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4℃和6℃两种温度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对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对3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4℃和6℃循环水溶箱融化制备冷沉淀,比较融化时间和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 4℃和6℃融化时间分别为(75.9±3.9)min和(55.4±3.8)min(P<0.01);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95.2±5..7)IU和(93.3±5.2)IU(P>0.05)。结论 4℃和6℃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对凝血因子Ⅷ含量没有影响,但6℃比4℃制备的时间显著缩短,血站可采用6℃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2.
王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80+82-80,82
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质量测定,来确定普通冰冻血浆是否合适做冷沉淀原料浆。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各10份,制备冷沉淀后,利用凝血法,检测其中Ⅷ因子含量并计算FⅧ合格率。结果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94±0.13)IU/mL,普通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42±0.16)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冷沉淀制备需要用新鲜冰冻血浆。  相似文献   

3.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47-250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简称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FⅧ)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血浆的最佳及最长的制备允许间隔时间。方法以200份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全血采集后6、8、13、18h内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并标识,将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其FⅧ活性和Fg含量。结果四组不同制备时间段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活性随制备时间延长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h合格率为96%,8h合格率为94%,13h合格率为86%,均满足质控要求的75%受控要求,而1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来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只有54%,达不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要求,6、8、13h合格率与1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及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量,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最佳选择在采集后6~8h内,最长不宜超过13h分离并速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从血浆冷沉淀中同时制备因子Ⅷ(factor Ⅷ,FⅧ)、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方法。  方法  用缓冲液溶解抽提冷沉淀,获得的冷沉淀抽提液通过2次DEAE离子交换层析和1次聚乙二醇沉淀进行分离纯化来同时制备FⅧ、Fn和Fg。采用FⅧ∶C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制备的FⅧ活性,并计算FⅧ比活和回收率。分别用双向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对制备的Fn和Fg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并计算回收率。结果   制备的FⅧ的平均活性为16.48 U/ml,平均比活为29.84 U/mg,回收率>60%。制备的Fn和Fg的蛋白纯度均>90%,回收率分别为>80%和>75%。结论  采用建立的方法可从冷沉淀中同时制备FⅧ、Fn和Fg。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分析亚甲蓝灭活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同源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FⅧ和Fbg含量的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bg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血浆不易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去冷沉淀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方法 采集全血30袋,把每袋血液血浆分成2份,分别制备成去冷沉淀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检测上述两种血浆的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X含量,采用配对f检验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冷沉淀冰冻血浆总蛋白含量(47.52±3.68) g/L、纤维蛋白原(0.94±0.16) g/L、凝血因子X(36.44±5.03)%;普通冰冻血浆总蛋白(56.27±4.17) g/L、纤维蛋白原(2.21±0.31) g/L、凝血因子X(53.62±5.49)%;去冷沉淀冰冻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X含量均明显低于普通冰冻血浆(P<0.001).结论 去冷沉淀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可酌情区分应用.  相似文献   

8.
