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00例急诊就诊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溶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较其他常规处理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临床应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胺碘酮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0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极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2012年急诊收治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资料,根据其转复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转复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12h内转复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转复时间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5.
凌莎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75-176
目的观察快速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急诊予以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11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并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回顾性分析11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胺碘酮的疗效情况。结果在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11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率93.8%,室性早搏患者转复率93.0%,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转复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有8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其中,6例血压下降90/60mmHg(1mmHg=0.133kPa),在调整滴速度,补充血容量之后,6例患者血压均于半小时内恢复正慌1例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在减少药物用量后20min,患者心率恢复正慌1例恶心呕吐,经滴速调慢后已经明显好转。结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临床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以及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最高,其次则为室性早搏,相较于其他原因的心律失常的转复率明显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进行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阵发性房颤和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每组各75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14.67%,对照组显效率为38.67%,有效率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4.392,P=0.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3%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王京玲 《海峡药学》2016,(8):179-181
目的 分析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痛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8例,随机分配成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应用普罗帕酮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后应用胺碘酮静脉滴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中治疗总的有效率是95.9%,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是69.4%,两组的临床疗效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痛心律失常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配伍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罗布麻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显示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小。结论复方罗麻布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98例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的总有效率为91.84%。结论胺碘酮注射液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快速房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卧位心率、血压及复律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复律成功率高,时间短,优于地高辛等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采用0.4mg西地兰,将其溶入至10mL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于5min之内静脉推注完毕;观察组(n=60)采用25-100mg的胺碘酮进行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5-1mg/min的速度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直至转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心电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上述两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药物用量、房颤复发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HR、室性期前收缩[M(QR)]以及房性期前收缩[(QR)]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的比率(38.3%)要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房颤时间明显缩短,胺碘酮用量发生明显减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功能指标、稳定心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AMI并发房颤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5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转复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氯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复率后再复发,减小左房内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张景富  尹春元 《中国药房》2011,(24):2288-229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安慰剂组。胺碘酮组(n=87)静脉推注胺碘酮5mg·kg-1,再以胺碘酮10~20mg·kg-1·d-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静脉滴注,维持直至恢复为窦性节律;安慰剂组(n=85)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并给予控制心室率治疗。观察2组复律成功率和复律时间。结果:胺碘酮组有74例(85.1%)恢复为窦性节律,安慰剂组有68例(80.0%)恢复为窦性节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P<0.01)。胺碘酮组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不能提高复律率,但能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周平  郭国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62-2264
目的 探讨抗心律失常药及持续时间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80例房扑及1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选择的药物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各分为三组,每组患者再分为持续时间≤3 d和>3d,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1.5h后的转复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布利特组≤3 d和>3d的房扑的转复率为90.00%和83.33%,普罗帕酮的≤3 d和>3d的房扑的转复率为76.67%和36.67%,胺碘酮的房扑的转复率为73.33%和33.33%,对于房扑持续时间≤3 d,伊布利特、普罗帕酮、胺碘酮的房扑的转复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房扑持续时间>3d,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的(P<0.05);三种药物房颤的转复效果比较:伊布利特的≤3 d和>3d的房颤的转复率为80%和73.33%,普罗帕酮的≤3 d和>3d的房颤的转复率为43.33%和26.67%,胺碘酮的房颤的转复率为50%和36.67%,对于房颤持续时间<3d,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P<0.05);对于房颤持续时间>3d,伊布利特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的(P<0.05);三组药物房扑、房颤总转复率分别为81.67%、45.83%、48.33%,伊布利特明显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P<0.05);伊布利特对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房颤的转复率(P<0.05).结论 对于持续时间≤3 d的患者,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房扑转复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伊布利特房颤转复率明显增高;对于持续时间>3d的患者,伊布利特房扑、房颤转复的成功率均高于普罗帕酮及胺碘酮,应根据心律失常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胺碘酮静脉(急性)和口服(慢性)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2例,先用胺碘酮5μg/kg静脉注射15min(负荷量),接着以1~1.5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24~48h,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d;B组74例,口服胺碘酮600mg/d。给药后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2组间转复时间及24h、48h、1周、1月的转复率。结果两组的房颤转复率没有差别(P>0.05),但A组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给药后1周、1月两组均未转律仍保持房颤的患者心室率明显降低(P<0.05)。A组有2例浅静脉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血压一直保持稳定。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地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静脉用药可显著缩短房颤的转复时间,有效降低心室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丁大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99-2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科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口服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QTd、QTcd、室性早搏数、房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常规应用胺碘酮的同时联合稳心颗粒给药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胺碘酮单独给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整体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