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在石家庄地区新生儿中的患病率,进一步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进行血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检测,对疑似患儿进行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60061例新生儿中确诊17例,其中原发性肉碱缺乏症9例,患病率为1/17785;母源性肉碱缺乏症8例.9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是一种罕见的可致新生儿死亡的脂肪酸代 谢紊乱性疾病。本研究对新生儿足跟血行串联质谱分析筛查出的肉碱缺乏儿,进一步行血肉碱水平分析及SLC22A5 基因检测,为PC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同时探索血肉碱水平与SLC22A5 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新生儿血串联 质谱筛查游离肉碱(free carnitine,C0)值<10 μmol/L 的4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用Sanger 测序方法对PCD的致病基因 SLC22A5 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肉碱水平、基因检测结果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SLC22A5 基因变异15 种(42 个), 包括11 种致病或可能致病变异和4 种意义不明变异。发现c. 288delG(p.G96fsX33), c. 744_745insTCG(p. M258_L259insS),c.752A>G(p.Y251C),c.495C>A(p.R165E),c.1298T>C(p.M433T)5 种新突变。在40 例串联质谱初 筛肉碱缺乏的患儿中,14 例被确诊为PCD,包括SLC22A5 基因纯合突变2 例,复合杂合突变12 例;14 例检出1 个 SLC22A5 基因突变;12 例未检出SLC22A5 基因突变。确诊为PCD的患儿初筛C0 值为(4.95±1.62) μmol/L,复查C0 值 为(3.90±1.33) μmol/L;未检出突变的患儿初筛C0 值为(7.04±2.05) μmol/L,复查C0 值为(8.02±2.87) μmol/L,确诊为 PCD的患儿与未检出突变患儿的初筛及复查C0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截短突变的患儿与未检出截 短突变的患儿初筛C0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发现的5 种新突变丰富了SLC22A5 基因突变谱;新生儿 足跟血串联质谱初筛C0 值<5 μmol/L 与SLC22A5 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型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具有截短突变的患 儿较不含截短突变患儿的C0值可能更低。  相似文献   

4.
温英梅  赵振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299-2303
背景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被认为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肉碱转运蛋白功能缺陷会导致脂肪酸β氧化代谢受阻,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肉碱,PCD患者在生命早期就会出现急性代谢失代偿,或晚期出现骨骼和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突然死亡。因此在新生儿期开展PCD筛查,对患儿早期治疗能防范急性能量代谢障碍危象或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情况的发生,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目的 调查海南省黎族新生儿PCD的发病情况,并探究黎族人群PCD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借助海南省新生儿筛查网络平台,收集2016-08-01至2019-07-31在海南省出生的黎族新生儿22 950例(出生3~28 d)。通过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黎族新生儿游离肉碱(C0)及酰基肉碱(C2、C3、C16、C18等指标)。可疑患儿(C0<10.0 μmol/L)需母婴同时召回,复查串联质谱检测,C0仍低者外送血标本进行SLC22A5基因测序。PCD基因确诊依据:检测到SLC22A5基因突变。结果 22 950例黎族新生儿初筛C0减低14例,初筛异常发生率为1/1 639(14/22 950),其中男7例(1/1 710),女7例(1/1 569);不同性别黎族新生儿PCD初筛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72)。经SLC22A5基因测序,10例黎族新生儿确诊为PCD,黎族新生儿PCD发生率为1/2 295(10/22 950),其中7例为杂合突变,3例为纯合突变;男5例(1/2 394),女5例(1/2 196);不同性别黎族新生儿P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2)。共检出8种基因突变类型:c.51C>G、c.760C>T、c.338G>A、c.428C>T、c.1340A>T、c.825G>A、c.4442C>T、c.1400C>G。结论 海南省黎族新生儿PCD发生率较高(1/2 295),基因突变类型较为丰富,以c.51C>G和c.760C>T基因突变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2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及其家系行SLC22A5基因检测,确定基因突变位点,为家系提供遗传疾病的咨询.方法 用串联质谱技术对1例疑似患儿进行游离肉碱及多种酰基肉碱检测,对游离肉碱降低的患儿行SLC22A5基因突变检测,确诊PCD,对其姐姐行上述检查.对2例确诊PCD患儿补充左旋肉碱治疗,随访11个月.并对其家系行SLC22A5基因检测.结果 2例确诊PCD患儿,1例为临床患儿,另1例为其姐姐,无明显临床表现.2例患儿均检测到基因突变.2例患儿血游离肉碱水平低于参考值,伴多种酰基肉碱显著降低,均给予补充左旋肉碱治疗,1例治疗2月后症状改善,另1例未曾未发病,血游离肉碱及其他酰基肉碱水平上升至正常.2例患儿SLC22A5 c.760C>T,(p.Arg254X)纯合,致病突变;患儿父母亲SLC22A5基因的c.760C位点检测,发现:均携带c.760C>T,(p.Arg254X)杂合突变.结论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游离肉碱、多种酰基肉碱水平及SLA22A5基因突变检测诊断了2例PCD,均补充左旋肉碱取得较好疗效.SLC22A5基因c.760C>T,(p.Arg254X)突变是本家系中患有PCD的致病突变,用错义突变和剪切改变的分析手段对SLC22A5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可为PCD家系提供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6.
