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中药面瘫灵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倒。观察组应用针刺配合面瘫灵1号、2号汤治疗,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体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梁修深 《内科》2011,6(6):573-57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放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95例,采用以毫针刺法为基础,伴面肿、耳廓疱疹及视物模糊者,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对照组85例,采用青霉素、地塞米松、ATP、辅酶A、VitB1、VitB12结合牵正散等中西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79例,好转16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9例,好转24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85.9%。结论根据病情不同,应用针灸配合放血疗法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效果好,后遗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官超短波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大学校医院一院康复理疗科就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电针常规取穴加TDP远距离照射及五官超短波翳风穴,对照组予电针常规取穴加TDP远距离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疗程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五官超短波翳风穴结合电针治疗面瘫可以提高疗效,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 《山东医药》2009,49(23):66-6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2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针炙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均行1—3个疗程治疗,痊愈18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海霞  张体勇 《山东医药》2005,45(22):57-58
2002年3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微波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湿体质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体质调理介入针灸治疗过程中,对有效率、治愈率、疗程等的影响。方法 185例痰湿质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化痰祛湿穴位,对照组仅常规取穴。经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愈率、平均治疗天数。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6%与98.5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74.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25%);治疗组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将面瘫患者的体质因素介入治疗方案中,采取局部常规取穴与辨体质取穴相结合治疗思路,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面肌萎缩、面肌痉挛等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莱姆病周围性面瘫9例报告产美英,蒋惠荷,陈艺林,李英欣,马登宏,朱德明安徽中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合肥,230003)蚌埠医学院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蚌埠医学院神经内科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全...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冬春夏季,在临床上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类,本文以周围性面瘫为主,对其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截至目前现代医学对面瘫真正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面神经麻痹导致的面部运动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形象,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创伤。尽管对面瘫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但随着综合治疗项目的叠加,单次治疗时间变长,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火龙罐灸可将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艾灸、刮痧和按摩集于一体,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对火龙罐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火龙罐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分析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完善策略,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月江  刘汉山  胡继嫒 《山东医药》2007,47(33):107-108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面神经麻痹”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5-2006年,笔者用针刺加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毫针、电针、刺络、拔罐四步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术治疗颈椎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针灸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2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即单纯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与中枢性面瘫不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壮年多见。笔者用针灸综合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1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 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8.8%)>气虚质(22.6%)>阴虚质(15.6%)>痰湿质(1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0.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 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干预周围性面瘫病患应用康复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起开始收集病例,直至2021年10月截止,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周围性面瘫的病患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计算机表法将84例面瘫病患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病患人数均为4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干预法,研究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对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为今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运动创伤骨科和康复科的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试验组(电针穴位刺激加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后行Lequesne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Lequesn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速肌力测试中,两组相对峰力矩(60°/s和240°/s)和耐力比较,电针穴位刺激加常规康复训练组均较单纯行康复治疗组效果好,治疗后60°/s的伸屈肌群PT/TW:试验组屈肌(1.33±0.21),伸肌(2.55±0.41);240°/s伸屈肌群PT/TW:试验组屈肌(0.96±0.11),伸肌(1.41±0.41);伸屈肌群耐力(ER):试验组屈肌(0.77±0.09),伸肌(0.82±0.11),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并能恢复膝关节肌肉力量,是一种针对轻中度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本研究采用刺络放血拔罐配合夹脊穴、阿是穴围刺加电针协同药物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刺下关穴配合电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26例TN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5±6.5)岁,随机分为深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选穴相同,均为"百会"、"下关"、"合谷"。治疗组:深刺下关穴配合电针;对照组:常规深度针刺下关穴配合电针。每日早、晚各治疗1次,半月为1个疗程。按照2008年《中药新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所对应的分数;通过计数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发作频次/d,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30%,在疼痛VAS比较上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在发作频率上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可使发作频次显著减少。结论下关穴深刺配合电针疗法在刺灸方法上突破传统针刺深度,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