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荆芥穗是荆芥的花穗,性微温味辛,入肺肝经,有祛风解表、止血之功.因荆芥穗芳香气烈、质轻,效用较荆芥强.<傅青主女科>中有20余首方剂应用荆芥穗[1],有生用、炒用之分,剂量有大、小之别.荆芥穗与它药配伍后,其作用也多有演绎,可见傅山对荆芥穗的应用,确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荆芥的名称、分类、基原、药用部位、性味、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荆芥以“假苏”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荆芥”一名则首见于《吴普本草》,后世多沿用“荆芥”为正名。假苏之名源于其气味,而荆芥则源自读音。荆芥主流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带穗全草,其道地产区为江苏、河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荆芥品质以茎细、穗多色绿、气香者为佳。在临床应用上,荆芥多为生品入药,炒炭入药主要用于止血。经典名方槐花散、当归饮子原方均以荆芥穗入药,因此建议使用唇形科植物荆芥S. tenuifolia的干燥花穗;而凉血地黄汤则以荆芥炭入药,建议可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一书,在中医妇科中有较深的影响。综观《女科》,荆芥穗凡见20余处,涉治经、带、胎、产各方面的许多病种,其运用之广泛、灵活,远非其它药物之可比,兹就《女科》中荆芥穗运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一、行血止血:止血贵乎不留瘀血,不留瘀血必须止中有化有行。妇科血证尤多,《女科》中凡遇出血证每顾及于此。傅氏在止血有行有利中独喜用荆芥穗,取其质轻味辛具流动之性,且炒黑后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气虚下陷不能摄血为病机的出血证,补气升提以摄血是为常法。《女科》中习用荆芥穗配参芪等益气升清固脱止血。如治疗血崩的升举大补汤;治疗行房小产的固气填精汤,均取荆芥穗既有升举之功又具温通行血而化瘀之效。逆行之血亟宜沉降,肝火衄血、肺火咯血、胃火  相似文献   

4.
《傅青主女科》一著中 ,凡妇人经、带、胎、产之患 ,均适其证、择其要而加入荆芥穗。笔者对全书 15 5方中用荆芥穗之 2 1方加以分析 ,总结出荆芥穗在炮制、剂量及配伍方面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女科》一著中,凡妇人经、带、胎、产之患,均适其证、择其要而加入荆芥穗。笔者对全书155方中用荆芥穗之21方加以分析,总结出荆芥穗在炮制、剂量及配伍方面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荆芥、荆芥穗及其炭制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  宋磊  郭戎  丁安伟 《江苏中医药》2007,39(11):73-75
目的:通过对荆芥、荆芥穗及其炭制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荆芥炭及荆芥穗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荆芥各饮片吸附力的大小.结果:亚甲基蓝线性范围为0.01062~0.1062mg(r=0.9996),加样回收率为100.24%,RSD为2.85%(n=6).各饮片吸附力的大小:荆芥炭>荆芥;荆芥穗炭>荆芥穗.结论:吸附力的变化可能是荆芥及荆芥穗炭制品止血的比较重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吕明远  刘雪平 《中草药》2000,31(8):636-636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和平车前 P.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具有清热利尿 ,渗湿通淋 ,明目祛痰之功 ,我们目前在河北安国市场上发现有以荆芥子混充车前子出售。尽管为数不多 ,但我们认为会给车前子的品种来源造成混乱。荆芥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o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果实 ,一般与穗一同入药用。荆芥具有解表散风、利咽、透疹之功。据文献报道 [1]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辩》称 :“车前子……河北孟河出者 ,为小车前 ,即荆芥子也 ,不入药用 ,宜注意之。”可见历史上即有荆芥子充车前子入药之用 …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是清代著名医家傅山所著,书中有多个病证应用了荆芥,且运用频率仅在补益气血药之后,高于其它如柴胡、薄荷等药。荆芥穗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辛、微温,归肺、肝经,能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有止血之功。《本草汇言》指出其“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而傅氏在用荆芥穗时配伍构思精微,应用灵活,现摘其中几个应用荆芥的病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超群 《中药材》1993,16(4):22-22
荆芥穗是常用中药,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果穗。最近市场上发现一“荆芥穗”,经鉴定为唇形科植物柴荆芥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的干燥果穗。柴荆芥穗能否代荆芥穗入药,均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将二者进行比较鉴别,供药材收购及使用单位鉴别时参考。一、性状鉴别荆芥穗与柴荆芥穗的性状特征比较见表。  相似文献   