肉碱(carnitine)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在能量产生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源性食物中,但在植物源性食物中则含量比较少,人体内75%的肉碱来自于膳食。在人体内左旋肉碱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肉碱异构体,主要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膜进行主动转运或被动转运两种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症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细胞培养液中不同链长酰基肉碱谱的变化对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ultiple acy-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健康对照标本20例,MADD患儿皮肤成纤维细胞标本9例(包括Ⅰ型3例,Ⅱ型3例和Ⅲ型3例.在37℃培养条件下,用特殊培养底物即加入棕榈酸(C16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成纤维细胞96 h,应用串联质谱分析相应培养液中的酰基肉碱谱.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DD患儿乙酰肉碱(C2)明显降低,而所有病人月桂酰肉碱(C12)、肉豆蔻酰肉碱(C14)、及棕榈酰肉碱(C16)等长链酰基肉碱均异常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链酰基肉碱C6、C8、C10在重型(Ⅰ型)病例异常降低,而Ⅱ型与Ⅲ型中链酰基肉碱C6、C8、C10与健康对照比明显升高;其中棕榈酸酰基肉碱(C16)在Ⅰ型患儿中明显增高,肉豆寇烯酰肉碱(C14)及月桂酰肉碱(C12)在临床Ⅲ型和Ⅱ型病例增高更显著.结论 应用串联质谱酰基肉碱谱分析结合特定培养液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可用于MADD的诊断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于我科就诊的1例PCD病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病例临床特点。结果该例病儿以运动发育迟缓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时常莫名摔跤、易激惹、嗜睡等症状,血串联质谱分析示游离肉碱及多种酰基肉碱水平降低,基因检测病儿SLC22A5基因为c.1400C>G,p.S467C纯合突变,病儿父母在该位点均为c.1400C>G杂合突变。结论 PCD临床表现多样,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易激惹、嗜睡、肝大、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为其典型表现,左卡尼汀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石家庄市新生儿高甲硫氨酸血症筛查情况,了解其发病率及MAT1 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非衍生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甲硫氨酸水平,对石家庄市149094例活产新生儿进行筛查,进一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筛查阳性患儿进行MAT1A基因突变检测,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149094例新生儿中确诊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病种的分布特征、发病率及确诊患者的临床转归,优化筛查指标以提高串联质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效能。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出生的272?117名新生儿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主要筛查指标2次超出阳性切值判断为筛查阳性,召回复查,对疑似母源性疾病连同母亲一并召回,复查仍阳性者进行生化及相关基因测序确诊。回顾性分析筛查结果、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进一步优化筛查指标。结果:在272?117名新生儿中,初筛阳性1808例,阳性率为0.66%;召回复查1738例,召回率为96.13%;临床诊断时间中位数为15?d,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79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23例、有机酸代谢病17例及脂肪酸氧化障碍39例。共计21个病种,常见病种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6.6%)、甲基丙二酸血症(12.7%)及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1.4%),发现假阴性病例4例,均为citrin蛋白缺乏症。272?117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发病率约为1/3444,阳性预测值为4.5%。确诊母亲患者32例,包括原发性肉碱缺乏症30例、异丁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各1例。遗传代谢病筛查总体检出率为1/2451。所有确诊病例随访至今,5例重型患儿(枫糖尿症1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2例)早期死亡,10例有机酸代谢病患儿出现轻度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优化各病种筛查指标后,初筛阳性数降至903例,阳性预测值提高至9.1%,未遗漏确诊病例。