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体爆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2005年3月~2007年4月笔者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16例,3例合并椎板及棘突骨折,2例有神经损伤,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疗效评价,优13例,良3例。患者主观评价满意14例,基本满意2例。本组患者优良率为100%。结论: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总计156枚椎弓根螺钉,总体置钉的准确性为91.0%。患者神经功能及Cobb角恢复良好,并发症总发生率2.9%。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创伤较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可控,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经验,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按McAfee分类,楔形压缩骨折5例,稳定爆裂性骨折5例,不稳定爆裂性骨折9例。术前术后X线片,CT片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管横切面积及Cobb's角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平均时间12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38.6%、83.1%、35.4°,术后92.7%、98.4%、4.5°,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43.7%,术后92.6%(P〈0.01)。结论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椎管变形和脊髓神经根受压则行减压。骨折节段分布在T11~L3。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d分级评定,除7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椎体骨折均顺利愈合,神经系统症状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艳青 《河北医药》2014,(19):2961-2962
目的:对内固定融合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其中37例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另外37例患者通过实施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2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随访获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其手术耗时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总体临床疗效更好而治疗费用更少,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异,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对比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方式固定后,通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选用通用型的脊柱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较小,并且其操作简单,手术进行的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段骨折患者90例,研究组(50例)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手术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改善均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5%;研究组不良情况率为2.0%,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 P<0.05)。结论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段骨折患者90例,研究组(50例)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手术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改善均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5%;研究组不良情况率为2.0%,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P0.05)。结论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04-205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惠者手术成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榷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晓明  徐宏光  刘平  王弘 《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目的 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小切口微创后路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技术。结果12例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椎弓根钉棒位置良好,无高度丢失、无松动、失效、断钉。结论胸腰椎骨折可选择后路小切口术式行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重建生理前突,手术切口小、美观、出血少、创伤反应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不伴脊髓损伤患者43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恢复程度,术后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结果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术后腰椎明显恢复,内固定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现象。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最终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应激反应蛋白基本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创伤较小,腰椎恢复效果好,固定可靠,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选择1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病椎及上下相邻椎弓根根部,做4个2.5 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2 h,出血量100~150 mL。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适用于单纯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管减压的患者,优点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176;、(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176;、(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洽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28-1829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最长获得2年随访,分析椎体高度、椎体序列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 32例患者获得6~ 4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96.85±14.33)%、(97.44±12.38)%,明显大于术前的(46.67±11.25)%、(76.76±12.62)%(均P<0.05);术后Cobb角为(7.45±2.12)°,显著小于术前的(20.56±7.51).(P<0.05).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