非浸润性膀胱癌中Notch-1和Jagged-1基因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ZH2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作为阳性对照,检测EZH2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EJ、MGH-U1、BIU-87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ZH2基因表达情况.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浅性癌(Tis、Ta、T1)31例(68.9%),浸润性癌(T2~T4)14例(31.1%);病理分级G1 13例(28.9%),G2 21例(46.7%),G3 11例(24.4%). 结果 4种膀胱癌细胞株中均有EZH2基因表达.EZH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2.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8.3%,P<0.05),在表浅性膀胱癌中的表达率为74.2%,浸润性膀胱癌中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基因在G1,G2和G3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5%,85.7%和100.0%.随细胞分级程度升高.EZH2表达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基因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胃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胃癌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方法将标本分成有肝转移和无肝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两组,每组9例。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成cDNA,将RT—PCR的扩增产物在PAGE测序胶上电泳,经EB染色分离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TA克隆差异片段后进行测序,用GenBank 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将其中获得的1个与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做为标志物,用RT—PCR检测其在肝转移胃癌、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差异明显的10个基因片段均呈高表达。与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同源的基因片段在有肝转移胃癌组织中有7例表达,在无肝转移胃癌组织中有2例表达(P=0.007)。结论肝转移以胃癌癌基因突变为主,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在有肝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肝转移胃癌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Trizol法抽提9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总RNA,分离与富集miRNA,随机选取2组miRNA标本与miRNA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LuxScan 3.0和SAM 2.1软件对芯片结果 进行图像数据分析.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中筛选出感兴趣的let-7基因,采用印迹杂交技术对9组miRNA标本中let-7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差异性表达有显著性意义的miRNA 71个,其中表达上调33个,表达下调38个;差异性表达有极显著性意义的miRNA(上调或下调≥4倍)26个,其中显著上调12个,显著下调14个.let-7基因验证结果 与芯片表达结果 一致,癌组织let-7基因表达吸光度值为479.6±228.2,正常膀胱组织为694.6±1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let-7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提取RNA进行RT-PC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中提取RNA进行RT-PCR研究的实验方法.方法:从20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癌细胞中CD_(44)基因V_6~V_(11)外显子序列.结果:18例尿液标本均可被扩增出所设计的相应片段,并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结论:临床上采用此技术可从分子水平上对大批膀胱癌患者的癌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无创伤性检测;为深入研究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和探讨简便、有效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16.
一个新的人类肝癌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探索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原发性肝癌和癌旁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断;通过筛选胎盘cDNA文库和基因组拼接,获得新基因全长cDNA;通过Northern杂交的方法,分析所获得的新基因在42对肝癌和对应癌旁肝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和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克隆和鉴定了一个新的全长1706个核苷酸的肝癌相关基因STW-2,定位在染色体18p11.2区带上;该基因在42对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阳性率是78.6%(33/42),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有无癌旁卫星灶相关(P<0.05);该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基因表达谱。结论克隆和鉴定了一个肝癌高表达新基因全长cDNA,其高表达与肝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Wang S  Yin H  Wang J  Hu Z  Hu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09-911
目的:筛选和克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致病相关基因。方法:利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比较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曲张大隐静脉隐-股瓣膜区组织中mRNA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获得的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Northern blot验证后进行克隆和测序以探明其基因来源。结果:共获得37条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经杂交验证其中30条为阳性(阳性率80%)。克隆及测序结果显示C610片段(NO.18克隆)与麦-考综合征(Mckusick-Kaufman syndrome,MKKS)基因的mRNA序列有96%的同源性。结论:C610片段(No.18克隆)与麦-考综合征基因高度同源,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Cyclin 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100例、胃癌转移淋巴结组织66例中Cyclin E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Cyclin E蛋白在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及转移淋巴组织中均有表达,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 E蛋白表达与癌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无相关关系。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大小有相关关系,可作为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