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绒新的加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绒为艾叶加工品,用做炙条或艾柱的原料,艾条燃炙患处可治骨节酸痛、四肢麻木等症,临床用量很大。艾绒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将艾叶捣成绒状,现在一般采用电动研槽代替人工操作。我们通过摸索采用上海中药机械厂生产的SF-200B型高速粉碎机,选用1号筛板(孔径2mm)将净选干燥的艾叶粉碎为粗末成绒状。该法操作方便,所得艾绒呈膨松状,粗细均匀,也符合加工要求。将至均匀摊铺于桑皮纸上,卷紧成圆桩状制成炙条,经临床使用产品具有燃烟持续时间长,药力发挥均匀、疗效提高等优点,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  相似文献   

2.
丁向荣  蒋又祝 《中国针灸》2004,24(6):444-444
温针灸是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当前临床所采用的温针灸术一直沿用的是千百年流传下来不变的方法,即把艾绒直接捏合在针灸针的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施温针灸。由于艾绒的可塑性差,不能很好地和针柄粘合,故有时艾绒燃烧过程中,易被轻微的振动或微风将之与针柄分离,若掉在患者皮肤上,则易造成烫伤。为此,笔者自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艾绒显微特征、测定艾绒含末率及微观粉碎度量化艾绒的精细度,以评价艾绒质量。方法:本实验检测机器加工艾绒和实验室制艾绒共33份,从不同加工比例和不同加工工艺两方面对比分析艾绒显微特征、艾绒的含末率与微观粉碎度的差异。结果:不同加工比例艾绒的显微特征可见明显差异,且相较于实验室制艾绒,机器加工艾绒绒丝缠绕明显呈团状。对比不同加工比例艾绒,其含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精细艾绒<粗糙艾绒<一般艾绒;微观粉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粗糙艾绒<一般艾绒<精细艾绒。不同加工工艺艾绒含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绒微观粉碎度与加工比例具有线性关系(P<0.05)。结论:艾绒的显微特征能区分不同加工工艺的艾绒;艾绒的含末率能够在粉碎度较高的情况下反映艾绒的精细度,但有一定缺陷;艾绒的微观粉碎度能较为客观反映艾绒的精细度。  相似文献   

4.
往返式电动研船体积大,有效行程短,研轮与研槽的有效研磨面积小,因而效率低,并且噪音大出料难,研槽清洗不便,工作时全安性差。我们根据中药研磨的原理,在人工研船和往返式电动研船的基础上,设计了旋转式电动研船(见图)。旋转式电动研船的上半部分为研槽,下半部分为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箱。其机械原理是:以电机为动力,工作时,动力通过变速箱减速,经蜗轮蜗杆传给研轮中心轴,带动研轮在研槽内作圆周运动,利用研轮在研槽内的滚压、切割、研磨,将药材粉碎。由于动力部分与研槽上下布置,其体积远远小  相似文献   

5.
电动碾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中药室根据粉碎工作的需要,在人工碾船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台电动碾船。经多年使用证明,本机性能可靠,比人工操作提高工效一倍以上,是医院经常性,少数量或贵重药材粉碎加工的理想工具。机械原理:本机以电机为动力,工作时动力通过变速箱传给偏心轮,偏心轮驱动拉杆,推动碾轮,使碾轮  相似文献   

6.
<正> 一、去皮:传统的刮皮法工效低,且操作时用力不匀,常有刮去药用部位浪费药材的现象。同时纵裂槽纹中的粗皮和绿苔不易刮去。改进后采用刷皮法:先将杜仲刷洗干净,润透后,用钢丝刷纵横各刷一次,粗皮即可全部脱落,同时纵裂槽纹中的粗皮、绿苔也能一次去净。此法省工省时,亦可用于海桐皮、厚朴等皮类药材的加工。二、切制:传统的骨牌块片切制工序烦琐,在切片时,须先切成条状后,再切成块。并且,块片在炒制时受热不匀,不易达到断丝要求。笔者将块片改为丝片,即将去粗皮润好后的杜仲切6毫米左右丝片。笔者曾多次作过试验,丝片和块片,在同一条件下烫制,块片烫27分钟才能达到断丝要求,  相似文献   

7.
艾灸八髎和腰阳关治疗血小板减少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减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疗效尚不满意。在长期针灸实践中,采用艾绒隔姜灸八髎和腰阳关治疗血小板减少症25例,近、远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7例,女18例,年龄在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目前教材介绍和临床使用的温针灸的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留针期间,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 cm的艾条穿置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  相似文献   

9.
<正>隔盐隔姜灸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而后将姜片放置于食盐上,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10~30min,自经前3~5d开始,每天1次,至月经干净。隔药灸取红花、蒲黄、川芎、延胡索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加黄酒少许制成药饼,放置于肚脐、关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4)
目的:比较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碱的含量,为槟榔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传统槟榔切片和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含量。结果: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槟榔切制饮片,是其1.88倍。由于槟榔坚硬致密,不易润透,传统多采用清水浸泡与淋润相结合的方法软化,浸泡时间较长;又由于槟榔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故传统方法软化槟榔,易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流失,甚至腐烂,影响饮片质量;而且费水费工、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提高成本。结论:建议槟榔在产地加工时趁鲜切制成片。  相似文献   

