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掌颏反射是神经系统体征之一。但其在正常人群的分布及临床意义仍不十分明了。本文将我院一九八三年中年知识分子及离休干部体检掌颏反射调查报告如下并加以分析:一般资料总检人数2390人。其中男性2031人,女性359人。30~34岁24人;35~39岁102人;40~44岁393人;45~59岁688人;50~54岁598人:55~59岁361人;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掌颏反射是临床上判断神经系统有否椎体束病变的重要体征。作者于1990年对506例受检对象20~64岁的健康成年人的掌颏反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讨论掌颏反射,可在健康人中出现(方定华: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本文材料提示,健康成人中阳性者占16.4%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510岁以上者占34.57%。这与公认的相一致。掌颏反射是否为病理性的可借助以下两点进行鉴别。非病理性的仅局限于划掌心时,而病理性的除划掌心外,划手背、指均可出  相似文献   

3.
掌颏反射是皮质延髓束受损后出现的病理反射。我们检查350例飞行人员的掌颏反射,与地方其他人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掌颏反射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意义陈玉芳(临沂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掌颏反射;动脉硬化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报告的掌颏反射阳性者,均系在健康查体中筛选出来的,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59.6±7.39岁。1.2检查方法用直径3毫米的园钝...  相似文献   

5.
掌颏反射阳性被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列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脑卒中时掌颏反射出现、变化、消失的规律,反射阳性的临床意义及临床诊断的实用价值,报道如下。对象:100例脑卒中患者,脑出血24例,蛛膜下腔出血5例,脑血栓形成65例,脑栓塞6例,对病例未加选择。男55例,女44例。年龄33~88岁,超过55岁者68例。患者住院后的24小时内首次检查掌颏、下颌、吸吮、皮质面反射,以后每隔3~6天  相似文献   

6.
掌下颏反射又称掌颏反射,是病理性脑干反射,近几年已用于临床检查,1976年至1981年我们观察了1141例(其中正常人100例),结果有肯定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掌下颏反射的检查方法是刺激患者大鱼际部皮肤,引起同侧颏肌收缩则判为阳性。阳性可分为生理性阳性和病理性阳性。生理性阳性往往只限于划大鱼际部皮肤,且双侧对称地出现,有疲劳现象出现,即初划1~3次可出现同侧颏肌收缩,  相似文献   

7.
资料来源80年度在对我厂部分工人、干部、学生、小儿进行健康体检时,对神经系统正常的8975人做了掌颏反射调查。检查掌颏反射和有关的问诊由神经科医师或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的内科、儿科医师进行。方法是用叩诊锤尾部的尖端部分迅速在手掌侧面滑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出现同侧或双侧颏肌收缩为Ⅰ度,双侧明显收缩并牵动下唇者为Ⅲ,居中者为Ⅱ度。结果1、掌颏反射各年龄组的引出情况见表1。2、对1557例掌颏反射阳性者,对其反应强度进行了统计,结果Ⅰ°占82.4%,Ⅱ°占17.6%,Ⅲ°仅一人。3、对1557例掌颏反射阳性者,做了对称性分析,见表2。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360例阳性掌颏反射的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了阳性掌颏反射的临床意义。提出了掌颏反射是一种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不强的神经体征。还阐述了它对区别功能性与病理性脑损害、弥漫性与轻度脑损害及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840名正常人和240名神经病患者掌颏反射调查。发现正常人组中2岁以前和50岁以上引出率高。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引出率最高,其中意识障碍较意识清醒者高,脑电图异常者较正常者高,脑出血和脑血栓引出率相近。而掌颏反射又较巴彬斯基氏征引出率高。研究表明在大脑半球损害患者,掌颏反射可视为上肢较敏感的病理征。  相似文献   

