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琦  陈雨  仇妍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122-123
目的为了提高诊治水平,研究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的肠道外症状和损害情况。方法对100例RV肠炎患儿的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100例RV肠炎患儿中有12例(12%)肝功能异常,有28例(28%)心肌酶谱异常,3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7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2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肠道外症状和损害,对于RV肠炎患儿在诊治时应注意肠道外症状,对症治疗,同时要加强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RV)是引起要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居秋冬腹泻的首位。轮状病毒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呼吸道、心脏、肝脏等肠外脏器的损害,现将本院收集的156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脏器的损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肠道外损害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肠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RV感染的1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并发肠外损害76例(60.31%)损害以呼吸道、心血管、脑、肝为多见。结论:RV肠炎的肠外损害发生率高,RV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外症状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的肠道外症状和损害情况。方法对98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例RV肠炎患儿中有13例(13.3%)肝功能异常,有28例(28.6%)心肌酶谱异常,44例(44.9%)有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0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3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能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和损害,在诊治时应注意肠道外症状,对症治疗,同时要加强本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RV)患儿临床及肠道外并发症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4a门诊及住院RV感染患儿850例。结果:850例RV患儿中,心肌受损270例,呼吸系统受损236例,肝功能受损56例,血液系统受损28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18例,高热惊厥15例,泌尿系统受损害11例,荨麻疹14例。结论:RV感染可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治疗RV感染同时需防治肠道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损害.方法对2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同时,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8例(7.96%).心肌酶谱异常54例(23.9%),6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2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3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在肠管外消化器官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发病,这说明轮状病毒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丽英 《首都医药》2008,15(20):20-21
目的 探讨腹泻息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肠外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327例住院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结果 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与对照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心肌损害及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心肌损害及肝功损害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泻轻重程度与心肌损害及肝损害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的几率较大.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肝功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冶疗.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简称RV)感染常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病。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引起呼吸道、心脑、肝肾、血液、皮肤等损害。笔者现将我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84例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168例腹泻病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大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根据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88例)与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80例)对比两组的心肌酶、肝功、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两组相比在年龄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酶学指标明显升高(P〈0.05),肝功酶学指标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可导致肠管外多脏器损害,尤以心肌损害,呼吸道损害多见。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RV)肠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过程中,轮状病毒可侵入血流致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是RV的多系统播散途径。可侵犯心脏、肺、肝脏和肾脏组织。我院1996~2002年诊治13例轮状病毒肠炎致肠外感染患儿,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6~12月8例,1~2岁5例,均为秋末冬初起病。肠外感染疾病为支气管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例,病毒性脑炎1例。多脏器衰竭1例发生于轮状病毒肠炎病程第2天者3例,第4天者8例,第5天者2例;实验室检查均查聚合酶链反应,RVRNA阳性。大便常规镜检脂肪球+~+++/LP。肺炎6例X片示双肺散在…  相似文献   

11.
唐福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45-3546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21例住院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结果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对照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心肌损害及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心肌损害及肝功损害发生率高,同年龄段中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相同脱水程度情况下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的机率较大,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肝功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下降快于对照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清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43-1044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蒙脱石散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1·次^-1,3次/d,疗程5~7d,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呕吐改善时间(1.5±0.4)d、退热时间(1.3±0.3)d、腹泻改善时间(1.7±0.4)d较B组的(2.4±0.3)d、(2.3±0.4)d、(2.9±0.1)d明显缩短(t=2.245、2.298、2.301,均P〈0.05);治疗3d后A组总有效率92.0%,高于B组的(74.0%)(χ^2=3.987,P〈0.05);A组平均治愈时间(5.5±0.9)d低于B组的(7.0±1.1)d(t=7.17,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张延斌  杨煜  徐晤  李东野 《江苏医药》2008,34(2):131-13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血清酶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66例甲减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血清酶检测资料.结果 治疗前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升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血清酶水平也显著下降.结论 甲减患者通常存在血清酶水平的升高,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酶水平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60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心肌损害,治疗1组及2组分别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磷酸肌酸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2组患儿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下降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杜占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55-205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的cTnT及CK—MB并与同期45例非心肌炎小儿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人院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cTnT及CK-MB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心肌炎小儿(均P〈0.05);治疗2周后血清cTnT及CK.MB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VMC、58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肌红蛋白(MYO)]浓度和4种心肌酶活性.结果:入院当日VMC组cTnⅠ(0.41±0.19)μg/L、CK-MB mass(6.02±3.89)μg/L、MYO(102.33±41.42)μg/L,均明显比NVMC组和对照组高(P<0.01);联合检测cTnⅠ、CK-MB mass和MYO对VMC心肌损伤的诊断灵敏度(SE)、特异性(SP)、阳性预报值(PPV)、阴性预报值(NPV)和准确度(AC)分别为71.15%、96.30%、90.24%、87.39%和88.13%:SE和NPV与联合检测4种心肌酶相近(P>0.05),而SP、PPV和AC却明显比联合检测4种心肌酶高(P<0.01).结论:联合并动态检测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联合检测4种心肌酶能够为VMC心肌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转归判断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l~10月确诊为AMI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入选者的MY0、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除基线水平混杂影响,观察组患者MY0、CK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早期组(0—6h)患者MY0水平显著高于胸痛中、晚期组(〉6~24h、〉24~48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早、中、晚期组患者CK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早期患者MY0阳性检出率为78.0%,高于心电图、CK和CK-MB阳性检出率(60.O%、56.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可作为早期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具有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能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为76.67%(46/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P<0.05);两组平均脱水纠正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止泻时间分别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8,P<0.05)。结论与利巴韦林相比较,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