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脂肪酸氧化障碍发病率相对较高,串联质谱法能有效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优化筛查指标可提高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串联质谱法(MS/MS)在检测苯丙氨酸浓度在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MS/MS分析了9000例新出生婴儿全血标本中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浓度,计算两者的比值。MS/MS分析的Phe的线性范围为25. 3~898. 5 mol/L,Phe的平均回收率为97. 8%,批内变异系数(CV)为3. 85%,批间变异系数CV为4. 53%; Tyr的线性范围为39. 60~260. 07 mol/L,Tyr的平均回收率为96. 5%,批内变异系数(CV)为4. 25%,批间变异系数CV为5. 83%。MS/MS法能够比较灵敏,特异的检测血中Phe和Tyr的浓度,可以满足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及诊断的需要,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串联质谱法(MS/MS)在检测苯丙氨酸浓度在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MS/MS分析了9000 例新出生婴儿全血标本中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浓度,计算两者的比值。MS/MS分析的Phe的线性范围为25.3~898.5 mol/L, Phe的平均回收率为97.8%, 批内变异系数(CV)为3.85%,批间变异系数CV为4.53%;Tyr的线性范围为39.60~260.07 mol/L, Tyr的平均回收率为96.5%,批内变异系数(CV)为4.25%,批间变异系数CV为5.83%。MS/MS法能够比较灵敏,特异的检测血中 Phe和Tyr的浓度,可以满足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及诊断的需要,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串联质谱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水平和现状。方法向19家新生儿筛查实验室发放5个批号(201211、201212、201213、201214、201215)的血斑质控品,收集实验室回报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检测值,对回报的结果按照方法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检测水平。结果 18家实验室回报了检测结果,回报率为94.7%。回报结果的18家实验室中有14家实验室采用衍生非配套的试剂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有3家实验室采用衍生配套的试剂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有1家实验室采用非衍生的方法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按照方法学分组同时考虑是否使用配套试剂计算各组及格率,其中,瓜氨酸项目及格率为71.4%~100.0%,亮氨酸项目的及格率为71.4%~100.0%,甲硫氨酸项目的及格率为42.5%~100.0%,苯丙氨酸项目及格率为71.4%~100.0%,酪氨酸项目及格率为71.4%~100.0%,缬氨酸项目的及格率为66.7%~100.0%,游离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42.9%~100.0%,丙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28.6%~100.0%,异戊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33.3%~92.9%,辛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28.6%~100.0%,月桂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46.2%~100.0%,棕榈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64.3%~100.0%,十八碳酰肉碱项目的及格率为71.4%~100.0%。结论目前串联质谱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质量水平差异较大,开展室间质评项目计划有利于提高我国遗传代谢病的检测领域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串联质谱法检测6种溶酶体贮积症(LSD)相关酶活性切值的计算方法。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6 689名新生儿及7例临床确诊患儿进行6种LSD(糖原贮积症Ⅱ型、法布里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克拉伯病、尼曼-皮克病A/B和戈谢病)相关酶活性检测,将每批次酸性β葡糖脑苷脂酶、酸性鞘磷脂酶、β半乳糖脑苷脂、α-L-艾杜糖苷酸酶、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中位数的20%以及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中位数的30%作为切值。对酶活性结果小于切值70%的标本进行基因诊断。结果:7例临床确诊患儿的酶活性均低于相应切值,提示本研究建立的切值计算方法有效。26 689名新生儿筛查LSD可疑阳性142例(0.53%),其中β半乳糖脑苷脂缺乏25例、α-L-艾杜糖苷酸酶缺乏1例、α半乳糖苷酶缺乏19例、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97例。确诊LSD患儿8例,其中糖原贮积症Ⅱ型3例、克拉伯病3例、法布里病2例,阳性预测值约为5.6%。6种LSD酶活性切值在3—8月份时均呈下降趋势,在9—12月份时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月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串联质谱法筛查LSD相关酶活性切值计算方法有效,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广西部分地区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代谢病(AAD)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氨基酸代谢病的发病率及其种类特点。  