10.
掌颏反射也可见于正常成人,但与病理性的掌颏反射表现不同。作者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掌颏反射阳性者,按反射强度划分为+~(?),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对病灶定位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掌颏反射,作者在参加北京城区老年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掌颏反射是神经系统检查内容之一,但其在定位诊断上和反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报告我院1983年一次干部体检中,4083人掌颏反射调查结果,受检者均为强脑力劳动者,其中有工程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研究员等,现分析如下: 一、阳性率:4083人中掌颏反射阳性者913人,阳性率为22.4%,其中双侧阳性者568人(13.9%),一侧阳性者345人(8.4%),而左侧阳性者172人(4.2%),右侧阳性者173人(4.2%),可疑阳性85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军飞行人员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我科对1989~1994年来我院健康疗养的450名海军飞行人员进行了脂溢性脱发调查,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飞行人员450名,年龄25一50岁,飞行时间350~4 looh。对照组450名,年龄25一50岁。均为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162例健康人的掌颏反射和Hoffmann反射的调查结果,两个反射的阳性率分别为14.8%和0.25%,同时阳性者极少,无一致性。前者阳性率高于国内资料。后者阳性率远低于国内资料。掌颏反射的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并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未发现地理、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经临床观察表明,一些正常人也可存在掌颏反射,而另一些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却未引出掌颏反射。所以,本文对827例中老年人体检掌颏反射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取自我院1994-1996年门诊求诊患者共计827例。其中正常人占297人,有掌须反射的占52人,阳性率占17.54%,脑动脉硬化患者占546,如下表所示。讨论:掌须反射的传入神经是正中神经,传出神经是面神经,中枢是脊髓颈6-8节段和第一胸推节段的后角细胞一脊髓丘脑束一脑桥面神经核。Mainasw认为正常太阳性与病理阳性表现不同,后者反射范围比较广泛,不单纯局限于…  相似文献   

15.
海军飞行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人员的心理卫生研究报道较少 ,海军飞行人员由于生活于沿海各地 ,与生活在内地的空军飞行人员存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上的差别 ,在心理卫生状况上也有所区别 ,笔者对 4 6名海军飞行人员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 ,旨在了解海军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研究组 :随机选取海军飞行人员 4 6名 ,均为男性 ,年龄 (2 9.91± 3.38)岁 ,文化程度均为大学本科 ,均无明显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对照组 :中国男性成人常模。1.2 方法 本调查的观察指标为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 ,该量表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  相似文献   

16.
40岁以上的海军飞行人员是飞行部队的骨干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肥胖,体重超重的比例不断增加.为进一步了解海军飞行人员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心电图异常、高血压5种疾病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对近2年来入我院健康疗养的40岁以上的飞行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们对飞行人员在大体检中诊断的患泌尿系结石的飞行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飞行人员为男性,年龄26~50岁,飞行时间:500~3 000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掌握海军飞行人员腰腿痛发病特点和规律,加强飞行人员腰腿痛的防治研究,提高飞行人员身体健康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方法:对近五年来入院疗养并大体检的海军飞行人员按不同年龄、职务、机种、飞行时间及发病原因进行分组调查。结果:受检人员1826人,检出外科疾病543人,其中腰腿痛309人,占受检人员16.9%,占外科疾病的57.1%,发病率较突出的为腰肌劳损174人,良性膝关节痛46人,分别占腰腿痛的56.3%和14.9%。结论:腰腿痛为目前飞行部队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与飞行中的不良环境和应激、体育运动外伤、寒冷、潮湿、过度疲劳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0--2008年我院空勤科共收治飞行人员甲状腺肿瘤2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20例中男19例,女1例;年龄21~54岁;飞行员12人,领航员6人,机械师及乘务员各1人;飞行时间300—9000h。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对230名来我中心疗养的飞行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9月-2009年9月来我中心疗养的飞行人员230人,均为男性,年龄23~54岁,飞行时间100~4 500 h.30岁以下96人,30~40岁102人,40岁以上32人.运输机飞行员50人,轰炸机飞行员60人,歼击机飞行员12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