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摆位误差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到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腹部肿瘤施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43例自由状态下摄取电子摄影装置(EPID)影像资料;第2组35例为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摄取EPID影像;第3组46例进食后60min摄取EPID影像,每组每周摄取正侧位两张EPID监控影像,通过iViewGTRelease3.2b134软件系统与计划系统重建获得的DRR图像进行匹配。结果自由状态下摆位误差平均数值为X轴2.1mm、Y轴3.1mm、Z轴2.9mm、波动值X轴±2.4mm、Y轴±3.7mm、Z轴±2.6mm;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1.7mm、Z轴2.5mm,波动值为X轴±2.3、Y轴±1.7、Z轴±2.5mm;第3组饭后60min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2.9mm、Z轴2.7mm,波动值X轴±0.8mm、Y轴±3.5mm、Z轴±2.3mm。结论呼吸运动对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大于饮食对所引起的放疗误差,呼吸运动主要影响Y轴方向,进食主要影响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时,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测量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研究对象均为此阶段某院收治的60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放射治疗前给予CBCT验证,并将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的线性误差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误差共四个维度的误差数据,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误差数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X轴、Y轴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三个维度的摆位偏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Z轴偏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技术可减小其摆位误差,并显著提升其精准度,故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20例胸部肿瘤患者在实施放射治疗前取仰卧解剖体位平衡呼吸时体表标记随头部,上肢,下肢的位置变化而移位,范围在0.5-0.3cm之间,其中上肢影响最大,下肢影响较不部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体位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1.62±0.71)、(2.03±1.17)、(1.42±0.83)mm,均小于对照组的(2.21±1.53)、(2.96±2.12)、(2.89±2.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结论临床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摆位误差,确保患者放疗准确性,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双手上举52例)、B组(双手下垂56例)。患者治疗前使用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总共得到容积CT图像677次。重建后和定位CT图像进行六维配准,记录摆位误差数值。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行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六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在头脚(SI)、左右(LR)、腹背(AP)方向的误差值依次为:0.20(0.30)cm、0.20(0.20)cm、0.20(0.20)cm和0.20(0.30)cm、0.20(0.20)cm、0.10(0.20)cm;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875、0.844、2.164,AP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和B组在冠状位(RTN)、矢状位(Pitch)、横断位(Roll)方向的误差依次为:0.50(0.60)°、0.60(0.70)°、0.70(0.90)°和0.50(0.60)°、0.80(1.20)°、0.60(1.00)°;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942、2.645、2.356,Pitch与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方向的误差与LR、AP、Pitch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09、0.338、0.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P方向的误差与Pitch、Roll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50、-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线性方向:B组在AP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旋转方向:A组在Pitch方向的摆位误差比B组小,B组在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根据相关性分析,SI方向误差与LR、Pitch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与AP方向误差中度相关;AP方向误差与Pitch、Roll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临床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下应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3—9月接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的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n=30)和B组(n=30),分别选取热塑体模(A组)和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B组)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和摆位纠正后行锥形束CT(CBCT),获取两组摆位误差值。结果 摆位纠正前,A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摆位纠正后,两组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摆位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周数增加,两组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逐渐减少,且A组1~5周三维方向的分次间误差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腺癌调强放疗使用个体化定位泡沫垫联合热塑体模固定体位能提高摆位稳定性和重复性,采用CBCT图像引导放疗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9.
<正>精确放疗是基于高清晰度CT、MR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图像的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摆位、精确照射等一体化的三维治疗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erapy,IMRT)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接受IMRT的患者81例,按照体位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27例.A组采用后仰卧位体膜固定,B组采用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C组采用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固定.记录3组治疗前1d、治疗后15、21、30、35 d射野中心点偏差情况.结果 3组在X轴上不同时间射野中心点偏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Z轴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MT-BBCF碳纤维腹板摆位误差较小,重复性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近期反应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组50例,常规放疗组50例。并对2组进行近期反应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开始复查,立体定向组肿瘤完全消失者25例,肿瘤缩小24例,局部控制49例,局控率为98%(49/50);常规放疗组肿瘤完全消失者18例,肿瘤缩小25例,局部控制43例,局控率为86%(43/50)。两组对照P<0.05,有显著差异;在近期不良反应方面,适形放疗组发生放射性肺炎11例,常规放疗组19例,适形放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两组对照P<0.05。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有治疗精度高,单次剂量大,靶区剂量集中,正常肺组织受量少,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 相似文献
12.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3月~2003年9月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的肺癌病例,总计112例,男8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4岁(20~87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97例,小细胞肺癌15例。放疗中位单次剂量2Gy,每周5次,中位总剂量60Gy。结果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8.9%(10/112)。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体重下降≥5%和行化疗或同时化放疗的病例,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疗前体重下降≥5%在多因素分析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6)。结论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相关的因素是疗前体重下降≥5%。 相似文献
13.
14.
乳腺癌治疗方法及复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率的影响及复发因素。方法选择原发乳腺癌105例,分组治疗并观察肿瘤的复发与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2年内复发47.6%(50/105);肿瘤Ⅱ期者复发占40.0%(10/25),Ⅲ期者复发占28.0%(7/25);105例乳腺癌远处转移复发者占31.4%(33/105);单纯行乳腺手术者复发率高达40.0%,而25例手术后放疗的患者中,复发率为16.0%;局部复发共58.0%(61/105),其中胸壁复发13.3%(14/10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9%(22/105),腋淋巴结转移23.8%(25/1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的复发与肿瘤分期、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和顺铂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一组(多西他赛组)放疗联合静滴多西他赛20 mg/m2周剂量,共6次;另一组(顺铂组)放疗联合静滴顺铂,每周静滴顺铂30mg/m2,共6次.两组放疗剂量均为60 ~66 GY,每次2 GY,1周5次,共5~7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多西他赛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13.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5.7%和19.5%.顺铂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16.S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和20%.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西他赛组胃肠道反应、晚期放疗反应较顺铂组轻.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和顺铂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疗效相当,但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毒副反应较轻,治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生津增效汤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5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B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放疗同时口服生津增效汤的患者CD3+、NK细胞、B淋巴细胞、CD4+/CD8+值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津增效汤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外周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行EP方案化疗,3周为1个周期,共行6个周期.放疗在化疗第1个周期或第3个周期同期进行,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和纵隔,照射剂量45 Gy/3周,每次1.5 Gy.每天2次.结果 33例入组患者同期放化疗毒性可耐受.总有效率(CR+PR)97%.随访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1.9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5个月,1、2、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45.5%、30.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7%、51.5%、30.3%.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治疗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口服加味当归补血汤,每日一剂。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CD3+、CD4+、CD4+/ CD8+比例都升高,CD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NK 细胞和 CD3+、CD4+、CD8+、CD4+/ CD8+比例都具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放疗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放疗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化疗开始起同时应用艾迪注射液,每次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d。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方案均为重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加顺铂(NP)方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3%,对照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进展率、血液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然杀伤细胞(NKT)活性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毒副反应,改善NKT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