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体兵  王丽君  孔诚 《肿瘤学杂志》2013,19(11):862-867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初治鼻咽癌172例调强放疗后7例确诊为颈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鼻咽癌调强放疗后3年颈淋巴结复发率为3%;N2+N3组发生颈淋巴结复发的概率大于N0+N1组(P=0.006);颈淋巴结复发以Ⅱ区复发最常见(100.0%,7/7),其中单区复发85.7%(6/7),多区复发14.3%(1/7),均为原部位高剂量区复发;复发淋巴结常见中央液化坏死,较大淋巴结多伴有包膜外侵犯;2例行PET/CT检查,病变处18F-FDG呈明显高摄取,SUV值最大为7.9和12.8;3例颈部复发淋巴结行单纯挽救性手术治疗,均长期无瘤生存,2例分别因合并鼻咽或多区淋巴结复发行二程调强放疗,1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未治疗。[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低,治疗前高N分期易于复发,以Ⅱ区原部位高剂量区复发最常见;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放射治疗后常规MRI发现异常病变的100例NPC入组,分析DWI表现,测量病变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不同性质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59例局部复发,3例颅内复发灶DWI图像呈等信号,余均呈高信号。26例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2例DWI呈稍高信号,余均呈低信号。8例放射性坏死DWI均呈明显高信号。局部复发、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及放射性坏死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mm2/s)、1.93±0.13(×10-3mm2/s)及0.41±0.10(×10-3mm2/s),三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292.548,P〈0.01)。以平均ADC值〈1.0×10-3mm2/s及〉1.5×10-3mm2/s,分别作为诊断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水肿/炎症反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2%、71.4%及86.6%、100%。[结论]DWI表现及病变的ADC值差异有助于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等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35例经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和同期随机选取的3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0s/mm2及800s/mm2),分别测量放疗后鼻咽坏死灶及肿瘤复发区的ADC值,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鼻咽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肿瘤复发病灶表现为高信号。鼻咽坏死组及复发组ADC平均值分别为(1.073±0.0383)×10^-3mm2/s和(0.844±0.0309)×10^-3mm2/s;最大值分别为(1.728±0.0527)×10^-3mm2/s和(1.477±0.0675)×10^-3mm2/s。鼻咽坏死组ADC平均值及最大值均大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5,P〈0.001;t2=2.932,P〈0.005)。结论DWI以及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和10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MR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工作站上进行ADC值测量。[结果]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1.162×10^-3±0.045×10^-3mm^2/s和1.484×10^-3±0.191×10^-3mm^2/s,均低于正常肝脏组织的1.780×10^-3±0.492×10^-3mm^2/s。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者的瘤/肝值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对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后2个月的磁共振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对照分析30例患者放疗前、后的DWI信号、ADC值。[结果]放疗前常规MRI扫描共发现病灶48个,累及42个椎体。DWI序列发现病灶56个,累及48个椎体。放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MRI,SET1WI上脊柱转移瘤信号不变或略有下降。FSET2WI上20例信号轻度下降,10例不变。而在临床症状有改善的26例病例中,相对于放疗前,转移瘤DWI信号明显降低。在b=650s/mm2的DWI中,脊柱转移瘤放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72±0.21)×10-3mm2/s,放疗后ADC值升高到(1.32±0.22)×10-3mm2/s;相邻正常椎体骨髓的ADC值较转移瘤低,且放疗前后没有变化。f结论]DWI序列既可以提高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也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脊柱转移瘤的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咽癌治疗前瘤灶、复发瘤及放疗后非复发瘤的M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差异,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鼻咽癌治疗前患者(初诊组)103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复发组)39例和放疗后非复发患者(非复发组)51例,分别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序列(b=0、800 mm2/s)扫描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ADC值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对3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鼻咽癌初诊组和复发组的ADC诊断阈值,分别计算其诊断鼻咽癌治疗前瘤灶、放疗后鼻咽部复发瘤和放疗后非复发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约登指数,比较二者ADC诊断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非复发组与初诊组、复发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约0.05);复发组与初诊组患者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采用常规MRI检查诊断鼻咽癌复发瘤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8%和74.5%;取0.851×10-3 mm2/s作为初诊组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治疗前瘤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0%、94.9%和0.929,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6.9%、98.0%和0.749;取0.887×10-3 mm2/s作为复发组ADC诊断阈值时,其对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2%、94.1%和0.813。采用Z检验对3种检查法诊断鼻咽癌复发瘤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其中MR DWI复发组ADC诊断阈值对鼻咽癌复发瘤的诊断效能最高(Z=2.044,P=0.041)。结论 DWI有助于鼻咽癌及其复发瘤的检出及诊断,且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通过鼻咽癌复发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较通过鼻咽癌初诊组获得的ADC诊断阈值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cm但〈1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给予放疗剂量64Gy时的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66例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予以64Gy的放疗剂量,以MRI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放疗剂量达64Gy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62例,有效率达93.9%,放疗前后淋巴结消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均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并在5年随访过程中无颈部淋巴结复发,无颈部皮下组织纤维化患者。