虹吸法与离心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对其质量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利用CA-50凝血酶仪检测冷沉淀中FVⅢ和Fg的含量。结果: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FVⅢ含量(IU/袋),平均为92.85IU/袋和81.95IU/袋,合格率前者为100%,后者为95%,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VⅢ含量(IU/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1);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g的含量(mg/袋)平均为170.95mg/袋和170.55mg/袋,合格率均为100%,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g含量(mg/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X(P〉0.01)。结论:冷沉淀的制备方法离心法要优于虹吸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的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方法 1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摄氏度水浴箱内融化后,虹吸出血浆,袋内剩余40~50 ml冷沉淀凝血因子2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冰箱中过夜融化,经离心后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20~30 ml.结果 离心法优于虹吸法.结论 本文对比离心法和虹吸法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酶因子,得出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优于虹吸法,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是治疗血友病甲的最主要血液制品.冷沉淀是这类制剂中最简便的制品,从单一供血者中采集单浆制备冷沉淀成本低且疾病传染性小.中纯度FⅧ制剂比活性为0.2~1.0 IU/mg蛋白,较冷沉淀中Ⅶ活性含量高.高纯度制剂比活性高于1.0IU/mg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亲和层析和DNA重组技术可制备FⅧ活性4000~28万倍提纯的FⅧ制剂和纯FⅧ制剂.随着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病毒的分离和FⅧ制剂灭活方法的改进,这类制品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解瑞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37-263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单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出血创面进行处理;对照组38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法对出血创面进行止血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分别在术后1、4个月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8.0±8.1)min,对照组为(61.0±5.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 E2值为(131.4±9.6) poml/L、LH 为(5.8±1.7) IU/L、FSH 为(7.8±1.9)IU/L,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10.1)poml/L、(5.8±2.2)IU/L、(6.0±1.3)IU/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0.82、1.02,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E2、FSH水平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t=4.31、4.10,对照组t=4.18、4.15,均P<0.05);术后4个月对照组E2水平高于观察组(t=5.22,P<0.05),LH、FSH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t=4.20、5.09,均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能有效维持性激素水平,保护卵巢生理功能正常,为有效的止血方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中各血液成分输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74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按照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和术前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组,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变量与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中平均血液成分输注量为悬浮红细胞(9.65±8.73)U、新鲜冰冻血浆(7.74±6.34)U、冷沉淀(12.03±17.69)U、单采血小板(0.62±0.87)U。男性组和女性组间各血液成分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病理诊断可作为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用量的预测因素,不能用于预测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的用量;术前门异常组的患者术中各个血液成分的输注量明显高于PT正常组(P〈0.05)。结论年龄、病理诊断、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可用于预测肝移植术中血液成分用量,指导临床输血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吴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8-354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颈动脉硬化,分成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每组25例.检测和比较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浆中的血纤维蛋白原(Fg).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MPV、Fg 水平分别为(12.99±1.45)fl、(4.59±1.05)g/L,均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的(11.01±1.21)fl、(3.05±0.51)g/L(=4.212、-0.387,P=0.000、0.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MPV、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31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伊曲康唑联合强的松治疗,联合组)和强的松治疗组(强的松组)。比较在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症状、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痰液烟曲菌培养转阴。联合治疗组IgE水平由(1 948±377)IU/mL降至(742±281)U/mL,强的松组由(1 851±526)IU/mL降至(1 109±367)IU/mL(P=0.023);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315);联合治疗组FEV1(%pred)由(39.6±7.5)%升至(79.7±10.5)%,强的松组由(42.1±9.1)%升至(68.3±11.7)%(P=0.019),而FEV1/FVC均升高不明显(P=0.712)。联合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由(53±7)mmHg升至(83±11)mmHg,强的松组由(56±12)mmHg升至(71±9)mmHg(P=0.041)。联合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5例患者肝功酶学轻度异常。结论强的松联合伊曲康唑可更有效地治疗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过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集50袋新鲜血浆,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PT,TT,APTT,Fg,TP、ALB及凝血因子FⅧ、FⅤ.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中的TP、凝血因子FⅧ、FⅤ和Fg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大都在30%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采用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不影响临床应用,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7.
徐艳娜  顾剑华  金晓群 《中国医药》2014,9(11):1582-158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总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60例(反复喘息婴幼儿组)及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血清中25-(OH)D3、TIgE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做比较.结果 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μg/L比(38 ±8) μg/L,t=15.81,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TIgE含量、EOS%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18) IU/ml比(51±10) IU/ml,t=25.84,P=0.000;(3.02±1.82)%比(0.72±0.27)%,=9.73,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TIgE含量存在负相关(r=-0.783,P=0.000),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与TIgE含量无相关性(r=-0.013,P=0.924).2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EOS%无相关性(r=-0.084,P=0.523;r=-0.137,P =0.298).结论 血清25-(OH)D3的低下可能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反复喘息的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与TIgE有明显负相关性,表明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3可能为临床预防婴幼儿反复喘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