11.
<正> 冰片属细料药物,粉碎均采用单独研磨法。冰片在乳钵中研磨时,易附于乳钵及乳钵锤上,且容易粘连成饼;不易达到细度要求和过筛;研磨时间较长,露于空气中极易挥发损失和改变性质而变成樟脑。由于冰片有如上特点,粉碎较为困难,工效很低,损耗很大,与大量生产很不适应。我们在生产牛黄解毒丸中采用与加工成细粉的雄黄配合粉碎法,提高了工效,减少了冰片的挥发损失和避免转变成樟脑的可能。冰片配合粉碎法应掌握如下原则: 1.配合的原料必须是同一品种的原料,并且配合后不会发生药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一)飞朱砂的工具改进: 我国历代沿用陶瓷乳钵水飞,(现代试用球磨机取代,但球磨机在基层医院使用不太合算),因乳钵容量小,内壁光滑,飞制效率太低,在实际研磨时1kg朱砂需费时近50h,为此,笔者改用碾槽加水碾压,水漂过筛法飞制,比乳钵水飞法提高工效50多倍。具体方法是:用1m左右高的矮橙一只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多功能切药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医院数百种不同来源、类别和质地的常用中药饮片加工切制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原转盘式切药机进行改进。其功能由只切横片及球茎类药材,增加到能切斜片、切段和连续进料。同时还配备了可加工坚硬药材的合金工具钢(9CrSi)刀片,诸如水牛角、鹿角均可选装此刀片用机切制。该机经改进后,适用切药范围广;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工效亦可显著提高。具体办法:不改变原来切药机的主要结构,只分别在原进料斗侧面增加了一个漏斗式进料斗和在切段刀盘处增置进料斗各一个。在原刀盘(三片刀)主轴上增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们按传统方法炮制栀子(炒栀子、炒焦栀子和栀子炭),但在使用中存在许多弊端。如:1987年前本院使用的是炮制后碾碎品,因用药量有限,易发生霉烂虫蛀;1988年改为碾碎后炒制品,同样因有细末而虫蛀;1989年改为炮制原药待配方时冲淬用,又大大增加了调配人员的负担,忙时随便冲两下,不合乎配方要求。以上几种方法都很难达到临床用药的疗效,且时间稍久即回潮霉变。从1991年起,我们试用切制后炮制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法是在传统炮制基础上增加一道切制工艺,故称切制后炮制法,具体方法如下: 1.修制:除去杂质,用抢水冲洗干净后晾或晒至7至8成干。2.切制:将修制过的栀子纵切成或用剪刀纵向剪成两半,将种仁、种皮分开,然后分别将仁、皮横切不剪  相似文献   

15.
1 地龙切制方法改进1.1 传统切制法为 :干切或洗后切两种 ,而干切灰尘大 ,腥味浓 ,呛鼻 ,刺喉 ,刀口易磨损 ;洗后切若快洗则其内泥土去不净 ,若慢洗则地龙易变软起粘 ,且极难晾干。1.2 改进后切制法为 :将地龙倒入筐内 ,用喷水将其淋湿 ,立即用剁刀式切药机切 3~ 5 m m宽的段 ,用筐将地龙段淘洗洁净 ,晒干或烘干。1.3 新法的优点 :速度快 ,效率高 ,饮片美观 ;不粘机 ,机器易清扫 ;药质流失少 ,饮片洁净、质量好 ;避免了传统切制法中呛鼻 ,灰尘大等缺点。2 金樱子炮制方法改进2 .1 传统炮制方法为 :去毛去核 ,既除去了非药用部分 ,有…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小学徒,学习中药炮制加工,得益于家中前辈教诲。在饮片切制技术经验上,有一己之得,一技之长。现总结如下。 饮片切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等饮片切制用语。汉·张仲景《伤寒论》写道:“附子劈八片。”唐·孙思邈《千金方》有“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饮片更详尽了,如附子煨熟切片,半夏、天麻等药都注明切片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柴胡条记载“切为饮片”。可见饮片的切制,医家非常重视。药材切制的目的与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①便于调配时分取剂量。②切成片易浸出药材所含有效成分。③便于进一步对药材加工炮炙或制剂。④便于包装管理及运输。因此,中药切  相似文献   

17.
花椒为临床常用之品,其药用部位是果皮(壳)。花椒壳与目的性味虽同,但功能主治各异,配方不可混用。近几年,我院从药材公司购进的花椒中,含目约占70%左右,炮制只是拣净蒂梗,筛取灰杂,椒目仍然內存,影响治疗效果。过去,我们采取人工揉搓去目,人均每日只得花椒壳1.5公斤左右,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不便于操作,部分仍有椒目残存。近年来,笔者利用电动碾槽或脚蹬铁碾槽分离椒目,收效满意。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碾盘顺边缘绑上一层橡胶(使用过的废胶水管亦可)固定,以不脱落为度,其意是软硬适度,以防碾碎果皮。然后将已晒干或烘干的含目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各地规范及一些炮制书籍均主张采用干切或洗后切两种方法切制地龙。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以上两法均存在不少缺点:干切地龙灰尘大,腥味浓,呛鼻,刺喉,刀口容易磨损。洗后切制,若快洗则地龙体内的泥灰去不净;若慢洗则地龙浸水后易变软起粘,而且极难晾干。洗后上机切制过程中,由于链条的挤压,往往将地龙体内未去净的污泥挤出表面,形成粘糊状,从而糊住链条孔,开机后易使链条打滑,给切制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温针灸,即针刺与艾灸相结合,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各类疾病,又名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等。其具体操作方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手法,留针时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1~2cm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直至燃尽,除去灰烬,将针取出。艾绒或艾条燃烧的热力可透过针身传入体内,从而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现将近年来温针灸临床运用概况综述如下。1痹证1. 1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骨痹之病名,《素问·气血论》载:"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凤丹皮趁鲜切制与晒干后软化切制两种加工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探讨牡丹皮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收集亳州栽培的凤丹皮根系,将根系中粗细相等的根一部分趁鲜切制,一部分晒干后软化切制。采用HPLC同时测定两种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趁鲜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高于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而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高于趁鲜切制的饮片。结论:丹皮采用趁鲜切制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