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体会并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胸腔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2例皆为女性,均有活动后气促,1例有乳糜胸,1例同时有气胸和乳糜胸,均无咯血。2例高分辨CT(HRCT)均示肺部弥漫分布薄壁囊腔透光区。行胸腔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罕见,HRCT检查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发生的渐进性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应及时进行胸部HRCT检查,应用胸腔镜活检是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RCT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表现及其胸片表现.结果:2例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大小不等的薄壁含气囊腔,直径0.2~1.5cm,囊腔壁厚1~2mm;2例均有乳糜胸水;1例有乳糜腹水;两肺无明显间质纤维化或结节影.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和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2例PLAM和1例PLCH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PLAM的典型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正常;PLCH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囊腔影、结节影并存,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结论PLAM及PLCH都属于肺少见弥漫性囊性病变,结合典型CT表现及临床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两肺均匀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腔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HRCT不仅能清晰显示其薄壁特征,还能发现常规CT不能显示的小的囊腔。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HRCT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发现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并通过国内文献对该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胸部表现为弥漫性囊腔,直径2~38 mm.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疾患,根据影像学的特征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扶明华  谭长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1-243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losis,PLA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PLAM的30例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胸片示早期双肺弥漫网状阴影,晚期呈蜂窝样改变.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薄壁小囊样病变.结论:胸片及胸部HRCT对PLMA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表现及其胸片表现。结果:2例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大小不等的薄壁含气囊腔,直径0.2-1.5cm,囊腔壁厚1-2mm;2例均有乳糜胸水,1例有乳糜腹水,两肺无明显间质纤维化或结节影。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以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间隔和肺血管、淋巴管周围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进行性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其他肺间质性病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笔者通过对8例经过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为女性,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影像表现: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大致正常,薄层重建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及与周围肺组织的关系。结论 PLAM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可以与相似影像特点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0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原发恶性肿瘤分别是周围性肺癌9例、中央型肺癌5例、乳腺癌2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结肠癌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小叶核心结节、小叶内细网结节影、小叶间隔小串珠状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串珠状增粗、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特征,是提示恶性肿瘤肺部淋巴管转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聂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72-173
目的探讨肺内癌性淋巴管炎的高分辨率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L的HRCT表现。结果在本组患者中肺癌21例,乳腺癌8例,胃癌2例,肾癌1例,HRCT均表现为小叶间隔不光滑增厚,可见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膜下小结节影21例,叶间胸膜增厚22例,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26例,少量胸腔积液10例,心包增厚及少量积液5例,骨转移6例。结论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增厚,胸膜下小结节影伴有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是PCL较为特征性表现,HRCT能够很好的显示,对PC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泡微石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  姚金龙  周娜 《安徽医药》2009,13(4):411-412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系统分析1例肺泡微石症患者的临床、X线平片、HRCT、病理改变。结果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细砂样高密度结节影,以中下肺野内中带最为密集,呈典型的"暴风沙"状改变。HRCT肺窗示两肺野呈广泛性、较对称性分布的阴影,尤以中、下肺野外周、纵隔旁和叶间胸膜旁显著,病灶部分沿支气管血管束、胸膜下分布,部分位于小叶内,表现为线状、网状、细小沙粒状微结节及融合的大片状,在背侧胸膜融合成"火焰征"。病理见肺泡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钙化小体,沿肺泡壁散在分布。结论胸部平片仍是发现本病最基本的手段,HR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病理可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管瘤的超声影像资料,注意病变所在部位、大小、形态、边界,重点观察肿物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结果 6例患者,2例超声表现为脾脏内不均质高回声团块,边界清、内部略呈蜂窝状改变,病理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超声表现为多分隔不规则囊性包块,囊壁及分隔较粗大,囊壁及分隔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病理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囊状淋巴管瘤诊断中有一定的影像特征,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罕见病PLAM的认识。方法对我科2011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血痰和乳糜胸等。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痰血、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PLAM病因不明,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表现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71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行普通CT和高分辨CT(HR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结节病较具特征性的肺内改变;呈周边分布的网织影则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既可见空气—间腔影,也可为结节影或网织影。结论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10年诊治的7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误诊率达100%.先后误诊为乳糜胸1例,慢性腹膜炎、乳糜腹1例,肺间质纤维化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自发性气胸3例.结论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有肺部浸润的SLE患者28例肺部CT及HR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以两肺外周分布为主,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样密度为其常见表现。结论应用HRCT检查可以帮助确定SLE浸润肺的程度,并能初步估计预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状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32例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组织的CT征象及MPR在诊断支气管囊肿的应用.结果 32例患者共48个囊肿,纵膈内22个病灶,中纵膈多发.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囊性19个,12个呈软组织密度影;16个见气-液平面.囊肿壁厚度2 mm~12 mm,厚壁者外缘多毛糙,不光整;14例囊壁不连续弧线样或点状钙化.本组病例所有病灶MPR均能够不同角度地清晰显示囊肿的形态特点及与气管、支气管密切的毗邻关系.结论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结合MPR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少量咯血1年余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患者自诉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尤以活动后明显加重,近期发作频繁伴有少量血痰及左侧胸部钝痛,无发热、盗汗,体重无减轻。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功能检查提示有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行胸部X线片检查(图1)可见两肺纹理粗乱呈网格状改变,并可见含气囊腔影,左侧肋膈角变浅。胸部CT所见(图2)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含气囊腔,壁薄且光滑均匀,小叶间隔增厚;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临床经抗炎及对症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完善相关检查行支气管肺活检术,病理检查示:肺组织内可见大量扩张的淋巴管及血管,其管壁及其周围可见弥漫性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诊断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CRCC)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囊性肾癌病例。结果:9例患者,6例囊壁增厚或厚薄不均,1例囊壁菲薄均匀,3例内壁毛糙,5例囊壁厚度〉1mm,5例囊间壁厚度〉1mm,4例囊壁上可见多枚结节状异常强化影,均未见明显肿块。囊液清亮5例,血性3例,浑浊1例,隐约见碎屑、絮状物,CT值为12~27HU。最终均经病理证实为CRCC。结论: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绝大多数囊性肾癌都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