方法  对2011年6月—2020年12月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管辖区的活产新生儿以及门诊及住院新生儿总计538 944例进行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检测,并对其中氨基酸代谢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进行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的538 944例新生儿中,经基因检测共确诊6种氨基酸代谢病共27例,总体发病率为1/19 961,其中希特林蛋白缺乏症(NICCD)11例, 发病率为1/48 995,占比40.74%;苯丙酮尿症(PKU)8例,发病率为1/67 368,占比29.63%;瓜氨酸血症Ⅰ型(CTLN1)4例,发病率为1/134 736,占比14.82%;鸟氨酸胺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D)2例, 发病率为1/269 472,占比7.41%;高甲硫氨酸血症(MET)1例, 发病率为1/538 944,占比3.70%;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PTPS)1例, 发病率为1/538 944,占比3.70%。  结论  广西部分地区氨基酸代谢病主要以NICCD和PKU为主,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和确诊有利于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双向电泳联合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人胃癌血清蛋白质标记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胃癌标记物,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文中比较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的差异,以寻找候选血清标记物. 方法:①随机选取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血清,pTNM分期(Ⅰ~Ⅳ期)各5例,1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作对照.②血清样品处理:通过蛋白亲和柱去除血清清蛋白和IgG两种高丰度蛋白.③通过双向电泳进行差异比较,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蛋白点.④利用免疫印记方法对筛选的标记物蛋白质进行验证. 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较正常人存在多个蛋白质点差异,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补体 C4-B 前体在胃癌血清中含量明显增高;补体因子Ⅰ前体和血清结合珠蛋白前体则含量显著降低(P<0.01). 结论:利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可筛选出胃癌血清蛋白标记物,为胃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ideaofimplementingtandemmassspectrometry(TMS)tonewbornscreeningwasfirstproposedbyMillington,etal.[1]in1990aftertheTMSmethodbecameavailabletodetectacylcar nitineandaminoacidsinphysiologicalfluids.ApplicationofelectrosprayionizationtechniquetointerphasewithTMSby Rashed,etal.[2]in1995hasmadethismethodtechnicallyfea sibleforpopulationnewbornscreening,asthisionizationtech niqueallowscontinuousandautomatedsampleinjectionandsig nificantlyincreasedsensitivity.UsingtraditionalBIAassaysandotherf…  相似文献   

19.
邓雯  周鑫  袁幼红 《当代医学》2021,27(34):85-87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应用于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5例新生儿MMA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55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串联质谱检测C3、C3/C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比较两组C3、C3/C2、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C3、C3/C2、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分别为[(7.18±1.92)μmol/L、(0.89±0.35)、(6.78±1.25)、(11.36±3.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9±1.03)μmol/L、(0.14±0.1)、(2.30±0.09)、(0.2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串联质谱中C3及C3/C2对新生儿MMA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883,高效液相色谱中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对新生儿MMA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992,诊断效能较为理想;联合诊断对新生儿MMA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97,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C3、C3/C2、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在新生儿MMA患儿中明显升高,联合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