[结论]64Gy的放疗剂量对鼻咽癌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转移能很好地控制,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清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的价值和疗效。方法:有选择地对16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的患者行颈清术。结果:术后3年及5年的生存率为44.4%(7/16)和25%(4/16),颈部复发率为31%(5/16)。死亡原因:原发灶复发和远处转移占死亡病因92.6%。结论:颈清扫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的有效方法,优于辅助性化疗和放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放疗后随访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3例NPC放疗后复查的患者,将放疗后6个月内分为残留组(4例)和无残留组(33例),6个月以上分为复发组(5例)和无复发组(41例),行鼻咽部常规磁共振和DWI检查,对鼻咽局部残存肿块或鼻咽壁增厚、骨质破坏缺损处及两侧翼外肌进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结果全组NPC患者翼外肌的ADC值(mm2/s)为(1.501±0.069)×10-3,无残留组、残留组、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的ADC值(mm2/s)分别为(1.843±0.133)×10-3、(1.097±0.183)×10-3、(1.884±0.134)×10-3和(0.787±0.067)×10-3,残留组和复发组的ADC值明显低于翼外肌,无残留组和无复发组的ADC值明显高于翼外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通过对感兴趣区ADC值的测量,可以敏感而准确地鉴别NPC放疗后残留、纤维化斑块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评价乳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乳腺病患者的134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s/mm^2)和多时相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以1.20×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如单纯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Ⅱ、Ⅲ型曲线来判定乳腺癌,而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Ⅰ型曲线来判定乳腺良性病变,敏感度为82.7%,特异度69.8%,准确度77.6%。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莉  吴宁  欧阳汉  戴景蕊 《癌症进展》2012,10(2):187-19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寻找诊断前列腺癌的适宜阈值。方法 7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 T MR常规平扫及DWI成像。测量ADC map图中每侧外周带的ADC低值。外周带穿刺发现腺癌为阳性组,无肿瘤证据为阴性组。比较阴性组与阳性组,分化较好腺癌组(Gleason评分2~6分)与分化较差腺癌组(Gleason评分7~10分)的ADC低值差异。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绘制ROC曲线。结果74例患者中146个前列腺侧叶(阴性组50,阳性组96)获得组织学证实,其中分化较好腺癌(Gleason评分2~6分)17个,分化较差腺癌(Gleason评分7~10分)79个。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DC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10-3±0.22×10-3 mm2/s vs 1.48×10-3±0.28×10-3 mm2/s,t=12.27,P=0.00)。分化较好腺癌组与分化较差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10-3±0.20×10-3 mm2/s vs 0.89×10-3±0.21×10-3 mm2/s,t=2.60,P=0.01)。分化较好腺癌组与阴性组ADC低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最佳临界值为1.15×10-3mm2/s,此时判断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2.0%。结论 MR DWI出现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C低值小于1.15×10-3mm2/s可能是较适宜的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87例T1-4N0-1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三氧化二砷+放射治疗组(试验组),观察两组病人鼻咽肿瘤和颈部肿瘤消退情况,1、2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放射治疗40Gy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45.45%(20,44)和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3,P=0.007)。两组的颈部肿瘤消退速度无统计学差异。40Gy时肿瘤消失组和残留组1、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90.9%和82.2%、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白细胞降低和恶心呕吐较对照组发生率高,但多为Ⅰ~Ⅱ度反应。其他毒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三氧化二砷增敏使鼻咽肿瘤消退更快,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测鼻咽癌(NPC)放疗效应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放射敏感和30例放射抵抗的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在接受放疗前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的表达与放疗效应的关系。[结果]VEGF在NPC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58.75%(47/80)。在50例放射敏感的NPC组织中,33例f66.00%1VEGF阳性表达,在30例放射抵抗的NPC组织中,14例(46.67%)VEGF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2,P=0.105)。根据VEGF阳性表达预测NPC放疗抵抗,其预测鼻咽癌放疗效应的敏感性46.67%,特异度34.00%,准确率38.75%。ROC曲线下面积为0.625(95%CI:0.491~0.760;P=0.062)。[结论]放疗前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对预测放疗效应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结合每周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长期疗效。[方法]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疗的同时每周给予30mg/m。的紫杉醇化疗。[结果]38例患者,鼻咽部放疗平均剂量71.1Gy;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平均剂量60.3Gy;30例患者完成7次,7周化疗。1例因急性反应过大只完成4次化疗,还有2例和5例分别完成5次和6次化疗。未观察到明显胃肠道反应和严重血液学毒性。总有效率(CR+PR)84.2%,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累积1年生存率为94.7%,2年生存率86.7%,3年生存率69.9%,4年生存率58.7%.5年生存率53.1%。[结论]常规放疗结合每周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耐受性较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多参数成像方法,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鼻咽癌(NPC)的诊断、分期、放疗照射野设计及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应肿瘤细胞构成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在NPC病变的发现、颈部淋巴结及全身转移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65例中晚期鼻咽癌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放疗前诱导化疗1次+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3~5次;对照组20例,行单纯行根治性放疗。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0.5g/m^2,d1~3;表柔比星(EPI)60mg/m^2,d1;顺铂(DDP)30mg/m^2,d1~3;静脉滴注。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和剂量分割均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0%、35.0%(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7%、75.0%(P〈0.05)。无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发生。[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能提高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