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69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在本地区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收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369例,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为153例,累及人体22个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82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ADR)类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2009年间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59例ADR中涉及7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各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静脉给药发生率大于口服给药。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症状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此类药物的用药监测,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李娜  刘宁 《中国药业》2014,(2):62-63
目的统计和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寻找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损伤系统、发生不良反应药品名称、单次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分级及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共计828例抗茵药物不良反应,男392例(47.34%),女436例(52.66%);皮肤及附件损伤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共计428例(51.69%);B一内酰胺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共计497例(60.02%);20~6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共计415例(50.12%)。药品种类、患者年龄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其他β一内酰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超量时易发生不良反应;60~69岁年龄组患者超剂量用药时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静 《中国药业》2011,20(21):56-57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治疗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组织系统及临床表现,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按涉及的组织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诱发的不良反应共72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侵害身体各个部分,尤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多见。结论应重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上报的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45.02% );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共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为3例(1.57%),皆为过敏性休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164例,85.90% ) ;不良反应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蔺以啟 《中国医药科学》2012,(1):102-103,105
目的 调查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明确合理正确使用此类药物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归纳总结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则。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静脉给药方式较高发生的。结论 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期间发生的110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病例中,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结论临床中应尽早检查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遂宁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药学室收到的11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12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大类,3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引起ADR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49.11%),其中11例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O07年共报告3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按照患者病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艮反应的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年龄分布上无特异性差异,以静脉炎表现(47.37%)、胃肠道反应(31.57%)、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52%)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种类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途径。结论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共7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累及人体5个系统,主要发生在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与年龄无关。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给药,2次/d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次/d给药。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75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175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身体各个部分,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用药2~7d患者出现ADRs的症状占总ADRs的54·9%。结论应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青  李和生  陈斌  周鑫鑫 《安徽医药》2008,12(2):182-183
目的分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Excel和手工筛选,对189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89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涉及药品123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化学药品,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56.8%,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反应。结论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16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对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皮肤及其附件,局部和口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结论: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及其单独与联合用药量,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消化系统占19.44%,皮肤及附件占18.52%,心血管系统占15.74%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各脏器不良反应均有报道,合并用药更易发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我院12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伟华  王晓蕙  陈华  谭永红 《中国药房》2011,(24):2253-2255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ADR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共报告129例喹诺酮类致ADR,涉及8个药品种类,左氧氟沙星最多,发生86例,占66.67%;从受损系统或器官看,皮肤及附件最多,发生49例,占37.9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杜绝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用药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1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理的用药措施。结果经分析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更加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了呼吸系统反应、胃肠道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在临床使用中应重视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方法搜集我市卫生服务站药品不良反应患者42例的ADR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种类、用药方式、不良反应表现等等。结果41-60岁之间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35.7%(P〈0.05);抗茵类药物引发ADR概率最高,占所有ADR诱发药物的45.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心血管系统类药物,占比分别为16.7%、11.9%(P〈0.05);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发生ADR概率最高,为83.3%,其次为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构成比分别为9.5%、4.8%;ADR累及到的系统及器官有泌尿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营养及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部分患者有2个或多个系统及器官受影响,皮肤及附件是ADR反应最为常见的系统,累及率达36.9%。结论应规范中老年群体用药、谨慎静脉滴注药物,加大中药制剂安全性监管力度,注意部分药物前期皮试及用药后皮肤及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19.
静脉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丽  李红 《中国医药》2010,5(12):1205-1206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分析我科1000例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96例(9.6%),其中应用0.4 g莫西沙星者16例,0.5 g左氧氟沙星39例,0.2 g左氧氟沙星41例.这些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45例(4.5%),过敏反应4例(0.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2例(1.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5例(0.5%),静脉炎30例(3%).结论 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认识和掌握其不良反应的特征,才能确保患者应用此类药物的安全、有效、合理.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此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14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收集到934例ADR,将其中14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ADR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结果:14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ADR中,静脉滴注给药者最多,占总例数的59.60%;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43.75%(70例),严重的ADR8例。结论:喹诺酮类药物ADR多见,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的监管,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