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n)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行THR治疗,对照组49例行FHR治疗,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R临床疗效较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7.52±10.83)mL,较对照组少(t=9.56,P<0.05);下地负重时间为(33.52±3.28)d,较对照组长(t=10.31,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比91.6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比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69,均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在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半髋与全髋置换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翻修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慢性疼痛总发生率为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25±4.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3.8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 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感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中远期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曾庆芸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49-335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对照组(t=6.83、4.95、11.46、7.48,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5.3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6%(χ2=6.31, 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78、5.46、5.73、6.72、5.29、6.24、6.38,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具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究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方法将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前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创伤较小,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0±15)min、术中出血量(250±50)mL、术中引流量(300±20)mL、卧床时间(28±3)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60±15)min,术中出血量(150±50)mL、术中引流量(200±20)mL、卧床时间(12±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评分优良率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97.90%,对照组为6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情况,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比较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的优良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8.4±5.3)min、(9.5±1.4)cm、(145.6±23.4)mL、(86.3±12.4)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6.1)min、(5.0±1.3)cm、(110.2±20.6)mL、(64.2±11.3)mL(t=13.04、10.79、20.06、15.88,均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8.6±2.7)d比(14.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高于对照组的3.3%(χ2=7.32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分别为58.3%、19.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7.892,均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PFNA适用于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后疗效佳,但晚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8.
宋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20-182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62例采用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早期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7.4±21.3)min、(209.6±34.5)mL、(174.2±29.4)mL和(17.8±5.6)d,观察组分别为(104.2±33.7)min、(229.1±35.1)mL、(182.2±30.5)mL和(18.2±6.2)d。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927,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6、0.413、0.775,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占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26/31)(χ2=6.92,P〈0.05)。对照组在Y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分别为(23.4±9.2)分和(36.1±11.2)分,观察组分别为(35.1±10.6)分和(42.8±12.6)分,观察组V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高于对照组(t=6.032、3.924,均P〈0.05)。观察组发生早期并发症占9.8%(3/31),低于对照组的25.8%(8/31)(χ2=13.6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虽然手术复杂,但可以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其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短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脱位和脂肪液化)。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102.32±1.65)min、术中出血量(442.32±1.65)mL、引流量(112.31±1.30)mL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 <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优良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 <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秋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51-3352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可降解纳吸绵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护理观察及策略分析。方法选择经鼻窦内窥镜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20例,术后根据止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0例应用纳吸绵填塞,对照组150例,应用高膨胀海绵填塞。观察两组术后鼻塞填充效果、不同时间鼻腔愈合情况、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和72 h内睡眠时间结果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头痛/鼻胀痛和鼻腔黏膜水肿分别为(3.02±0.41)mL、28.82%和18.24%,均低于对照组的(6.26±0.53)mL、32.67%和37.33%(t=5.62,χ2=6.11、5.89,均 P<0.05)。观察组≤2周鼻腔愈合率为47.65%(81/170),高于对照组的31.33%(47/150)(χ2=5.88,P<0.05);3周和≥4周鼻腔愈合率分别51.76%(88/170)和0.59%(1/170),均低于对照组62.00%(93/150)和6.67%(10/150)(χ2=6.24,P<0.05)。观察组恢复通气时间为(3.22±0.31)d,少于对照组的(4.90±0.36)d(t=5.13,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为(7.08±0.81)h,多于对照组(5.27±0.73)h(t=4.98,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可降解纳吸绵填塞处理方式效果较好,可以明显促进患者鼻腔黏膜愈合,同时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其中39例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1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分别为(71.6±9.3)min、(266.8±113.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2.8±10.2)min、(382.7±134.6) ml(t=7.89、3.43,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患者可更好的耐受,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每组均为50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全身健康状况评分(SF-36评分)和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8.2±25.7)mL、(77.6±6.8)min和(20.7±1.8)d,显著低于B组的(359.5±27.6)mL、(97.1±6.2)min、(25.2±2.0)d(t=3.67、4.12、3.25,均P<0.05).B组术后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64.7±6.4)分和(76.8±10.1)分,显著高于A组的(59.1±5.8)分和(73.3±9.2)分(t=2.89、2.77,均P<0.05);而VAS评分为(2.2±0.7)分,显著低于B组的(3.1±0.9)分(t=4.05,P<0.05).B组再次手术率为2.0%,低于A组的6.0%(P=0.047);两组肺部感染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术的临床效果,为保证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股骨颈骨折需要实施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以期评价两组手术的优越性。结果 THA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2个月和4个月的Harrisde得分较F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F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优、良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 P=0.398 VSχ2=2.222, P=0.116),但THA组临床总疗效较FHA组有显著性优越性(χ2=4.356, P=0.036);两组患者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 P=0.306 VSχ2=2.069, P=0.246);但FHA组在术后脱位较THA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 P=0.04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总疗效、骨功能恢复及其术后并发症方面均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显著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2001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60岁)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关节置换组39例,内固定组4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分别为10.3%(4/39)与11.1%(5/4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内固定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2.2%(19/45),需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13例,再手术率为28.9%;关节置换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生发生率为15.4%(6/39),再手术率为15.4%(6/39),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31/39),优于内固定组(55.6%,25/45)。结论区别于内固定术组,关节置换术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关节置换术应作为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00-150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FNA组46例、DHS46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58.3±19.7) min、(7.4±4.1) d、(16.1±6.2) d、(97.6±34.7)mL、(64.7±12.4) mL,均优于DHS组的(81.3±20.4) min、(11.4±3.8) d、(19.7±5.8) d、(206.3±35.4)mL、(75.2±12.8)mL(t=5.500、4.853、2.875、14.872、3.996,均P<0.01);术后1年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5±6.2)分,高于DHS组的(84.3±5.8)分(t=3.355,P<0.01),髋关节功能良好率为93.5%,显著高于DHS组的73.9%(χ^2=6.45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结论 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基础上以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时间完成手术,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微创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小切口对23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总结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手术经验.结果 手术切口平均(8.6±1.1)cm;术中出血量平均(200±30)ml;手术时间平均(90±10)min;术后引流量平均(180±35)ml,平均输血400ml.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平均(81±3)分.结论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尤其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