10.
新发现刘惠民1954年的一幅手书处方笺"保胎养血之良方",为治疗先兆流产的一则成功案例。从该处方中首味药荆芥穗出发,探究认为其处方化用自清代名医傅山之保产无忧散,在此基础上创制有成方保胎丸。结合文献中刘惠民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与妊娠恶阻的临床案例,对其以荆芥穗为治疗流产与妊娠恶阻专药的用药特色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荆芥穗为血中气药,药性平和,轻灵施药,可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佳效。"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解领会刘惠民以荆芥穗为治疗流产与妊娠恶阻专药的用药目的,当不可忽视荆芥穗入血调肝助疏泄的"枢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曹丽诞  孔铭  丁安伟 《中草药》2006,37(2):216-217
荆芥穗Sp ica S ch izonep eta挥发油具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常用解表药的原料药[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胡薄荷酮等萜类化合物,且质量分数超过50%[2]。有报道采用GC-M S技术分析荆芥穗中挥发油成分[3]。本实验采用TLC法,以胡薄荷酮和荆芥油为对照,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薄层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荆芥穗炮制前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差异,为荆芥穗和荆芥穗炭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PLC对荆芥穗炮制前后样品进行测定,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对照品指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荆芥穗炮制前后进行多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分别建立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4、9、11、13号峰分别为木犀草苷、迷迭香酸、胡薄荷酮、木犀草素;相似度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相似度均大于0.9,HCA、PCA、OPLS-DA结果可明显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区分为2类,2、4、7~12号峰是引起荆芥穗和荆芥穗炭间成分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多指标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对荆芥穗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法,研究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选用VarianCP-Sil24CB毛细管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结果:建立了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固定产地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较为简便,建立的固定产地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特征明显,相似度评价科学客观,有助于柴荆注射液中荆芥穗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荆芥穗中胡薄荷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丽  单鸣秋  孔铭  丁安伟 《中草药》2004,35(12):1414-1415
荆芥穗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 tatenuifolia(Benth.)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穗性温、味辛;其生品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及多种皮肤病,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荆芥穗炒炭后专功止血,可用于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尚无荆芥穗药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小平  吴基威 《中药材》2008,31(9):1428-1429
目的:研究喉痛灵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对处方中的板蓝根、荆芥穗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能分别检出板蓝根、荆芥穗;蒙花苷在0.1228~0.6143 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6.8%,RSD=1.61%.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喉痛灵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荆芥穗提取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荆芥穗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约1.69%,据文献报道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本文对荆芥穗总提取物、荆芥穗水提物和荆芥油的抗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荆芥品种选育产量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荆芥品种选育中产量性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交纯化的荆芥品系进行单株性状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荆芥性状在品系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株穗重和单株草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顶穗粗、顶穗长和单株穗数等;通径分析表明顶穗长、顶穗轮数和顶穗粗对单株穗重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直接效应;有无复穗品系的顶穗性状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但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选择顶穗性状可以有效简化荆芥育种程序,加快育种进程;选育出的有无复穗性状可作为新品系的鉴定根据,但不能作为产量性状的间接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荆芥,又名荆芥穗、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中药学认为,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有疏风解表,宣散疹毒,止血之功。本品味辛而散,温而不燥,性质  相似文献   

19.
曹雨诞  张丽  杨梅  丁安伟 《中草药》2007,38(12):1827-1829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山东。荆芥最早以“假苏”一名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荆芥之名始载于《吴普本草》。荆芥性温、味辛,亦有人认为其性平或凉;其生品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头痛、风疹、麻疹、疮疡初起等多种皮肤病。荆芥穗饮片效用同荆芥,唯发散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薄荷-荆芥穗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为薄荷-荆芥穗药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薄荷-荆芥穗药对、薄荷和荆芥穗单味药材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二者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薄荷挥发油中确定了40个化合物,其中21个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测到;荆芥穗挥发油中检测确定了27个化合物,其中6个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测到;药对挥发油中确定了35个化合物,其中有5个新成分在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未检测到。结论:薄荷-荆芥穗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及相对含量较单味药材均有一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配伍后化合物组群的相应药效学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