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青春期功血及控制月经周期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来本院接受青春期功血治疗的8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和雌激素(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J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雌激素片治疗,两组均在同时进行,3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周期,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控制出血和完全止血的时间、止血失败的例数、月经周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控制出血和完全止血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止血失败的病例;两组在月经周期上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发应较对照组少。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面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与雌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和雌激素口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优于雌激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熊映群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57-3158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温肾固经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方法9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程为3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继续接受温肾固经汤治疗。结果对照组中痊愈有18例,显效有12例,有效有8例,总有效率77.6%。治疗组中痊愈有24例,显效有16例,有效有5例,总有效率9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8±1.5)d,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7.7±2.1)d,治疗组的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t=2.31,P<0.05)。对照组复发有7例,复发率为18.4%,观察组复发有2例,复发率为4.4%,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1)。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温肾固经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青春期功血患者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青春期功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和观察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激素水平及止血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E2、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水平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春期功血患者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效果较好,可缩短止血时间且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控制出血时间为(25.61±11.23)h,完全止血时间为(53.06±20.8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40±14.57)、(77.55±21.81)h(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治疗并确诊为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3天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对照组在诊断l生刮宫术后3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SH、LH和E,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止血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过渡期功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46例,分成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23例)和妇康片组(23例),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对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最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妇康片对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治疗均有效,而且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效果要优于妇康片,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杨英 《北方药学》2015,(7):117-117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与单纯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完全止血时间,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4%,观察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和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P<0.05),但观察组恢复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能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性激素水平,缩短完全出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和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欣 《中国药业》2015,(5):79-81
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1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A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止血并人工周期疗法,连服3个月经周期;B组予戊酸雌二醇片序贯安宫黄体酮片止血并人工周期疗法。对比两组止血时间,服药后随访3个月,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A组控制出血时间为(28.4±5.8)h,完全止血时间为(42.7±6.9)h,住院时间为(6.2±2.1)d,均明显短于B组的(36.2±7.1)h,(55.2±8.3)h和(9.0±2.9)d(P<0.05);72 h止血比例(98.18%)高于戊酸雌二醇组(89.09%,fisher,P=0.113);A组与B组分别有3例(5.45%)和8例(14.55%)停药后出现月经不规则出血;A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B组的85.45%(χ2=5.252,P=0.112);A组恶心、头晕、纳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B组的21.82%(χ2=4.681,P=0.031)。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人工周期疗法较戊酸雌二醇序贯安宫黄体酮并人工周期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效率高,月经周期控制作用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使用妈富隆治疗,对照组使用雌激素止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低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用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止血治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确诊并收治的128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比照两组的疗效、止血效果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缓解时间及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P〈0.05),且研究组变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5,P〈0.01)。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由于意外怀孕行人工流产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予以术后抗生素作为对照组,予以抗生素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术后的阴道的出血量、治疗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和避孕情况。结果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比月经量少者占85.42%,对照组的患者比月经量少者占43.75%,研究组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的出血时间、月经的转归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子宫的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患者厚;且研究组无不良反应,比对照组1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怀孕并同意行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即时选择去氧孕烯炔雌醇,止血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 10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和安宫黄体酮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7例(94.0%),高于对照组41例(82.0%)(χ2=3.978,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23.45±9.87)h、完全止血时间(34.47±20.13)h、住院时间(6.48±1.86)d均低于对照组(39.70±13.33)h、(57.18±21.36)h、(11.38±2.47)d(t=2.331,t=2.401,t=2.453,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6.0%;低于对照组30.0%,(χ2=4.278,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优于雌激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郭宇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66-3067
目的 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控制出血时间、完全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6.316,P<0.01);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出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6.638、8.542,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99,P<0.01).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控制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反应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病例数,28 d死亡病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因子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1、3.622、4.879,均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53,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3±3.1)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4±3.3)d(t=3.96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可能存在潜在益处,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裴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65-2966
目的: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切口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小切口组患者选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8.76±10.37) min]、术中出血量[(39.57±7.68) mL]、切口长度[(3.57±0.68)cm]、住院时间[(4.89±1.13)d]均少于对照组[(54.07±11.64)min、(64.16±7.98)mL、(6.88±0.65)cm、(5.47±1.32)d](t=2.13、3.12、3.96、2.14,P<0.05或P<0.01),小切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明显低于对照组(29.8%)(χ2=5.34,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程明  汤世伟 《海峡药学》2012,24(8):84-86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K1联合奥美拉唑与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萄糖酸钙、维生素K1联合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χ2=4.74,P<0.05);各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K1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更好的发挥止血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发生率低,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任丽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14-21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米索前列醇止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育龄期妇女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液20 IU;观察组术前8 h左右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分别为(75.69±12.90)min、(110.37±43.92)mL、(7.89±0.29)d及(26.09±1.22)h,均显著大于观察组[分别为(61.87±11.06)min、(72.28±34.52)mL、(6.38±0.33)d及(21.73±1.09)h](t=10.929、15.663、4.262、3.977,P=0.008、0.006、0.037、0.039);(2)对照组随访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2±0.90)个月、24.00%(12/50),观察组分别为(11.28±0.89)个月、10.00%(5/50),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382),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22,P=0.01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米索前列醇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董焕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57-295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对照组48例,在联合治疗中应用左氧氟沙星,共治疗12个月。治疗后第3、6、12个月进行痰涂片检查,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36.0%、87.5%、95.8%,对照组分别为62.5%、77.1%、83.3%,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2、5.96、7.28,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8,P<0.05)。两组在治疗后血清VIP分别为(29.3±6.7)ng/L、(20.7±5.4)n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01,P<0.05)。用药期间,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6、1.74、2.02、0.00,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