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寻找理想的新生儿HIE的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多组对照比较实验,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节苷脂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及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联合治疗组疗效最佳,优于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P<0.05)。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治疗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的联合使用是新生儿HIE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80例HIE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予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AB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x2=6.893,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及对照组(综合治疗)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d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0d后,两组NBNA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明显提高HIE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HIE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院86例HIE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则为72.0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7天和治疗10~14天NBNA评分有显著差异(尸〈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还能有效地降低致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49例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7d和14d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纳洛酮治疗HIE患儿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儿脑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戎书敏 《中国药业》2009,18(11):59-60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HIE患儿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吸氧、降颅压、控制惊厥以及维持血压、血糖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和胞磷胆碱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予以胞磷胆碱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随访观察治疗后患儿智力、运动的发育情况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能促进HIE患儿智能和运动功能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应用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标准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在治疗10d后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NBNA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是治疗组的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穹嗪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HIE有良好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提高,可以明显改善病情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HIE患儿7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于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和生后28d各进行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2.22%(Х^2=6.65,P〈0.01),两组患儿治疗一疗程后NBNA评分分别为36、38±1.32和34.43±2.15(P〈0.05),生后28d的NBNA评分分别为38.47±2.13和35.36±1.92(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综合治疗HIE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GMI)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TanⅡA 1mg·kg^-1·d^-1静脉滴注;GMI 20mg/d静脉滴注,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100mg/d和脑蛋白水解物2ml/d静脉滴注,连用7-10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ⅡA联合GMI能显著促进新生儿HIE临床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高压氧(HBO)治疗前后的脑血流,了解高压氧治疗对有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脑灌注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有围生期缺氧缺血病史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30例,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每次HBO治疗前后通过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情况,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流速度的改变:HBO治疗的第1、2天,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治疗第3天,Vs、Vd较前降低,其中Vs差异有显著性(P〈0.05),V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第4天,Vs、Vd较前降低,Vs、V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HBO治疗的第1、2天,无明显改变;治疗第3天,RI较前升高,RI差异有极显著性垆〈0.01)治疗第4天,RI较前升高,RI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对围生期缺氧缺血事件新生儿进行HBO治疗,初期脑灌注影响不明显,治疗后期产生明显影响,可使脑血管收缩并致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影响脑灌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HBO治疗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组(127例)和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3.7%、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56.1%(χ^2=31.97,7.32,均P<0.05);高压氧组复发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χ^2=12.51,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3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注射r Hu EPO 400 IU/(kg·d),3次/周,总疗程4周。所有患儿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红细胞恢复及再生,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收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控制血压、脱水降低颅内压、高压氧和胞二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牛血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检测29例(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9例)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16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尿酸值及NBNA评分,并与2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轻度、中度与重度期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患儿组NBN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的NBN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尿酸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及NBNA与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密切相关,临床分度越重,血清尿酸值越高,NBNA评分越低,随着病情恢复,血清尿酸值逐渐下降,NBNA评分逐渐升高。血清尿酸结合NBNA评分可作为新生儿HIE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氧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O%,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液体输注前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输注高氧液后30min、60min的血氧饱和度较输注前均有明显变化,同时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改善青紫苍白、呼吸困难、惊厥、血电解质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液治疗新生儿HIE安全有效,并能缩短住院天数,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轻度组18例、常规治疗组33例、GM1组39例。GM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20mg/次,静脉滴注1次/d,10~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NSE,同时以25例正常新生儿组作对照。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各进行脑CT检查1次;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生后28d各进行NBNA测定1次;生后1个月起至生后12个月每月DQ检测1次。结果GM1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GM1组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轻度组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1组在CT好转率、NBNA评分及DQ评分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相关性及其治疗结果。方法对7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取药物常规治疗,必要时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提高,伤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脑脊液LDH、CK水平,并有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非洛地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CH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标准三联抗心衰治疗,观察组联用螺内酯(20—40mg/d)和非洛地平(5mg/d)。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6min步行距离测定以及NT-proBNP含量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82%(Z=-2.051,P〈0.05);治疗6周后两组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t=3.196、5.048,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4.595,P〈0.05);治疗6周后两组NT—proBNP含量均显著降低(t=-4.402、-13.191,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8.431,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非洛地平治疗C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