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剂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单盲、前瞻性研究,27例耐药性癫痫病人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安慰剂16 wk,停用安慰剂,再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16 wk,X~2检验比较左乙拉西坦添加期疗效与安慰剂期疗效的差别,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而安慰剂无效的病例13例(48%),安慰剂治疗有效而左乙拉西坦无效的病例5例(19%),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安慰剂治疗有效的病例数(P<0.05)。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21例(78%)出现不良反应,安慰剂添加期20例(74%)出现不良反应。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情绪异常、头晕、胃肠不适,部分病人有短暂性轻度血白细胞减少,没有病例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对耐药性癫痫病人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和副作用。方法对50例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达72%,17例患儿发作停止。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的疗效,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行左乙拉西坦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9%;治疗过程30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31.91%),25例患者未采取措施症状自行消失,5例采取减量措施后症状消失;添加治疗后患者的脑电图(EEG)异常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部分眭发作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2次/d,服用起始总剂量为10mg/(kg·d),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每5日增加5~10 mg/(kg·d),维持治疗剂量为20~40mg/(kg·d),约2周平均剂量增加到35mg/(kg·d),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完成了药物治疗,其中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有情绪焦躁、行为异常和嗜睡的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部分型和肌阵挛发作患儿治疗效果良好,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FDA批准左乙拉西坦的新适应证美国FDA批准UCB公司的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用于成年和6岁以上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辅助治疗。这次新适应证申报是根据164名顽固性癫痫病人的临床试验结果,72%病人加用该药后,每周全身强直一阵挛癫痫发作减少50%,安慰剂组为45%。其中24%病人在20周用药期间完全没有出现癫痫,而安慰剂组为8%(P〉0.009)。  相似文献   

6.
张明 《海峡药学》2014,(12):95-97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单药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OXC组和LEV组各3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OXC组完成治疗32例,LEV组完成治疗34例。临床疗效比较OXC组总有效率为87.5%,LEV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OXC组有效率为50.0%,LEV组有效率为76.5%,LEV组有效率高于 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图改善优于奥卡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6个月单药治疗无效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进行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180例TLE患者分别添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其中左乙拉西坦较丙戊酸钠疗效更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8.
布瓦西坦为左乙拉西坦结构衍生物,由欧盟批准用于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布瓦西坦可与突触囊泡糖蛋白2a结合,且亲和力较左乙拉西坦强15~30倍。临床试验证实布瓦西坦可有效地降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频率。布瓦西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和眩晕。  相似文献   

9.
胡佳  黄惠英 《中国药事》2017,31(1):112-11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与维生素B6联用对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神经内科癫痫专科并随访大于24周的患者110例。根据自愿原则将11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左乙拉西坦+维生素B6)和对照组(单用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后的4、12、24周动态随访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行为的不良反应包括兴奋、攻击、烦躁、激惹等副作用的出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用维生素B6对左乙拉西坦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癫6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勇  但艳苹  张澈 《医药导报》2011,30(2):220-222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癫患儿,原抗癫治疗药物不变,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少年(12~16岁),体质量≥50 kg者,起始治疗剂量每次500 mg,bid。根据临床效果及耐受性,每日剂量可增加至每次1 500 mg,bid。剂量调整为每2~4周增加或减少500 mg·次 1,bid;其他年龄段及体质量儿童起始剂量20 mg·kg 1·d 1,分2次服用,以每2周增加10 mg·kg 1·d 1的平均剂量逐渐加量,在4周内增加至维持剂量30~40 mg·kg 1·d 1,分2次服用。从最后一次加量开始连续6个月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不同发作类型儿童癫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对各型儿童癫均有较好疗效,各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75.00%。左乙拉西坦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维持剂量治疗期为11.67%,均较轻微。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各型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成人癫痫部分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查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文献。从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和安全性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检索到4篇左乙拉西坦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忽略剂量条件下,相对危险度(RR)和危险度差值(RD)分别为2.94[2.18,3.96]和0.24[0.19,0.29]。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轻~中度,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嗜睡、疲劳、眩晕)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成人癫痫部分发作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在脑炎患儿早期癫痫发作中的疗效。方法:20例早期癫痫发作的脑炎患儿在常规抗癫痫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作为观察组,另20例脑炎有早期癫痫发作的患儿仅用常规抗癫痫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控制癫痫发作的时间,病死率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控制癫痫发作时间为(28.55±11.29)h,对照组为(94.56±29.9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1)。但两组的病死率和晚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快速、有效控制儿童脑炎早期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实际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癫痫持续发作时间、癫痫发作次数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19±0.21)min,癫痫发作次数为(1.39±0.23)次;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2.06±0.15)min,癫痫发作次数为(0.39±0.06)次;观察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病次数,同时可有效控制用药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小儿癫痫患者的病情特征,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治疗的小儿癫痫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按照其住院号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明显较短,临床总有效率(93.8%)明显较高,且不良反应率(18.8%)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幼年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海马组织中骨形成蛋白(BMP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将116只21d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对照组(NS组)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对照组)24只、氯化锂一匹罗卡品模型组(PILO组)34只、氧化锂一匹罗卡品模型+左乙拉西坦治疗组(LEV治疗组)34只。PILO组和LEV治疗组大鼠首先给予腹腔注射氯化锂(125mg/kg)进行诱导,16h后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1mg/kg),30min后再以匹罗卡品(60mg/kg)腹腔注射,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可在半小时后,再次腹腔注射匹罗卡品15rag/kg,直至充分点燃建立癫痫模型。其中,LEV治疗组,每日给予左乙拉西坦200mg/kg,连续3周进行灌胃治疗,并分别于1周,2周,3周,处死各组大鼠,并通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及观察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PILO组与NS对照组相比,BMP4的表达增加,第1周达高峰(P〈0.01),第2周、第3周BMP4表达逐渐下降,但较NS对照组仍高表达(P〈0.05),LEV治疗组与PILO对照组相比,BMP4表达逐渐降低(P〈0.05),LEV对照组与NS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BMP4表达增加,提示BMP4与癫痫形成密切相关,左乙拉西坦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而发挥抗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疗效.方法:53例在我院新诊断的部分发作性癫痫儿童,根据就诊顺序按单双号顺序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10 mg/(kg·d),每周加量一次,逐渐加量至20~30 mg/(kg·d),最大剂量40 mg/(kg·d);卡马西平起始剂量5 mg/(kg·d),每周增加5 mg/(kg·d),逐渐增加剂量至10~20 mg/(kg·d).血药浓度6~10 mg/L.随访6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3例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卡马西平组26例,左乙拉西坦组27例.卡马西平组15例完全控制发作(57.7%),4例部分控制(15.4%),总有效率为73.1%;左乙拉西坦组10例完全控制发作(37.0%),5例部分控制(18.5%),总有效率为5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均有很好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吕二保 《北方药学》2018,(7):146-147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因患有癫痫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给予对照组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12例得到控制、8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4例得到控制、13例显效、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16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LEV治疗,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频率、不良反应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6例(65.52%),显效23例(19.83%),总有效率为85.34%;治疗后,各类型小儿癫痫的发作次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少(19.83%),治疗2~6周后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