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按照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CP-1、GDF-15、GMP-140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效能。结果:冠心病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M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再加用银丹心脑通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同时检测两组血浆GMP-140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均有效,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0.01),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6.6%、80.0%,心电图明显改善,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并能明显降低血浆GMP-140浓度.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H组患者血浆 v WF、GMP- 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EH组血浆 v 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 、 期老年 EH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2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和阿司匹林治疗,采用ELIAS法检测血浆GMP-140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并观察其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浆GMP-14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可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良好抗心绞痛疗效。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家族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3]).本文拟探讨血清hs-CRP、IL-6和IL-18在老年冠心病(CHD)不同类型中的表达意义,旨在为探讨老年CHD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脂肪因子Chemeri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确诊为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入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单支轻度狭窄,冠状动脉阻塞程度<30%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不同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CHD患者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CHD患者的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Gensini积分均显著增高;随着Genisini积分增高,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02,P<0.05),血清Chemerin水平、hs-CRP水平均与Genisini积分成正相关(r=0.643、0.593,P均<0.05)。结论:血清Chemerin、hs-CRP升高可以反应CHD患者病变累积及病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浆GMP-140及vWF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肝硬化患者血中变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试验方法分别定量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与31例对照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浆GMP-140、vWF水平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增高(P<001),且发现肝硬化患者ChildB、C级均较ChildA级的GMP-140水平显著升高(P<001),有上消化道出血组比无出血组的血浆GMP-140、vWF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血浆GMP-140、vW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均不相关(r分别为-00349及-0162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GMP-140、vWF的升高可作为体内血小板活化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可用来反映肝损伤状况及上消化道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德忠  郭玲  王芳 《山东医药》2008,48(34):107-108
2007年5~12月,我们观察了糖尿病患者采用葛根素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35例(A组)UAP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24、72 h血液中vWF和GMP-140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脉造影的UAP患者30例(B组)和健康者30例(C组)作对照。vWF和GMP-140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含量,并随访术后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vWF在A、B组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介入治疗后1 h进一步升高,持续至24 h(P<0.05),然后逐渐回落;B组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改变。A、B组GMP-140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A组介入治疗后在1 h即达峰值(P<0.01),然后迅速回落,72 h至术前水平;随访期内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57%vs14%,P<0.01)。结论UAP患者介入治疗后vWF、GMP-140在72 h内有动态变化,反映了PCI后冠脉内皮功能受损和血小板激活上述指标持续升高,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解毒通络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其对血压、血糖、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UA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试验组以解毒通络合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ECG)、中医症状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等。结果试验组心绞痛疗效(有效率92%)、ECG疗效(有效率64%)、中医症状总疗效(有效率90%)、硝酸甘油停减率(88%)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明显的降血糖、降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明显降低hsCRP、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结论解毒通络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降压、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有关,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降血糖、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两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或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232,P<0.05)和Periostin蛋白水平(r=0.624,P<0.001)随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增高而升高,呈正相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Periostin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23,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Periostin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增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的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果 C1、C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低密度脂蛋白、C2、高血压史、高敏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C1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51(P<0.01)和-0.49(P <0.01);C2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 <0.01)和-0.55(P<0.01).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1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C2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脉压、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呈明显负相关,炎症反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感染病原体总负荷对冠心病危险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抗体阳性数分为少于或等于 (≤ )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 ,分析抗体阳性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感染病原体总负荷、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等 5种IgG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79 88% (13 1/164 )、 71 95 % (118/164 )、 66 46% (10 9/164 )、 83 5 4% (13 7/164 )、 43 90 % (72 /164 )。接近 80 %的患者有 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用危险因素调整后的以上 5种病原体对冠心病危险作用大小的危险比及其 95 %可信限分别是 4 4(1 8~ 10 6)、 11 9(5 0~ 2 8 6)、 2 7(1 3~ 5 5 )、 5 5 (2 0~ 14 7)、 0 1(0 0 4~ 0 2 3 ) ,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其冠心病百分率分别是 2 5 0、60 7、 10 0 0 (P <0 0 5 )。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与≤ 2个抗体阳性患者比较 ,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赤峰市医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观察组(378例)和对照组(124例),观察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52例,双支病变组121例,三支病变组105例,分别测定血清CRP和UA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RP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和UA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与之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RP、U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C反应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CHD患者随机分入50 mg、100 mg、300 mgASP治疗组,观察在ASP治疗后1周、2周、4周及12周的CRP浓度的变化.结果 CHD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SP100、ASP300组分别于用药2周和1周后,CRP浓度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ASP不显著降低CHD患者血浆CRP含量.中等量的ASP(即每日100 mg)可安全有效地降低CHD病人CRP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的炎症指标。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46)、稳定性心绞痛组 (n =45)和正常对照组 (n =40 )血浆MCSF及ox LDL水平。  结果 :3组血清MCSF、ox LDL的水平。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0 1) ;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和 <0 0 0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MCSF水平与ox LDL呈显著正相关 (r=0 571,P <0 0 0 1)。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CSF和ox LDL水平均明显升高 ,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从临床角度提示MCSF和ox LDL可能相互作用 ,促进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检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对介入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和肽素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而高敏C反应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炎症因子C 反应蛋白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变化 ,探讨C 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意义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10 5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及同期 2 4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 ;利用散射比浊法测量其术前术后C 反应蛋白。结果发现 ,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C 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术前 (6 .7± 0 .5比 17.6± 1.0 ,P <0 .0 1) ,而冠状动脉造影组术前术后C 反应蛋白则无明显变化 (3.5±0 .7比 3.6± 0 .8,P >0 .0 5 )。因此 ,C 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的反应蛋白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明显升高 ,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后斑块撕裂、内皮损伤以及局部血管炎症有关 ,推测C 反应蛋白升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0.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冠心病C反应蛋白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